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3202004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对哮喘的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50年代哮喘的定义是可逆性气道梗阻;80年代认为哮喘的本质是气道高反应性;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病理学的发展,哮喘的定义又有了补充、发展及修改,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以支气管炎性反应为基础的气道反应性增高,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可逆性的气道阻塞。这个定义表明支气管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及支气管痉挛的主要原因。但气道慢性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及哮喘的临床表现之间的确切关系并未完全搞清,炎症细胞及其介质释放,微血管渗透性增加及神经机制交织在一起,促成哮喘发病。

其他文献
报告了3例有糖尿病史和心绞痛及不同程度左心功能不全、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内膜心肌活检证实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患者。心电图示类似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但缺乏典型的有定位诊断意义的ST-T波改变。在治疗上除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外,使用硝酸盐类制剂、正性肌力药物(如毒毛旋花子甙K)、地高辛等有利于症状的控制,而钙拮抗荆(合心爽)对缓解症状有相当益处。结合文献,我们认为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组心肌内微小血管内皮增生、肿胀、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陈家伟我国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生活条件的迅速改善,以及社会人群的老龄化等因素,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和动脉粥样化(AS)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因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变而导致死亡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IP)是临床常见急症,目前多采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HDAT)。本研究旨在验证AOIP时HDAT会导致M受体(M-R)上调。取同批同种体重相当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用敌敌畏40mg·kg-1染毒,A组用HDAT7天,B组用HDAT36小时。C组用小剂量阿托品治疗36小时,然后用放射性核素测定各组脑和心房的M-R的Bmax值(fmol·mgprotein-1)。结果A、B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