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多通道DMA传输系统设计

来源 :舰船电子工程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dwudipao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的应用于机扫雷达的基于PCIE总线的DMA传输方法,无法满足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数据传输要求的问题,设计一种多通道DMA传输系统,新系统由数据源端发起并控制DMA包传输过程,支持变长度DMA包传输从而实现雷达帧数据与DMA包的对应,通过对传输地址的分组和偏移实现多虚拟DMA通道,该系统采用了国产FPGA芯片与国产CPU芯片实现,测试数据表明新系统稳定可靠,满足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同时多任务的数据传输需求。
其他文献
现代战争模式催生了无人机蜂群新型作战样式。系统分析了无人机蜂群利用功能简单的个体,应用自然界蜂群组织算法模型形成高级群体智能行为的概念,介绍无人蜂群的分类和特点,凝练总结无人机蜂群协同组网、协同感知、协同决策、协同控制等关键领域技术及发展现状,针对复杂对抗环境下的实际需求提出集光电探测、通信组网、协同控制、任务规划等多学科于一体的无人机蜂群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给出无人机蜂群技术发展的途径和举措建
期刊
<正>俄乌冲突中,乌军由于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并没有通过常规战与俄军装甲集群相抗衡,而是采取伏击、无人机“察打一体”攻击、城市防御等战术手段,造成了俄军装甲力量一定的损失,迫使俄军收缩兵力,调整战略部署,从全面开花转为重点进攻。尤其是乌军的伏击战术,具有隐蔽性强、攻击突然、打击费效比高的特点,
期刊
[研究目的]俄乌冲突中,美国对乌情报支持使乌克兰在战略、战术、战场态势感知以及通讯系统、情报收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方面建立起对俄不对称透明优势,使乌克兰能够以小搏大。美国对乌情报支持形成的体系优势值得借鉴和反思。[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法,分析美国情报援乌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和主要特征。[研究结论]美国对乌克兰情报全体系支持,已形成对俄不对称透明优势,俄罗斯的战略、战术、通讯、后勤和军
期刊
中药挥发油由于芳香气味和良好的生物活性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中被广泛运用。但由于中药挥发油在中药材中含量低、提取不完全、不稳定,在生产制备中受工艺、储存环境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其开发应用。文章通过查阅总结国内外文献,综述了中药挥发油提取精制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讨论各种技术的适用性,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旨在为中药挥发油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在纳卡冲突和俄乌冲突中,小型巡飞弹的实战应用再次引起了世界各军事强国对巡飞弹的重视。本文以国外小型巡飞弹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了巡飞弹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几种典型小型巡飞弹的发展现状及最新作战应用发展动态,并对几款小型巡飞弹性能参数进行了归纳对比。通过分析小型巡飞弹的典型作战应用类型以及作战优势,对未来预警系统应对小型巡飞弹作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预警系统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正>7月2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ISO24297《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and reuse of leachate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MSW) incineration plants》(《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及回用导则》)。ISO/TC282水回用技术委员会成立于2013
期刊
战争无人化的发展趋势下,无人化作战力量的培育与运用已成为试验与训练领域的重要拓展方向。综合分析海上无人作战系统的技术特点与无人化新型作战能力的生成属性,构建完成海上无人化试验训练体系总体框架;围绕海上无人化试验训练任务组织实施问题,阐述领域发展背景,探讨促进领域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面向新时期实战化、体系化的试验训练任务组织实施需求,分析信息化、无人化技术发展背景下,海上试训蓝军和海战场试验训练资源
期刊
本文编译自美国国防大学2020年第二季度出版的《联合部队季刊》“论坛”专栏发表的一篇由爱德华·圭尔菲少校(美国陆军第2步兵师第11野战炮兵团第2营执行军官)、布迪迦·贾亚玛哈博士(美国空军学院教员)、特拉维斯·罗宾逊中校(美国陆军第2步兵师第11野战炮兵团第2营营长)合作撰写的题为《美军制定反无人机战略的必要性》。原文作者基于无人机对美军联合作战行动构成的挑战,从技术扩散和使用模式对无人机威胁进行
期刊
2022年俄乌冲突中,北约不断通过电磁频谱作战介入俄乌冲突,而乌克兰通过汲取美军分布式作战理念采取了各种灵活应对措施,其做法和成功经验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分析了北约电磁频谱作战对俄乌冲突的介入方法,总结了俄军电子战应对北约干涉的主要不足和教训,最后就提升电磁频谱作战能力提出启示建议。
期刊
中医药典籍中的方言是标准语言的变体,带有浓厚的区域文化特点,方言语义的地域局限性和复杂性给中医典籍译介和国际传播带来了挑战,成为制约中医药“走出去”的语言因素之一。这不仅要求译者对于中医典籍著者所属的地域方言有宏观整体的把握,更要求译者有扎实的中医学及中医训诂学知识储备。本文以中医经典《伤寒论》为例,探讨中医药典籍翻译实践中方言的释义路径,以此指导译者准确把握原文语义,进而使译文与原文在意义表现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