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的养成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tr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适合当代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反观当下,父母溺爱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现在的孩子缺乏独立能力,没有掌握基本的劳動技能。在小学教育中,劳动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能。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论述。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近几年,家庭、学校中存在一些让我们深思的现象:“你这次考得太差了,罚你今天拖地洗衣;你上课不听讲,罚你打扫卫生……”劳动成了一种惩罚的手段,久而久之,学生会将劳动与犯错画上等号,难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从小对劳动产生误解,从而心生厌恶、拒绝劳动。
  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是光荣的而不是可耻的,还要让学生明白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要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应该从小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劳动。学校和教师要对劳动重视起来,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让学生和老师、家长共同承担学校劳动任务和家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慢慢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逐渐养成自主劳动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各类劳动活动中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劳动岗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劳动,从而体会劳动的快乐。另外,教师也应该布置与劳动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把劳动的好习惯带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笔者在班级中举办了“劳动小能手大比拼”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劳动内容。除此之外,笔者还利用班会课给学生讲许多关于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故事,如《寒号鸟》《三个和尚》等。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明白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笔者借助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生在学习观察、实践中获取农作物的相关知识。在此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尝试简单的农耕劳动,感受收获的喜悦,品味劳动的快乐。笔者还让学生在收获的季节去采摘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明白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劳动是生活所需。
  三、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照顾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叠被、系鞋带、梳头洗脸、整理书包等。学生刚开始做这些事情时,可能会做得不够好,这时候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然后耐心、亲切地指出不足,并当面示范,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给学生一些劳动技巧。有些教师和家长会对学生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进行讥笑、责骂,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从而诱发厌恶劳动的心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时常提醒学生在回家之后,应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吃饭时摆筷子、端饭菜、洗碗、扫地、倒垃圾等。对于学生的父母,笔者告知他们,不论事情大小、轻重,尽量都让学生参与,每一件家务事都应让孩子试一试,给予孩子充足的实践空间,如此,孩子才能逐步掌握劳动技能。
  除了学校劳动和家庭劳动外,教师不能忽视公益劳动的重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公益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公益观念和集体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去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充当劳动志愿者。许多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如果长此以往,极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劳动得越多,收获也会越多。◆(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学)
  本文系“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研究”(立项编号:HJG20038)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长期在小学里进行一项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并将实验成果写成了《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三本书,被称为“学校无分数教育三舞曲”。作者以一个教学班为实例,生动地展现了他和他的学生在小学四年里的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这些活动涉及到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所有方面,通过这些活动体现了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主张。  读这套书的第一本时,我
期刊
蛰居乡村学校而又担负着繁重教学任务的教师,能够著书立说的实在本多。而黄行福老师却能够。黄行福是一个有着教育情结的人,从登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就心无劳骛,潜心教学和教育科研。  通读这本教育专著。我感到没有高深莫测、故弄玄虚的理论,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的教育叙事,于深入浅出中亮出教育的真谛。全集收录了他的83篇文章,文章体裁各异,长短不一。但基本上是短篇,体裁也是论文和和杂谈两大类。内容分为“胡话教育”
期刊
摘 要:实践“抛锚式教学”,关键是要确定“锚点定位”,预设“抛锚路径”,深化“锚点领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一个“锚点”或多个“锚点”,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大胆尝试,从而不断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通过“设锚”“探锚”“用锚”,引导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锚点定位 抛锚路径  小学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学科。在
期刊
摘 要:基于“教学双能”理念建构“三学课堂”,教师要精心开发“学材”,指导学生的学法,设计学生的学程。“教学双能”视野下的“三学课堂”的建构,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智交流的智慧场、心灵滋养的情感场、灵性启迪的生命场。通过建构“三学课堂”,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双能 三学课堂 实践建构  “教学双能”理念认为,“教学”不仅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其班级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了管理好班级,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班主任应掌握班级管理的智慧。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智慧  班级管理工作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不仅应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还应成为学生精神上的“领袖”。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是心灵的艺术,是师生
期刊
教育装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物质基础,是衡量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强教育装备管理,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一、教育装备产品教学适应性的问题及现状  过去,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装备配备水平均较低,农村学校的教育装备条件尤为落后。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薄改”“改薄”和“普实”等重大项目,尤其是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
期刊
摘 要:2020年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迅速蔓延至全国各省市和其他国家。生活就是功课,危机也是契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本身就是一本“无字之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其教育意义如何挖掘、如何进入课堂等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在本文中,笔者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探讨真实社会事件课程化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真实社会事件 课程化 教育资源  真实社会事件课程化能够打破具有
期刊
要上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笔者觉得关键在于激活课堂,突出一个“心”字。心理教师要学会充分挖掘课堂资源,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做一个有心人,走进学生内心深处。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让课堂为学生服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不相同。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有所收获。  例如,笔者给初三学生上了一节名为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给学生提供各种显性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强调多重感官的参与,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研究方法,能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团队协作,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  笔者执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城镇居民家庭电子设备使用
期刊
“大概念”又称为“大观念”“核心观念”“核心概念”等。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大概念”为核心,通过“大概念”集结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迁移。“大概念”具有抽象性、持久性、高阶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质。在通常情况下,“大概念”可以分为结论和结果性大概念、方法和思想类大概念、作用和价值类大概念。  一、从学科本质视角确定“大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及数学学科的育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