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院如何写好检察工作简报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ca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报,就是情况的简明报道。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及时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揭示问题而编发的一种内部文件。检察工作简报,是基层院为推动日常检察工作而编写的简报。它的任务是向上级反映本单位有代表性的日常或业务工作,介绍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报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
  一、基层院检察工作的基本写法
  (一)标题要精炼点题
  单标题是将报道的核心事实或其主要意义概括为一句话作为标题。标题中间可以用空格的方式表示间隔,一般不加用“,、”等标点符号,但可用引号、书名号等。双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正题后面加副题。正题概括事实的性质,副题补充叙述基本事实;二是正题前面加引题。
  (二)正文要简短充实
  写好主体是编好简报的关键。主体的内容,或是反映具体的情况,或是介绍具体的做法,或是叙述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或是指出存在的问题,或是几项兼而有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固定的框框。主体的层次安排有“纵式”和“横式”两种形态。纵式结构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横式结构按事理分类的顺序安排材料。如果内容比较丰富,各层可加小标题。
  (三)结尾适时而定
  简报要不要结尾,因内容而定。事情比较单一,篇幅比较短小的,可以不单写结尾,主体部分话说完就结束,干净利落。事情比较复杂,内容较多的,可以写个结尾,对全文作一个小结,以加深读者印象。
  二、当前基层院检察工作简报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反映情况的简报多,对经验进行总结提炼的少
  有的基层院简报像记流水账,只写了某种检察工作,不注意对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有的院通篇只是情况反映,从中没有突出工作重点和亮点,如某院简报的内容是本院民行工作,只是罗列民行队伍建设、检察建议、提请抗诉等,看似面面俱到,但是都是情况的罗列,没有经验的总结,没有突出创新点,也就难以被市院采用。
  (二)就事论事的简报多,全局性和指导意义的简报少
  有的院的简报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是局部的,不带有普遍性、代表性,不能反映时代的热点和本质的特征;还有的简报只是就事论事,不善于把一个时期相关的材料和内容串联在一起,进行归纳分析,从中概括出可以引起人们警示和今后检察工作借鉴的东西来,没有挖掘深层次的意义。
  (三)反映成绩的工作简报多,反映问题的工作简报少
  很多基層院在打击犯罪、安全防范、综合治理等工作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应该很好的总结,及时向上反映。但是还要注意反映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推动检察工作。但有的院的简报报喜不报,谈成绩多,说问题少,对工作听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不注意认真研究和综合分析,未能从中汲取教训,改进工作。
  (四)空发议论的简报多,引用数据和实例进行论证的少
  有的院的简报好发议论,全篇多是讲大道理,空话套话过多,且多是指导性用语,这在基层院的简报中是不合适的。这是与基层院简报中不注意实质内容,而是对一些动态事实一一编发,东拼西凑硬写成经验性简报。若硬是拉长,没有实际数据和实例的支撑,仅是将工作背景、工作过程、经验措施、工作成效通过空发议论连接起来,就将起不到简报交流经验的作用,也没有说服力。
  三、基层院检察工作在简报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观点的提炼,并在其中起串领材料作用
  观点即命题,指有关工作的判断、认识等中,一般是单句。观点统率材料,并主要通过数据和典型实例来阐述和论证。观点应有就主要观点(中心思想)和其他观点(分论点),在在全文中显现出来,即题目显观点,开头见观点,篇尾点观点,转换提观点,小标题串观点。对观点要精心提炼,用事实论证,做到点面材料的结合说明观点,对比材料的结合说明观点,正反面材料的结合说明观点,历史和现实材料的结合说明观点,定性和定量材料的结合说明观点。观点的形成主要有:由点及面法。解剖典型成果,从一点深入,层层梳理,追根溯源,分析成功的新招,进行理论思考,发展和完善新招,形成新观点;归纳总结法。列出各方面有效经验,全面归纳和完善系统性的体会和做法,形成新观点;历史追溯法。回顾历史进程,从一线深入,研究重复出现的问题,发展和完善规律性的成功做法,形成新观点;对比分析法。典型与典型比,经验与经验比,经验与教训比,正面与反面比,历史与现实比,此理同他理比,通过“点、线、面、体”全方位地综合研究分析比较,形成新观点;“规律指导”法。在一般原理指导下,从事物发展的基本要素,开展工作的基本环节,搞好工作的基本要领入手,理出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作要点和工作方法,“纲举目张”,形成新观点。如抓根本、抓关键、抓重点等。
  (二)注意做到三抓:抓重点、抓特点、抓亮点
  抓重点,就是抓检察工作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抓检察工作的中心环节。如按期检察工作如何与中政委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就是检察工作按期的重点工作,也是上级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只有紧紧抓住一定历史时期的工作重点,善于把握对推动全局工作具有普遍意义的情况和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汇集积累材料,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使工作简报不脱离形势,不脱离检察工作中心,这样的工作简报才会有深度,这是提高工作简报质量的关键所在;抓特点,就是要结合本地区、本院的实际情况,多反映一些带有特色的材料。编写工作简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反映带有特色的情况。因为每个基层院的实际情况和面对的任务都有所不同,各院的简报反映出本院的实际情况,利于上级院掌握下级院的院情,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检察政策。如果千院一面,则简报就没有特色,经验也得不到有效交流,更无从谈起上级院对下级院的具体指导;抓亮点,就是抓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亮点,必定是能让人眼睛一亮、为之一振的事情。工作简报中的亮点就是检察工作创新点。在检察实践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领导去认真研究和解决。为此,基层院简报应该围绕本单位的实际,反映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新鲜、最为群众关心、最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提供领导参阅。
  (三)办公室文秘人员要严格选稿,力求篇篇俱精品
  基层院简报求精不求多,一年有4-5篇精品即可,因为一个基层院一年中的创新点不可能太多,很多工作都是日常性工作,也无特点而寻。所以办公室文秘人员对各部门报送的简报原稿要精心修改,务求这4-5篇都是精品,争取在市院或高检院转发,因为在本院转发影响不大,指导性意义也不高。为此秘书应深入各部门采风,必要时应在年初根据检察工作形势要求与各部门内勤、中层共拟课题,合力攻关,或由内勤提供素材,秘书亲写。秘书在选稿中要做到:一是思想要敏感。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对上级机关的工作部署和本单位领导的要作安排,头脑要敏感。既要能够迅速理解其精神实质,又要能够清醒而敏捷地意识到简报在贯彻落实这些部署中应起的作用;对周围的事物,对各方面工作的变化和发展,对各式各样的信息,反应要敏感。既能够条理清楚地把这些情况输入自己的脑海,又能够迅速地反应出简报工作应采取的对策;对来稿中反映的动向、火花、事物萌芽反应要敏感,既能意识、鉴别,又能牢牢抓住不放,不让好的线索在自己手中白白放过;二是看问题要有预见性。作为单位“机关报”的简报,要起到对工作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工作的进程有预见性。也就是说,秘书看问题、审稿子,不能只想到今天,只看到眼前,还是看到明天,还要想到工作的下步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抓住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先进经验,抓住障碍事物发展的不良倾向,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即将遇到的实际问题,选择出有指导意义的简报来。为此,秘书须站在单位领导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去观察事情、分析问题,善于抓住反映事物发展的动向性问题和基本趋势,特别留神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细小之事,抓出“小中见大”的带有典型意义的问题,用简报宣传、反映;三是判断要准确。要对稿件的真实程度心中有数,保证材料准确,内容真实;对稿件在政治上、政策上、理论上以及工作上的指导意义正确与否心中有数;对简报在提法和措词上,掌握什么样的分寸、用什么样的口径,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刊发都都要有准确的判断。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天津 大港 300270)
其他文献
案情:任某和潘某系无业青年,两人经预谋后,由任某骑摩托车载着潘某,靠近骑电动车的女子,趁该女子不备,潘某拽住她斜背着的挎包,女子转头看到潘某用刀刃长约十厘米的美工刀割断包带,将包抢走。  分歧:关于本案任某、潘某二人行为的定性存在两种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任某、潘某的行为构成抢夺罪。理由如下:一、任某、潘某趁被害人不备,以较快的速度割断包带将包抢走,被害人意识到包带被割断的时候往往实行行为已经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学生在上网查阅知识、开阔眼界的过程中,也很容易接触到网络上一些思想的糟粕和剧毒,并受到侵蚀。一方面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成熟,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另一方面,也因为这种不成熟,在成长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一旦受到不健康思想、错误言行等因素的影响,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向犯罪。  一、在校生犯罪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人权是指作为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权利,是人之为人而享有的权利。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人权的保障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新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作为刑诉法的任务,并通过制度设计将人权保障具体贯彻到整个侦查程序中,这既体现我国立法的进步,也必将影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执法观念的转变。作为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如何转变执法观念、贯彻落实好新刑诉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相关规定,成为当前反贪部门亟
期刊
摘要: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主要推行者之一是检察机关,在检察机关系统内来讲,由于基层检察院办理的案件数量大、类型众多,因此刑事和解在基层检察院的应用更为普遍。刑事和解具有现实法律依据、刑事政策依据以及司法实践依据。  关键词:刑事和解;法律依据;刑事政策依据;司法实践依据  一、刑事和解具有现实法律依据  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规定为刑事和解的施行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  (一)新的刑事诉讼法为刑事和解制
期刊
一、民营企业对检察机关的“六怕”和“六盼”  (一) 怕歧视,盼平等  《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个人合伙企业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已经从注重企业的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主体身份性向注重企业的主体平等性转变,与关于确认企业法律身份的国际惯例实现了初步接轨。民营企业期盼检察机关在执法中能摒弃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的“差别待遇”和“歧视倾向”,要求在诉讼中能实现与公有制企业的依法同权利、同
期刊
随着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飞速发展,中国这个几千年的农业大国迈开了由农村向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钢筋水泥堆积的建筑群拔地而起,世代的农民住进了高楼大厦,变成了市民,国家的繁荣富强,惠及了国民。同样经济不发达地区财政收入靠卖地,城市建设出政绩已成为当地领导的共识,也使时代的脉搏走到了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各级政府自然而然的加大了建设投入。我国工程建设的特点决定了其投资建设周期长、环节多。而且管理体制上的部门
期刊
摘要:  民事检察和解制度是近年来产生于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制度,它突破了我国民事申诉案件抗诉与不抗诉处理结果的格局,以高效低成本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和解困难。本文中笔者从民事检察和解制度的意义、和解难的原因及完善建议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供商榷。  关键词:民事检察和解;和解难;原因  民事檢察和解,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民事申诉案件的过程中,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认
期刊
新刑诉法的修改对未成年人审查逮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审查逮捕工作中既惩治犯罪又保护未成年人权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未成年人审查逮捕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未成年人审查逮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理念的落后  对未成年人审查逮捕案件,要树立慎捕理念,以不捕为常态、以批捕为例外的执法理念,但是旧的“够罪即捕”执法理念仍然存在,套用成年人标准的现象也很
期刊
201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又进行了修改,并将于2013年开始正式实施。此次民诉法的修改对于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开展有重大的影响。尤其在此次民诉法中将检法两家争议多年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否立法问题画上的终止符。在此次修订中,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法院的执行行为具有检察监督的权力。在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已经立法的情况下,已经不必在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必要性上再进行争论,检法两家而应从维护国家司法
期刊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这一次的修订,多处涉及到检察技术工作。其内容主要涉及完善证据制度、举证责任、鉴定制度、技术侦查措施、讯问活动等。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对基层检察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检察技术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一、修改后的新规定及影响  (一)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