李庄之名

来源 :巴蜀史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ING0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李庄的名字一直好奇,小时候问过母亲,你为什么不姓李?我的想法很简单, 李庄人就该姓李。母亲说,才不是嘞,李庄人啥姓都有。

既如此,那李姓何来?还称了庄?让人与庄园大宅、封地一大片发生联想。一般而言,地名是有区域特征的,人们不是常说,东北的屯、南方的村、中原的庄么。很多年前,我在河南洛阳待过,经常看见杨庄陆庄、上庄下庄和牛西庄等,后来还知道了著名的台儿庄和石家庄。台儿庄因为一场壮烈的战争让人铭记,石家庄则是因为听起来像个小村庄,其实是个大 城市。就四川来讲,以庄为名的地方并不多,尤其是 川南,地处丘陵地带,有大大小小的江河溪流穿插其 间,致使地名里多含有江湾溪泉和山坳坪坝这些字。搜视长江两岸,鲜有称庄的地名,更不用说叫李庄了。当然,长江以北,李庄就多了起来,河南、河北、江苏、山东等地到处都是,特别是江苏徐州,大约有十多个  名叫李庄的乡镇。

于是,长江上游的李庄古镇,得名似乎不合地情, 但其名既立,定有它的来历。我不由想起另一条河边上的小镇马贡多,那是《百年孤独》的主场地,这名字是它的开山鼻祖从一场梦中得来。当然,那是神奇地方产生的神奇故事,我们的祖先大多没有这般虚幻。不过细究下来,我发现李庄名字的来历竟缺乏实锤的文证,迄今为止,它的得名只来源于两个传说。一说很早很早以前,人类还处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那

种二言古诗时代。那时的李庄是个小渔村,竹排两三架,人户七八家,全靠打鱼为生,至今李庄镇上还保留着“打渔村巷子”的街名。其中为人所知的是李姓几兄弟,他们捕鱼于江河,易鱼于集市,逐渐为外人所知,由此被人称为李家村。后来,村民们在江边建了一个龙君庙,管理庙中事务的叫李氏姑,她也许就是李家兄弟的后裔,只是传说中没有提及。李氏姑善良乐施,常年为前来烧香的渔民和船工烧茶送水、提供食宿,从而留下积德行善的好名声。李氏姑去世后,人们为纪念她,就把李家村称为李庄。以庄代村的说法来得突兀,难道李氏姑不是庙主而是庄主?这里缺乏由村转庄的关键词,中国的民间传说大多是这样,情感演绎丰富而逻辑推理不足。

第二个说法倒是趋于理性实证。传说1000 多年前,长江水运的计程方式为每 60 华里打一个里程石桩,简称里桩。

而李庄斜对岸涪溪口正是 60 华里计程点,恰巧那儿有一方高大挺拔的石柱兀立江边,就成了天然的里桩石。往来船只和行人原本到此可以拴绳歇脚,只可惜这儿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船工们只得再加一把劲,将船撑过河,往前再行十来华里,到有人居住的村庄停靠。习惯上,人们把这个代替里桩歇脚的地方也叫里桩。久而久之“,里桩”就谐音成“李庄”。而那方货真价实的里桩石柱则被人们冷落不用,几百年来一直孤立在李庄斜对岸的江边上。直到30 多年前,本地一个摄影师专程寻访,拍下它作为里桩石界存于世间的唯一一张照片后,才风化颓塌而去。

谐音得名的说法比较靠谱,这也是中国语言最有弹性的变异空间。其实,汉语地区不少地名就是谐音得来,比较典型的是“褡裢”谐出“大连”,因为那里来自山东的移民多,他们走哪儿身上都搭一个褡裢, 于是褡裢成了地方指代,尔后就口传成大连。还有一说是来自俄语“达里尼”,本意是远处,是大连沦为俄国租借地以后,根据沙皇尼古拉之令而命名,“大连”就是“达里尼”的谐音。再如:汉朝大儒董仲舒的陵墓原名“下马陵”,指文武百官途经此地一律下马步行,以示对先儒的尊敬。可后来不知怎的“,下马陵”竟变成了 “虾蟆陵”。谐音误读久了,连大诗人白居易也信了, 他的《琵琶行》里就有这样两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而“李庄”来自于“里桩”,也就解答了“庄”字的来历。有趣的是,沿江一带朴素的人们还是喜欢给它加个尾巴,叫李庄坝,这儿本是长江水道划出的一湾扇形河坝,李庄就像煎饼一样铺摊在上面。这只是人们在口语上的写实表达,正式场合和书面语言上,它还是叫李庄。

那么,李庄从古至今都叫李庄吗?我想它也许还有过曾用名或其他别称。当然,这事难以考证。中国历代皇权所能触及到的地方也就是县城,那已经是最远最小、也最草根的地方了。所以,朝廷命官中的知 县也就成了芝麻一样的小官,至于县以下的乡镇村 庄,那都是皇权不达的地方。由此想到,古时那么多 的农民起义,不就因为广袤的乡野缺失了皇恩浩荡, 权力真空正好是造反的根据地。当然,没有皇帝插手的乡村多數是平静而厚道的,地方乡绅和贤达们自会依凭传统道德和儒家思想维持一方秩序。只是,没有皇权的地方就没有正史,由官府主导修编的地方志也只修到州县一级,乡村记事历来被正史文本所忽略。因此,别说李庄的曾用名和别称,就连李庄的本名也  很难在史书古籍里见到。

幸好,李庄在历史上还不算低到尘埃的无名之辈,它也曾开挂过。据前人考传,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地处长江水道黄金口岸的李庄,被官府设置为交通驿站,隶属于当时的犍为郡。这是寂寞小渔村华丽转身的起点。5 年后,犍为郡迁到这里,李庄成了郡治所在地,这是比县治还高一点的行政级别,此为李庄的第一次飞跃。虽然几十年后,犍为郡迁走,定府于僰道(今宜宾),但由此为李庄留下江岸码头与街市相连的场镇布局。南朝梁武帝大同十年(544),戎州(今宜宾)辖下新置一个编制——六同郡,郡下直辖 僰道县和南广县,其郡治和南广县县治同时设在李庄。此为李庄历史上值得记录的特大事件, 因为1000 多年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者们来此避战,仍以尊古崇经态度,将 他们在李庄所著论文集冠名为《六同别录》。隋开皇三年(583),六同郡被废,南广县直属戎州,直至隋仁寿二年(602),南广县改名为南溪县,其县治仍在李庄。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戎州州治迁来李庄。至此,县治、州治同驻李庄,其行政地位到达史诗级高度。唐贞观四年(630),戎州复迁宜宾。100 多年后,戎州又于唐长庆元年(821)迁回,此时的李庄就像一个高规格的中转站,随时迎送上级单位到此常驻短留。果然,12 年后,戎州再迁回宜宾。此后,为避滇匪骚扰(云南与四川的交界都在长江以南),约在宋乾德元年(963),南溪县治迁往下游北岸的奋戎城,即后来的南溪古城。此后,李庄作为各级行政 中转站的角色宣告结束,平静地归位乡邑。也就是说,唐末以后李庄就被边沿化,仅为南 溪县所辖之区镇,直至20 世纪80 年代划归宜宾市(县级市),再后作为宜宾市翠屏区(1996 年10 月,县级宜宾市改设为宜宾市翠屏区)所辖的一个古镇而存在。   但这段县治、郡治和州治不断切换的历史,为寻找李庄曾用名打开了想象空间。在 那些特殊的时光里,它是否因为数度易治而 曾改名为犍郡、南广或戎州呢,尤其作为南溪 县治时,它可能不叫李庄,而就叫南溪。因为 这个名字起始于李庄,也适用于李庄。当年 南广县治还在李庄时,为回避太子杨广之名, 南广县必须易名。新名首先要有来历,其次 要符合地情。宜宾一带自古是僰人生活之地,古僰道县就是今天的宜宾县,这一带还有 一条小溪叫僰溪(今称涪溪),它流入长江的 地方叫僰溪口(今为涪溪口),就在李庄斜对 岸,著名的里桩石界就在那里。因李庄同时 处于长江南岸和僰溪之南,从而得名为南溪, 这样,南广县就改成南溪县。后来,南溪县治迁往奋戎城时,并未更名,仍叫南溪县。其实,新城的地理位置与南溪名字并不相符,因为后来的南溪县城是在僰溪之东和长江之北。历史就这样南辕北辙铸就而成。

朝代更迭、区制废存以及城池迁移,不知不觉抹去了李庄的曾用名,而战乱与自然灾害,让李庄差点丢失了它的本名。时光到了明末清初,在公元1644年,中国出现了4 个不同朝代的年号,即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永昌元年和张献忠的 大西天命三年。可想而知,那是一个“国破山河在”的 年代。这一年,四川犹如跌进地狱,农民军张献忠入 成都称帝,之后在南明军和清军合围之下,疯狂屠川。其时,从湖南入川的张献忠部逆长江而上,与南明军 在川南一带为争夺宜宾和乐山摆开拉锯战,李庄和南 溪这两个沿江城镇也成为这场血腥碾杀的必经之地。



后来,《南溪县志》曾这样记述那场毁灭性的灾难: “逮甲申罹献贼乱,赤子尽化青磷,城郭鞠为茂草。一二孑遗,远窜蛮方,邑荒废者十数年,徒为狐兔之   场、虎狼之窟。”兵禍之后是天灾,饥荒瘟疫接踵而至,《南溪县志》继续记述“:清顺治三年(1646),南溪境内大饥荒,民无所得食,并瘟疫盛行,死者无人安葬。” “清顺治五年(1648),南溪大荒,城内避难者相食,是年瘟疫大作,人皆徙散,百里无人烟。”之后“,康熙二年(1663),南溪时隔十三年,复县开城,时任知县李呈芳号召县人乡人回县定居从业,故家旧族,确实百里无人烟,人迹已绝”。可以想象,距南溪不过50  里的李庄,也是一座空场。此番凄荒景象,有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为证。

那是关于李庄张氏祖先移民来此的传说。当 年,清康熙皇帝接受四川巡抚张德地请求移民入川 的奏折,颁布《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要求湖 北、湖南、广东各省向四川移民,许以垦荒之地为个 人所有。于是,在前往蜀道崎岖的路上,有了络绎不 绝的移民队伍。其间有张氏兄弟携家带口来到李庄 坝附近,看到这里虽荒无人迹,但背山临江土地肥 沃,就想在此处安身。正歇息间,偶然发现荒草丛中 似有房屋,兄弟二人劈开茅草走近一看,确是一座气 派端正的大瓦房,似是大户人家。张氏兄弟带着好 奇心走了进去。当他们跨进堂屋时,两人差点吓瘫 在地,眼前竟是一屋的尸骨!隔天,张氏兄弟再次走 进那座坟墓一般的房屋,点香烧纸、收捡尸骨,数了 数,是两个大人三个小孩,其中一个还紧捂在大人的 怀里。张氏兄弟无法想像这一家人所遭遇的惨状, 只是一个劲地对死者说一些安息投胎的话,然后,虔 诚地将他们埋在紧邻屋后的山坡上。不远处,是一 坝江雾沉沉、鸦雀盘旋的建筑群落,他们不知道那是 什么地方,也不敢贸然探寻。不久,张氏兄弟在此劳 作的身影和屋顶上的寥寥炊烟,将不远处马鞍山山 洞里避乱的一个老者引下山来。老者像野人一样来 到张氏兄弟面前,用含混不清的本地话告诉他们,死 去的这家人姓宋,这个地方叫宋咀,至于前方那片废 墟之地,他盱眼一望,声音嘶哑地说:那是李庄!

后来发生的事就像否极泰来,湖广填川的移民

队伍陆陆续续来到李庄,他们不畏艰险,个个都像愚 公附体的开山者。他们驱晦气清街场,开荒田垦废 地,在古镇上重开集市,设置逢场时日,吸引各路商 贾前来交易。为使移民们能安居乐业,他们复建了 李庄自设郡县以来就形成的“三桥九洞”。所谓“九 洞”实为9 个门洞,是3 个临江码头和6 个街头场口的榨子门,功能与城门相似,每晚榨门一关,场内居 民便获得满满安全感。为记住远在他乡的祖宗,不 同省籍的移民建起自己的祠堂和会馆,如今天人们 所熟悉的张家祠堂、罗家祠堂、禹王宫、南华宫等。同时,为顾及各自的尊崇和信仰,又修建了供奉不同 先贤和神灵的庙宇,如桓侯宫、祖师殿、土祖庙、龙君  庙等。其中,忠主孝亲、济人之难的文昌宫就修了两 座。也因为本地已没有川人,所以唯独未建川主庙。据考证,李庄众多的会馆庙宇皆是康熙至道光年间 修建,这些端庄秀丽而又形式各异的庙堂建筑,或傲 然江边,或矗立街巷,也有散布在乡间四野。它们不 仅提升了李庄的颜值,还形成了古镇九宫十八庙的 大格局。若干年之后,见过大世面的“下江人”远道 而来,即感受到此地的宁居雅正和文脉底色,不免发 出感叹“益惊其一邑中人文之盛,诗人辈出,后先相 踵”,并称其为“南溪巨镇”。

当初,移民到此的人不管是赵钱孙李还是张王刘陈,各姓人都很尊重李庄原有的名字,哪怕后来某一姓氏成为本地的绝大多数,也没有以某庄某场予以替换。正是这些对古老的李庄而言是外籍外姓的人们(其中也包括我母亲罗氏家族的祖先),均视自己为这方土地不死的子民,将它从明末清初那场灭顶之灾中复活过来,一代一代为之舒筋活血、固本正元,以致将来某一天,这个地方可以负重承载,成为中华民族又一个文化传承的中转站,气场强大的“中国李庄”。

回头想,不管李庄曾经叫过什么,最适合它的名 字只有一个。称庄者,其主必庄严有序,有广纳天下 之心;其所必根基稳固,为四通八达之地。而李庄, 实为当之无愧。
  (作者单位:四川德隆智点文化传播公司)

其他文献
我公司于2010年2月,收到某外国公司捐赠的一台先进设备,价值为50万元.请问,接受捐赠的设备是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目的探索一个高效分离和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鉴定。方法抽取人胸椎骨髓标本,联合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异贴壁法分离MSCs,体外扩增
以北京市海淀区所用小区的基本信息、小区周围基础设施、交通状况等为原料,以科学的数学方法为媒介,剖析影响楼盘品质的真正因素是增长价值品质。
工程项目档案是项目建设的产物,也是其验收、运营管理与改扩建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价值。"互联网+"背景下,档案管理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本研究以此为
问:我公司是首都机场的现代服务业企业.7月1日北京要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请问,我公司现有多笔跨期合同,预计服务劳务要5~9月份提供,预计5~9月期间还要收到预收款.请问,这些
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
正宁县山河镇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其地貌类型属陇东黄土高原,处于陇东黄土高原的西南部。受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控制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分析
钱穆有关读书的论述主要包括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思想特色在于:第一,融读书治学与修养德性为一炉;第二,集时代性与永恒性于一身。在复兴
答: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改委在联合发布《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3号)基础上,又重新出台了《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