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t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是我们有效开展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够持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基本情况,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课堂,让学生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喜欢数学。本文是笔者从实际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的学习可以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这样联系生活的数学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轻松愉快。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终爱上学习数学。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有些年头,对数学教学工作有一些自己的认识。我认为,让学生爱上数学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生活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间活动结束后,一般他们的心思不会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效的课堂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就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式。例如,我在教学“小数”时,设计了带学生到超市选购食品,让学生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中小数的存在和售货员是如何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是如何来解决问题的,从而引出新课。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也运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感受生活,爱上数学学习。
  二、善于发现,让数学形象化
  数学教学不能只凭书本,要和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亲切、易懂、自然。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了有趣的游戏。我先让学生分组准备好纸张,独立学习例二,体会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分成3份、4份分别是多少?并根据折纸游戏,发现其中的规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简单化, 又从中引出了数学知识,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中,熟悉的生活事例中,从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导入新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情境模拟,愉快感受数学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教学“统计与可能性”的时候,让学生来到操场上,有效地组织情景模拟,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使学生较直观、较容易地掌握了抛硬币的可能性。还有在学习“解方程”的时候,拿出天平,让学生利用不同的物品称量,完成对方程知识的理解。还有在求“圆周长”时,我们一起推着自行车来测量自行车转动一周的距离,再根据一周的平均长度,计算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但他们得知直径的3.14倍就是圆周长时,又主动测试不同轮径的自行车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律,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被再一次点燃。接着又有学生看到有数学书上的习题:小东有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66cm,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000m,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就产生用模拟的方式来体会抽象的数学学习。在学习例一时,有的学生就在课下做了练习,没有通过计算得出圆的周长,而是通过用直径是50cm的小轮自行车,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学生各抒己见,已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当成一次次快乐的探索过程,这样,通过学生兴趣盎然的活动,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周围,并在生活情景中亲自体验,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喜爱上了数学学习。
  四、利用现代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还能增强学生兴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比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个内容时,能做到静动结合,给学生以质感、美感。特别是学习求圆柱体表面积时,当学生看到一个圆柱形物体一点点变为一个圆形和长方形的时候,先是一阵惊喜,很快就恍然大悟出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求法,这一过程简单而有效,既让学生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又能与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省去了了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又避免了学生烦恼的想象理解,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学习兴趣大增。又如,在鸡兔同笼问题时,可以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这里面的学问,使枯燥的知识的形象化。
  五、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
  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利息”这一内容后,我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让学生给家长算一算一千块存在银行里一年的利息是多少。又如,在讲解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家里桌面的面积,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给家里的桌子买桌布。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内容是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并学会发现能够运用数学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数学感,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建构都应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为前提。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对学习过程有重要的启发、激励、维持、调控作用,而且与学习态度的形成、信心的确立、个性的完善都息息相关。缺乏情感的融入,学习将无法在人的心灵中,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与学生的心的距离才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当然,情感的交流也是为了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松心态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慢慢地爱上数学。
  (责编 赵建荣)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心是灵动的,课堂是彰显灵动之心的舞台和天地,教师只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握身心发展特点,摸准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琴弦,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那灵动的心灵就会闪烁耀眼的光芒。  关键词:理解 尊重 启发  学生的心是灵动的,给他一个舞台,他会演绎出精彩的世界,舞台有多大,心灵的空间就有多大。在学校里课堂就是学生彰显灵动心灵的最宽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主角永远是学生,教师只
本文概述了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涵义,建立了数控技术立体化教学系统的结构,并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辅助教学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
5月28日,来自湖北省郧县、河南省浙川县、陕西省商南县县委及其有关部门领导,湖北十堰日报社书记、总编,以及有关企业厂长(经理),毗邻六乡镇党政领导,通讯员代表近百人,欢聚
我国传统的教育.强调了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却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而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针对这种以生为本
数学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然而,有不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感到困难和头疼,他们对于数学中较难的题目缺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能为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提供动力支持、心理基础、实践舞台、思想品德保证和理论指导及舆论导向.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赏识教育就是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于实际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赏识之下让学生积
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毛泽东曾在庐山主持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1959年夏季举行的那次举世瞩目的“庐山会议”,是毛泽东第一次上庐山。至于这次上山的具体时间,很多报刊资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