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的病原菌——胎儿弯曲杆菌空肠亚种的分离、鉴定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认为胎儿弯曲杆菌空肠亚种是人类急性腹泻的病因。为了评价其作为肠道致病菌的重要性,我们采用了我室改良的Campy-BAP培养基,42~43℃烛缸中孵育24~48小时的方法,从苏州地区182例成人急性腹泻的粪便中分离到7株空肠弯曲杆菌,分离率近4%。同时,进行了其他肠道致病菌的分离,结果表明除志贺氏菌属是主要的肠道致病菌外,沙门氏菌属与空肠弯曲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几乎相等,值得重视。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以木瓜酶分解人IgG,经DE52纤维素层析,提纯Fab和Fc片段,免疫家兔,制备兔抗人IgG Fab和Fc抗血清。该两种抗血清经免疫电泳法和双向扩散法鉴定为特异性单价抗血清。
期刊
期刊
1980年对63名腹泻婴幼儿进行了病毒病原学研究。应用直接电镜和免疫电镜方法检出轮状病毒者48例,腺病毒者2例,轮状病毒检出率为76.19%,从1例患儿同时检出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另1例同时检出轮状病毒和小圆形病毒,还有3例同时检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根据轮状病毒检出率颇高和免疫电镜所见以及在腹泻高峰期未从健康的和患其他疾病的婴幼儿检出轮状病毒,我们确认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秋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我
期刊
本文结果表明,2-5A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无选择性,而干扰素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远远大于对正常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说明干扰素抑制细胞生长活性的选择性发生在合成2-5A的过程之前。进一步研究表明,330nM 2-5A抑制L929B细胞生长的作用较100U/ml干扰素更为强烈,而相同浓度下2-5A的抗病毒作用仅为干扰素的百分之一,从而提出2-5A仅是干扰素抑制细胞生长作用的重要介质,而
期刊
将京55麻疹高度减毒株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并提高培育温度,获得55D株。于二倍体细胞传13~36代制备疫苗临床观察,其免疫原性比原株增强。初免抗体阳转率几近100%,抗体均值比原株高约3倍。用于再免疫其成功率比原株高2~3倍。已接种120万人次证明疫苗安全,并初步验证了流行病学效果。与国内外几株麻疹疫苗作了临床观察比较。55D是在国内首次用人二倍体细胞选育的麻疹活疫苗株,也是麻疹减毒株反向人工变异(
期刊
期刊
为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引起的细胞性免疫反应,用转输免疫小鼠脾细胞后查抵抗强毒A2株攻击的保护力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5-3株活疫苗病毒经不同途径(腹腔、脑内、皮下)免疫后脾细胞转输的保护力于第10天至14天达高水平,比强毒SA14株于第6天达高水平为迟。5-3株病毒免疫后14天与SA14株病毒免疫后6天的脾细胞分别以3×107细胞转输给每只受体鼠后,用强毒A2株攻击的保护指数各为4
期刊
在海南岛登革热流行地区,采集病后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的登革热病人血清标本51例,应用白纹伊蚊细胞C6/36株微量培养,共分得病毒44株(分离阳性率86.3%)通过对部分新分离毒株作微量中和试验及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说明这次流行主要由登革病毒3型引起。总结工作实践,我们建议:登革病毒感染的病原诊断,可以采取发病3天内的病人血清标本,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C6/36微量培养,以分离病毒;呈现细胞病变的阳
期刊
期刊
1980年7月~8月,北京市怀柔县东冒湾大队发生一起流行性胸痛疫情。从3例患者的粪便及1例实验室感染者的咽含漱液分离出柯萨奇(Coxsackie)B3病毒。10例患者的双份血清与新分离病毒作中和试验,其中6例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有四倍或四倍以上的增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