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女变神童,无边父爱创造惊天奇迹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对失聪的女儿说:“孩子,你是一棵树,却让我看到了森林。”
  
  在南京,有一位父亲叫周弘,被称作中国的“大岛茂”。他的女儿叫周婷婷,被称作中国的“海伦·凯勒”。
  
  叫一声“爸爸”就够了
  
  周弘同妻子姜林美都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后来周弘进了南京一家工厂任技术员,姜林美在一家公司任会计。1980年6月29日,一个小生命奔跑着来到了这个世界,然而,迎接她的是一个有形无声的世界。
  周婷婷的耳聋是先天性的,一岁半时因发高烧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导致双耳全聋。婷婷在无声世界的生活,让父母揪心,心急如焚的父亲为此开始大面积地落发。
  天空寂静无声,婷婷3岁前的时光是在孤独和泪水中度过的。
  在幼儿园,婷婷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自卑的她想小便也不会表达,憋不住时,便尿在裤子里。每一次周弘从厂里下班奔向幼儿园,第一个动作便是摸女儿的裤子,如果裤子湿了,他的心也湿了。
  无尽的苦难把妈妈的身体也拖垮了,长期病倒在床上。而有一个梦却始终没有在父亲的心头泯灭,只要女儿喊一声“爸爸”,他便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每一次梦见女儿叫喊:“爸爸,爸爸!”他便在梦中热烈地回应,惊喜的泪水流了又流,和女儿亲了又亲,然而,梦醒过后,却是爬满心壁的疼痛。
   在婷婷3岁时,无数好心人劝周弘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周弘同妻子商量,抱头痛哭之后问对方:“可以吗?如果有了孩子,我们还那样爱婷婷吗?”周弘说,会的,因为他们不能陪伴女儿一辈子啊,生下一个孩子,今后可以照顾聋哑的姐姐。周弘甚至想到了对第二个孩子说的话“如果没有姐姐的不幸,便没有你的生命,所以,你要永远爱你的姐姐”。然而,这种想法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他们太爱婷婷。
  那时候,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风行一时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患血癌的幸子姑娘含笑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为,有坚强的爸爸一直陪伴着她,为她最后的生命喝彩,那个男人是大岛茂。那些夜晚,周弘抱着女儿边看边流泪,女儿常常侧过身好奇地望着爸爸,掏出小手绢为爸爸擦眼泪。
  
  为女儿打开通向有声世界的门
  
  从此,周弘带着聋哑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漫漫长路。
  从婷婷三岁时,周泓便带着女儿定期到上海一家部队医院治疗,用针灸电疗的方法试图让女儿复聪。在耳朵周围十几个最敏感的穴位,如听灵、听宫、听会、耳门等扎了近万针。每当十几枚银针扎进耳穴一寸多深时,难以忍受的婷婷往爸爸怀里拼命挣扎,爸爸的心也跟着痛。
  功夫不负有心人,婷婷终于恢复了一点听力。但是,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等着去实现,那就是让婷婷开口说话。
   婷婷3岁半时,有一天晚上同妈妈在床上嬉戏,周弘坐在一旁幸福地望着母女俩。妈妈在婷婷的脸上揪着,婷婷也顽皮地在妈妈脸上揪着,婷婷突然叫了一声“唉哟!”她疼了。周弘突然一跃而起,这突来的声音让他兴奋无比,于是一家人搂抱在一起,都互相揪着脸,一家人“唉哟,唉哟”地叫着。周弘感到一种巨大喜悦的降临,女儿能够开口说话了。
  周弘说,生命的残缺,更衬出生命的可爱。他发誓要让女儿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他决定把女儿的启蒙教育分为三个阶段:起步、追赶、超越。
   一开始便是让女儿学习发音,让她说话。婷婷奶奶的家住在火车站旁边,奶奶一见火车开过就教她发“喔──”。可从婷婷嘴里发出来的却是“呃──”。傍晚时,周弘下班去接婷婷,骑着车反反复复指着路灯,一路走一路在女儿耳边上喊“灯、灯……”
  当婷婷含混不清地说出“鼻子”、“嘴巴”、“耳朵”等最基本的词语时,早已错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段,并且已经习惯于用手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照这样下去,婷婷只能永远是一个哑巴。
  最初,周弘采取“食物刺激法”。比如,婷婷午睡后,习惯用手比划一个圆,意思是要吃饼干。周弘便抱着女儿说:“饼干!婷婷说饼干!”婷婷就是不说,咿咿呀呀地抗议着。反反复复的“抗争”,面对满脸泪痕的婷婷,爸爸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终于,婷婷的喉咙里发出了两个含混不清的音“布──单”。婷婷吃到了饼干,爸爸搂着婷婷又哭又笑。
  从此,婷婷迈出了通向有声世界的第一步,这是春天里的第一株嫩芽。半年后,婷婷会说“阿姨,再见”。
  周弘原来盼望着女儿喊:“爸爸”、“妈妈”的那一天也到来了。他说,那一天他高兴得想满地打滚儿。后来,女儿还能完整地说四个字的短句了。然而,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婷婷的差距大。
  焦虑和期盼之中,周弘从女儿明亮的眼睛中得到启发,语言除了口语,还有书面语言。于是,他发明了“母语玩字法”。他的做法是:把对女儿说的话随时写在墙壁上、地上、纸上,甚至女儿的手心手背上。他把女儿带到了大自然中,女儿笑就写“笑”,哭就写“哭”,看星星就写“星星”,看月亮就写“月亮”,这种做法让文字进入了女儿的潜意识。每一次父女俩外出玩耍归来,父女俩的手心手背甚至胳膊上都是“披文戴字”。
  为了纠正女儿的发音,在炎炎夏日,周弘为女儿赶制了一套卡片式正音词典,有一千四百多个词汇,每天都纠正她的发音,从而使婷婷掌握了发音的规律,说出了一口别人能听得懂的普通话。
  婷婷6岁时便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能读一般的儿童读物。学习是快乐的,书中的故事是那么美好,婷婷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小天使。
  有一件事让周弘至今落泪。那是婷婷5岁时,爸爸妈妈早晨外出时忘了带钥匙,回到家,正好听见醒来的婷婷在里面大哭,如何让聋女儿打开房门呢?喊叫,听不见,砸门,怕吓着她。焦急无奈时,他们想到了婷婷亮晶晶的眼睛。于是,周弘把玻璃窗砸碎了,伸进一个竹竿,婷婷吓得哭也停止了,躲进被窝里,后来见没有动静,她偷偷钻出头,发现竹竿上有一个纸条,于是婷婷去取下纸条,上面是爸爸的字迹:“婷婷,外面不是大老虎,是你的爸爸妈妈,请你下床开门好吗?”婷婷开了门,爸爸妈妈扑上来抱住女儿,一家人激动地哭了,这是文字的力量啊。
  
  走进女儿心灵的家
  
  6岁时,婷婷通过学前班该进入小学一年级了,是上聋哑学校、还是上普通学校的问题,在周弘心里冲突着。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周弘坚定了女儿上普通学校的信心。那是他从报上得知北京一个叫做梁小坤的聋哑儿童,到普通学校读书并成才的故事后。他赶到北京拜访了这个家庭,又兴奋地回到南京做出让婷婷进入普通学校读书的决定。
  于是,6岁的婷婷进入南京市秦淮区方家巷小学就读。老师为了照顾婷婷,安排她坐到最前排。在入学前,父女俩便进行了一次口语和书面的交谈,什么叫上学、老师、同学、考试,周弘都在卡片上写得清清楚楚。婷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爸爸,我懂了,我去好好读书。”
  然而,婷婷的情况依然令周弘夫妇放心不下,于是,白发苍苍的奶奶便来到了课堂,坐在最后一排当了整整一年的陪读。
  下课后,自卑的婷婷偎依在奶奶的怀里,没有同学能够进入她的世界。多少次,奶奶转过头去老泪纵横。
  周弘感到这样下去对女儿的危害太大了。她要人搀扶着,那怎样才能长大啊。婷婷也开始对奶奶的陪读反感,她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她怕同学们笑话。
  周弘对婷婷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小狐狸小时候受到狐狸妈妈的百般呵护,小狐狸一岁了,长大了,为了让小狐狸独立生活,狐狸妈妈硬着心肠驱赶小狐狸。小狐狸刚走不远又返身回来了,狐狸妈妈再一次驱赶它。在茫茫雪原上,小狐狸一步一回头,泪水滴落在雪原上。周弘问:“婷婷,你知道爸的意思吗?狐狸妈妈不能够跟着小狐狸一辈子啊。”“爸爸,我懂了。”婷婷的眼里闪着泪花。
  婷婷开始独立上学了,在同爸爸的交流中,她克服了自卑感,她变得爱说爱笑了,小伙伴们也常常围绕在她身边。
  周弘一直苦苦思索着对女儿的教育方法。周弘买了一本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的著作《幼儿才能开发》,书中的一句话,撞击着周弘的心灵。书中说,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但父母的爱心又是一种“摧残“,孩子能力的幼芽,有时也是被他们的父母亲手掐掉的。周弘感到,中国人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会爱孩子。他开始对传统教育产生质疑,并开始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
  在爸爸的鼓励下,在小学三年级时,婷婷能够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被媒体称为“神童”。初中一年级时,婷婷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她到人民大会堂用纯正的普通话做了精彩的演讲,引起极大轰动。
  为了开发女儿的潜能,周弘可谓用心良苦。美国19世纪有一个又盲又哑的伟人──海伦·凯勒,6岁半时一个字也不会说,18岁时会讲五国语言。周弘注意到海伦·凯勒的生日是6月27日,而婷婷的生日是6月29日,相差整整一百年。于是,他对女儿说起海伦的故事,说起她的生日,爸爸说:“你的生日同海伦一天。”婷婷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爸爸,真的?”爸爸说:“是啊,据我了解,海伦是顺产,而你是难产,妈妈生你时刚好耽误了两天。”许多年以后,婷婷回忆说,海伦是她的偶像,给她力量,她要做中国的海伦。
  1990年,在儿童文学家杨臻的鼓励下,父女俩一同完成了《从哑女到神童》一书的寫作,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发行。
  然而,10岁的婷婷面对这些巨大的荣誉有些措手不及了。在学校,婷婷被同学们当作神童来看待,成为同学们的榜样。但同学们却疏远了她。婷婷很孤独。这种孤独太可怕了,爸爸决定找婷婷好好谈谈心。
  爸爸问婷婷:“你爱同学们吗?”婷婷噘着嘴不说话。后来,她说:“同学们不理我,我为什么要去理他们?”爸爸知道女儿喜欢听故事,于是便给她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不快乐的孩子对着空旷的大山叫喊:“你是谁?”大山回应:“你是谁?”孩子气了,又喊:“我恨你,我恨你!”可怕的声音出现了,大山浪潮一般地回响:“我恨你,我恨你……”后来,妈妈对哭着的孩子说:“你回去,对大山说,我爱你,好吗?”孩子又跑到山上,对着大山叫喊:“我──爱──你!”大山回音:“我──爱──你!”孩子笑了,群山笑了。婷婷的心结被打开了,她说:“爸爸,我明白了。”
  后来每到周末,婷婷便带着一群同学来到家中玩。同学们说,婷婷的亲和力那么强,她太招人喜欢了。
  每个星期天的晚上,父女俩都要谈心,有时候甚至彻夜不眠。婷婷后来感慨地说:“爸爸,10年前,你注重的是我的智力开发,现在,你注重的是我的人格塑造。”爸爸一下流泪了。
  1996年9月,成绩优秀的婷婷被保送进辽宁师大教育系就读,成为中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1997年5月,婷婷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的栏目,那一期节目叫做《同在蓝天下》,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婷婷还跟着父亲应邀去一些电视台、电台做节目,婷婷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有爱我的爸爸,有我爱的世界。”
  1998年,在辽宁师大读书的婷婷,到大连拍摄根据自己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不能没有你》,她扮演女主角陆婷婷。在拍电影时,由于听力障碍,婷婷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她甚至想放弃了。爸爸来到了现场,开始对女儿进行心理疏导。爸爸说:“婷婷,人生的苦难就像树在开杈,树在成长过程中第一个杈开得很大,后面的杈会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呢?”“肯定是越来越小。”婷婷说。“那就对了,人经受的挫折、苦难也是这样。”爸爸说,婷婷会心地笑了。
  1997年,根据婷婷的故事改编的的电视连续剧《人之常情》由深圳一家影视公司投拍,2000年初已在一些电视台播出,剧中的父亲由周里京扮演。
  在大学期间,为了能及时疏导女儿的心理,同女儿交流,周弘特地为女儿买了一个中文传呼机。每当女儿遇到烦恼,又不便于打电话时,周弘便通过传呼把心里想说的话浓缩后传呼给女儿,父女俩心有灵犀,婷婷开玩笑说:“传呼机,伟大的传呼机!”每一假日,都成了父女俩的狂欢节。
  2000年8月,婷婷大学毕业了,她的长篇毕业论文《聋人怎样适应主流社会》被《大众心理学》杂志分三期连载。毕生从事特殊教育的该校张宁生教授,对此给予极高评价:“婷婷的论文可以成为该论题载入史册的精品。”同年,爸爸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是周弘把女儿从无声世界引领到有声世界的心得和经验。
  
  命运交响曲
  
  婷婷毕业以后,来到爸爸的赏识教育研究室当助手。婷婷的生活也多次受到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的关注和关心。今年21岁的婷婷目前正在写一本书,题目叫《无言的歌》。这本书预计在今年六月前面世,在书中,她将写下她成长路上的花香和荆棘,写下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感恩。而支撑她写下这本书的力量来自于爸爸。婷婷说:“每当我看见爸爸光秃秃的前额,我就心疼,爸爸的头发是为我而落的。”爸爸则笑着说:“婷婷,我应该感谢你啊,是你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的头颅成了智慧的形象。”父女俩笑了。
  早在1996年,周弘便经南京市领导特批调进南京聋哑学校当了副校长,开始了他的特殊教育之旅。几年来,他应邀在全国各地及国外做了一千余场报告和讲座,每一场演讲过后,都有数不清的听众慕名找到周弘求助。每一个家庭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
  而今,周弘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市婷婷人中人幼儿园校长。在学校大门口,有一个飞舞的蝴蝶图案。校园内有这样两条醒目的标语:“孩子,你快乐吗?”“老师,你快乐吗?”周弘说,让这些残障的孩子生长在花丛中去快乐地追逐蝴蝶吧。周弘说,给这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一个赏识的微笑,就像阳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
  刘帅是辽宁沈阳一个普通工人的孩子,双耳全聋,母亲绝望中几次想抱着孩子跳楼自杀,来到婷婷聋童学校三年以后,刘帅能说会写了,为此母亲为他更名为刘开语。河南的聋童胡林嘉来到婷婷聋童学校读书以后,1997年她荣获第五届全国千名好少年“好学奖”,1998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少年。
  婷婷理解爸爸的事业,爸爸要把爱洒向那些需要温暖的聋哑孩子身上,每当一说起这些孩子,爸爸总忍不住热泪盈眶。周弘说:“我和女儿的命运都完成了一次涅 槃 。”
  爸爸的爱让婷婷怀着感恩的心情,来面对这个世界。婷婷说,今年9月,她将去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留学,那里开设的聋人心理咨询专业享誉世界。留学归来,她将继承父亲的事业,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呵护那些残障而又美丽的生命,让他们融入人类美好的家园。
  在大学时,追求婷婷的男孩子很多。面对这些,婷婷说:“让我道一声谢,他们能够记住我,我很幸运。”婷婷说,今后,她要找一个有责任心、善良的男人为伴,好好走完人生的路。爸爸常说:“婷婷,你是一棵树,却让我看到了森林。”
  婷婷懂爸爸的意思,她知道,那是一种爱心的阳光接力。
  
  (责编 莫非)
其他文献
夫妻之间何以两情相悦、缱绻缠绵,直至身心交融而完成一次美好的亲昵过程?这完全是情之所动、爱之所至,是一种完全出自内心而十分自然的心理生理活动。如果在其中掺入“私心杂念”,就会使这种原本圣洁而美好的夫妻交往方式“变味儿”,从而势必影响到夫妻生活的质量,并为夫妻之间应有的真诚、信任和亲密蒙上一层阴影,贻害无穷。但遗憾的是,这种夫妻生活“变味儿”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大学讲师的“性规范” 理
期刊
天气好像格外宠爱月儿,一连下了几天的雨,突然放晴了。月儿的心像四射的阳光,很开朗,她静静地期待着峰的到来。  给峰打了传呼,也不见复机,月儿开始坐立不安。临近中午,峰手捧一束红玫瑰姗姗而来。不等月儿开口,峰一个飞吻便落在月儿的脸上:“对不起,上午她一直在身边,实在是没办法复机。”见了他,月儿想不该生他的气,他们之间是约定好的,周末不联系。月儿说:“那我去叫几个菜,我们好好聚一聚。”“不用啦,我还得
期刊
荒岛上只有一男一女,所以他们相爱了,如果说这是爱情,那么只是荒岛上的爱情。    一    对高军和秦晓妮来说,同居时他们才认识不久。在住进沈阳万柳塘某套单元之前,他们只是电视台里点头之交的同事。高军与秦晓妮纯粹是为了工作的方便,才与台里另一个负责道具的女孩三个人合租了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那女孩搬走后,秦晓妮与高军就孤男寡女同居一个屋檐下了。  不就是公用客厅与卫生间的邻居嘛,高军与秦晓妮都自诩为
期刊
一般而言,男女的各种感觉的功能基本上是相似的,但在性生活方面情况就不一样了。通常认为在性交的过程中有五种感觉发挥作用,即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但专家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10种感觉在发生作用,因为在每一种感觉上男女的表现都有所不同。  触觉 在人体上,某个部位的神经末梢和血管越丰富,这个部位在性方面就越敏感。最近又发現,感觉其实并不发生在皮肤的第一层,而是在第二层。一般人认为,生殖器、耳部
期刊
美国有位男子,在费城的旧货摊上买了一个旧画框,只花了几块钱。他后来把框里的旧画撕掉想换上一张新画,这一撕不要紧,旧画后竟有一张罕见的初版美国独立宣言!1993年年初拍卖时,这张独立宣言以240万美元成交。  还是在美国,还是旧货摊。一位渔夫花15美元买了一本诗集。谁知这诗集乃是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爱伦·坡写的第一本诗集,现存于世的只有12本,这渔夫转手一卖,就得了198万美元。  幸运之事各个领域
期刊
在武汉市郊区,人们广为传颂着这样一位平凡的教师父亲,他用父亲那深情宽广的慈爱,把三个女儿培养成令人羡慕的博士生。目前,三个女儿分别在德国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分校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叫陈克正的父亲。6月初向记者坦露了养育儿女的感人故事。  1 1944年我出生在湖北省武昌县(现在的江夏区)农村,20岁时,便考入赫赫有名的武汉大学生物系。我原本想做一名生物学家,可那场史无前例的
期刊
收养日本伤兵    与共和国同龄的王成香一家8口人,世世代代靠土里刨食过日子。她的公公孙邦俊是个厚道的农民。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侵华日军在仓促撤退时将一个重伤致残的伤兵石田东四郎遗弃在了孙邦俊的家乡。孙邦俊发现石田东四郎时,国恨家仇与人性良知在胸中展开了激烈斗争,最后终于以宽宏博大之心原谅并收养了这个伤兵。  时间久了,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孙家收养了一个日本伤兵。因无名无姓,便送了
期刊
雨夜姐弟情     1989年的一天,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家医院做护士的李晶莉,发现她所负责的病房里一个叫姜玉志的小患者,前一天就到了出院时间,但不知为什么迟迟不见有人来接他出院。10岁的姜玉志也很着急,多住一天要多花一天的钱,更急的是课程已经误了许多天了。李晶莉对小玉志说:“我给你办出院手续,等下班时咱们一块走。”李晶莉在为姜玉志办出院手续时,因小玉志的住院押金超出了110元钱,她便顺手用自己的
期刊
我只是一个穷博士,适应不了美女又消受不起美女,但又莫名其妙地有一种“美女情结”。    一    1965年,我出生在湘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后来我母亲告诉我,那天晚上,在我家昏黄的柴油灯下,那个令全村十分敬重而又老眼昏花的接生婆在为我剪脐带时,差点剪错了地方。我的母亲由此在床上痛苦地下了决心:将来家里无论怎样贫苦,也要把我送进大学,到城里工作,住到有电灯的房子里。  从记事的时候开始,我就一直觉得
期刊
印度:一妻多夫 见怪不怪    印度北部山区部落民族的“一妻多夫制”已有5000年的历史。这一习俗最早始于一个本达法部落,是由该部落的一重大事件引起的。据说在5000多年前,该部落与外族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历史上被称为马哈巴哈拉塔战役。当时该部落有同胞五兄弟为捍卫本部落利益立下卓越战功,部落头领为表彰这五兄弟,将其公主达尔巴娣同时嫁给五兄弟为妻。从此,人们沿用部落领袖的做法,“一妻多夫制”便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