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夯基础,以“法”为辅巧做题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h_0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国卷的文言文选文比较单一,都是人物传记,而且一般选自“二十四史”正史。2016年全国Ⅰ卷《宋史·曾公亮传》,2016年全国Ⅱ卷《明史·陈登云传》,2016年全国Ⅲ卷《明史·傅珪传》;2017年全国Ⅰ卷《宋书·谢弘微传》,2017年全国Ⅱ卷《后汉书·赵憙传》,2017年全国Ⅲ卷《宋史·许将传》;2018年全国Ⅰ卷《晋书·鲁芝传》,2018年全国Ⅱ卷《后汉书·王涣传》,2018年全国Ⅲ卷《宋史·范纯礼传》。这些传主或为文臣,或为武将,大部分身居高位,有过不凡的业绩,同时贤良方正,道德品质堪称表率,是历史上具有正能量的人物。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他们或清正廉洁的为官作风,或淡泊名利的做人境界,或革故鼎新的雄才大略,或舍身取义的赤胆忠心,或嫉恶如仇的刚正品格,或公正无私的高尚情操。这些都非常符合“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2019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依旧是优秀人物的传记,并且全都选自《史记》,全国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全国Ⅱ卷《史记·商君列传》,全国Ⅲ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而全国Ⅰ卷的人物似乎还带着某种历史使命,他的出现唤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联想与思考,更深的品味与感动。因为今年高考恰逢端午节,命题老师选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文段,可谓匠心独运。不过他们没有选择屈原,而是选了贾谊。这既避免了高考押题,又让选文更耐人寻味。因为看到贾谊,我们就会联想其《吊屈原赋》,就会联想二人同样坎坷悲惨的命运,自然而然就会怀念屈原。因此,在这个端午节以如此别样的方式来纪念屈原,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 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由此可见,今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与往年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相对稳定。考查的依旧是考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考查的重点依旧是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和翻译。结合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文言文,我们得出以下备考启示。

(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古代文化常识等。要读懂文言文,这些知识点就必须掌握。而考生面对这些知识点,往往束手无策。因为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却怎么也记不住。时间长了,就望而却步了。每次考试,考生阅读时懵懵懂懂;做题时则凭借仅有的知识来猜测,往往失分很大。其实认真研究历年的高考题,我们会发现文言文阅读文本都似曾相识。正如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考生很容易读懂。首先,大家比较熟悉贾谊这个人物;其次,文段中没有任何的生僻字词,其中的字词句,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考生已经具备相应的文言知识了,因此阅读起来没有障碍。可见文言文阅读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从而在考试时能迅速读懂全文。而这完全可以通过温习必修1-5的课本来实现。因此我们在进行文言文复习时,可以立足课本,以“本”为本,夯实基础。   ① 备考考生需反复朗读课文,背诵经典文章。大声朗读必修1~5的文言文,每天必读。同时背诵高考必背篇目,反复揣摩句子,理解记忆。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在每天的朗读背诵中,语感可以逐渐得以培养。② 通读典型文章,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我们可以以必修1~5的文言文以及高考必背篇目为范例来学习知识点,通过典型的文章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例如:通假字(《苏武传》);一词多义(《孔雀东南飞》);古今异义(《荆轲刺秦王》);偏义复词(《孔雀东南飞》);词类活用(《阿房宫赋》);讲18个虚词时可以每个虚词都找到对应的一篇文章,例如重要的虚词“而”(《劝学》),“乃”(《张衡传》),“其”(《逍遥游》),“为”(《鸿门宴》),“焉”(《游褒禅山记》),“以”(《烛之武退秦师》),“因”(《过秦论》),“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者”(《出师表》),“之”(《出师表》);文言句式(《赤壁赋》);文化常识(《陈情表》)。用一篇篇文章作为例子,让同学们清楚古代的语法知识和文化常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知识点,那样才能记忆更加深刻,知识迁移更加容易。③ 当然其实每一篇古文都涉及以上知识点,所以最后还要对文言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每篇文章涉及到的知识点分别归纳,逐一把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古代文化常识等整理在积累本上。在不断的抄写过程中,再一次熟悉文章内容和知识点,这样同学们对文本就非常熟悉,文言语感也就不断增强了。所以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特别重视回归课文,熟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从而很好地读懂考场文言文。

(二)找准标志,快速读文


  每次读完一篇文言文,部分同学表示连文章大意都不是十分清楚。经过了解,找到了原因。原来他们在阅读时要么不动笔,阅读完之后文段一片空白;要么到处画圈,最后已不知为何而圈。这样的阅读往往是白读一场。其实一篇考场文言文文段大约600字,一般是人物传记,往往是一人多事型。所以想快速读懂全文,找准标志就可以了。曾经在读一本《汉书》时,我发现书中凡涉及人物名称的地方都用横线划出来了,于是在阅读时,感觉文章内容特别容易理解。在反复的训练中,他们渐渐养成划人物名称的习惯。阅读时划人物名称,并不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但却可以让他们在阅读时更加仔细,清楚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每一件事,从而读懂全文。
  例如2019年全国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全文共603个字。主人公是“贾生”,另外涉及“吴廷尉”“孝文皇帝”“李斯”“诸老先生”“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梁怀王”,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物名称一一划出来。如: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这样在理解文章内容时就容易多了,甚至可以在阅读时把每件事都清楚地概括出来。此文内容分别是:① 贾谊受到推荐而入仕;② 贾谊尽对诏令,得文帝赏识并越级提拔;③ 贾谊认为要全盘改变秦朝法令,遭到权贵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④ 贾谊答复询问,得到文帝赞扬,后被任命为梁怀王太傅;⑤ 贾谊劝阻封侯,文帝未予采纳;⑥ 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全文的内容是贾谊年少有才,但却受挫早夭的悲剧结局。通过划人物名称的方法,同学们迅速理清全文内容,读懂全文,于是就有信心解答下面的题目了。

(三)根据语境,仔细推敲


  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设3道选择题和1道翻译题,每道选择题3分,翻译题10分,共19分。选择题往往考查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而翻译则涉及实词、虚词、句式。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翻译题,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把平时积累的知识迁移过来就可以了。当然,做题时一定要根据语境,仔细推敲,从而准确选出答案和翻译出句子。例如2019年全国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参考答案】C
  【能力层级】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题方法】此题可以根据文言语法和具体语境来进行判断排除。“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不合语法,排除A项;“门下甚幸爱”不合前后文语境,排除B项;“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不合表达习惯,排除D项。
  11.【参考答案】A
  【能力层级】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题方法】此题应熟记文化常识,冷静辨别对错。根据所学的历史和文学知识,A项“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错,应为“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另外“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也错,据《先秦诸子选读》可知,应是“儒、道、墨”三家影响最深远。
  12.【参考答案】C
  【能力层级】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题方法】此题应从原文中找到每个选项相应的内容,然后一一比对,从而选出答案。C项“于是任命他……”错,据原文“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可知,是过了一段时间才任命他为梁怀王的太傅。另外,“重新得到重用”也不准确,前后都是做地方王的太傅。
  13.【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能力层级】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题方法】试题1,先准确找到得分点:“短”“初学”“擅权”“纷乱”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推断,例如,根据前文“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推断,“短”应该是“陷害、说别人的坏话”等含义;根据前文“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推断,这个“初学”的含义不可能是“刚刚学习”,而是前面那些人想贬低贾谊,所以推断应该是“学浅,没有学问”等含义;同样,“擅权”的“擅”就不是“擅长、专长”,而应该是“独揽”;“纷乱”后面接的是名词“诸事”,所以应该活用为使动用法。
  试题2,先准确找到得分点:“数”“或连数郡”“非”“稍”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推断,例如,根據前文“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可知“或连数郡”的“连”应该为“接连”;“稍”为“逐渐”,而不是“稍稍”。根据已学知识推断,“数”是“多次”之义;“非”为“不是”之义。
  总之,文言文的复习在于读练结合,通过读来培养语感,通过练来强化语感。在练的过程中还有一点建议是:首先要限时训练;然后对答案,同时把整个文言文阅读文段根据参考译文进行字字落实;最后常常朗读这些文段。这样,以“本”为本夯基础,以“法”为辅巧做题,扎扎实实地进行文言文复习,最终一定可以在考试时游刃有余、取得高分。
  责任编辑 廖宇红
其他文献
含参恒成立与能成立(有解)等问题一直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常以函数、方程、不等式和数列等知识点为载体,渗透着换元、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在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然而,这些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面看似简单,但考生却容易混淆且不易区别,题目若再与“任意、存在、唯一”等叙述语句相结合,考生更是迷惑不解,这就导致考生各类错误的发生,下面从一道题目
统编教材已在多省实施,教学中如何有效解决统编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突出难题,教材取舍是专家们的共识。笔者以“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课为例,尝试以强干弱枝来取舍教材,以此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课标研判,明干求魂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与学双向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课程标准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本依据。这一单元的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的
I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Boys or girls?That is today’s sensitive and hot topic all over the world.  According to China
伏安法测电阻或电功率是历年的常考点,近年来考题出现了单表法(借助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测电阻或电功率的考题。  单表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伏阻法”(电压表 电阻),二是“安阻法”(电流表 电阻),三是“等效替代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结合欧姆定律应用。实际操作中要通过多个开关的接通和断开,或者单刀双掷开关来实现对两次电压或电流的测量。  一、“伏阻法”(电压表 电阻)  “伏阻法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名师点评】  2019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全国九套作文题目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全国Ⅰ卷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全国Ⅱ卷的“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天津卷的“爱国情怀”,北京卷的“
2021年1月,实施新高考的八个省联合举行了2021年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从各省命制的历史试题看,湖北、河北、辽宁、重庆、湖南的开放性试题所用材料都涉及到历史大事年表、广东省所命制的开放题也通过数轴方式间接运用了历史大事年表,这体现出在新高考背景下,围绕某一主题利用历史大事年表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命题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八省联考开放题的借
在高考英语读写任务中争取高分的关键是写作的语言表达以及对话题观点的见解。关于如何在考场中迅速联想与话题相关的观点,笔者建议在读写任务中学会“抓住关键,以小见大”,即抓住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对此进行放大并展开论述,快速联想相关的观点,因为“读写任务”的阅读材料与考生的写作任务一定有相关性,所以阅读的材料可作为写作的观点素材的来源。但为了避免照抄原文从而导致失分,建议不要照搬一个句子或观点,而是抓住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全国卷从2012年到2018年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并且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外国小说为辅。篇幅在1500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对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层级不同的考点有不同程度的考查。这一题型命题重点在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
近日,贵州省纪委监委通报了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毕节市大方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黄家发官僚习气严重的问题引人关注。这位黄局长“官架子”着实不小,2011年至2020年,黄家发任大方县自然资源局(原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在单位食堂,必须由其先行打饭后,其他干部职工方可用餐。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提前打个饭嘛,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这是一种特权吗?  什么是特权呢?概括来讲,所谓
【原题】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