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求完美成心病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门锁好了没?
  每次出门时锁好门下楼,可走不了多远,王女士心里就开始紧张起来,脑子里反复在想:门锁好了吗?锁了没锁?没锁,锁了……心里乱糟糟的,只好返回去检查门锁。结果每次门都锁得好好的。王女士明明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但她每次都得这样反复检查,不检查就不放心,检查后才觉得心安。
  案例二:像小孩一样一字一句读
  小李向心理医生诉说自己的苦恼:有一次考试前我复习得挺好的,有一道题我明明做过,可考试时我想不起来了。从那以后,我看书就有这样的习惯,刚翻过一页,就觉得前面的东西遗漏了,再翻过来看,一会儿又觉得什么东西忘了,回过头再看,经常像孩子似的用手指字,一字一句地读,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还是不放心。
  案例三:“数字谐音”让他过敏
  47岁的刘先生,一直念叨着要给孩子买车跑出租,车买回来了,刘先生又急又气,儿子的车牌号是“X5214”这不是“我儿要死”吗?自从看到这车牌号码之后,刘先生简直像着了魔似的,不但对车牌号数字特别敏感,其他号码中只要带“2”、“4”,他就用谐音往不吉利的事情上面联系,脑海中不断出现坏的联想,有时越想控制自己,越想得更多、更复杂。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有的人总是不断地洗手;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数大楼的窗户,数错一个,又从头数,反复进行;有的人做事怕出错,反反复复地检查……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强迫症”。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性障碍。患者体验到冲动和观念来自于自我,意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又无法摆脱。研究表明,世界上有2%的人患有重度强迫症,也就是说,5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此心理疾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强迫现象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当事人不觉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就不算病态,也不需要治疗。比如反复检查门锁,许多人都有这种毛病,如果每天重复的次数不多,强迫行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妨碍,不用管它。而有些人的强迫症状每天出现的次数较多,而且干扰了正常生活,对工作和学习有很大影响,也使自己痛苦不堪,就需要治疗了。
  
  强迫症多与完美主义的性格有关
  
  强迫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理压力过大,情绪长久处于紧张状态,个性上的某些缺陷等等是引起此症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患有强迫症的患者有其特定的人格个性,最突出的就是“完美主义”,凡事要求“十全十美”,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为人谨慎、墨守成规,缺乏通融和幽默感,太过理性。内心常常有明显的冲突,徘徊于服从与反抗、控制与爆发两种极端。他们常常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高,结果总是批评别人不好,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常因此而无法接受自己强烈矛盾的内心冲动和欲望的崩溃。
  历史上最饱受强迫症煎熬的名人当属美国的霍华德。休斯。在继承巨额遗产之后,这位千万富翁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电影大亨,并勇敢地投身飞行事业,名声大噪。到了1940年,他开始害怕外界的灰尘与细菌,将自己与世隔绝,独居在奢华酒店客房中,把门窗都用塑胶布密封,以防细菌害虫的进入。他还设计了一套清洁隔离系统,把种种细节详细教给自己的助手。比如说:为了从浴室橱柜中拿出助听器,他的助手必须用6~8张纸巾垫在橱柜把手上,打开橱柜,拿出一块未使用过的香皂给他洗手……最后,由于饱受强迫症折磨和严重依赖可卡因,休斯变得异常清瘦。他开始不修理自己的指甲,任其生长,直至形状怪异。当他于1976年逝世时,形容枯槁,难以辨认,去世时只能用指纹来认定身份。
  足球明星大卫·贝克汉姆在电视采访时也承认自己特别痴迷于“对称”。“我摆东西时,要么把它摆成一条直线,要么就必须成双成对。我会把可乐放在冰箱里,如果正好多出一罐,我就会把它放到另一个橱柜里。”
  事实上,这些对细节的“追求”以病态方式表现出来的时候,往往是对自己的摧残,一位强迫症患者在描述自己的经历时说:“总是重复做无意义的事,让我感觉生不如死。”
  面对强迫症。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医学专家已经把强迫症归入了心理疾病的范畴。既然是病,就需要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两种。一个是药物治疗,一些抗焦虑药可减轻焦虑,有助于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的进行,不过进行药物治疗必须在有资质的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己给自己“开药”。
  另一个治疗方式是精神层面的。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对强迫动作可进行行为治疗,以反应阻抑法的疗效较佳。强迫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患者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对它,战胜它。不妨试试以下几种自我心理疗法。
  
  1 听其自然
  任何事情听其自然,该咋办就咋办,做好就不再想它,不再评价它。如感觉有东西完了,担心门没锁好就没锁好算了,东西没收拾干净就脏着乱着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强迫症状会慢慢消除。
  
  2 宣泄疗法
  让患者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过去自己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等,把内心的痛苦尽情地发泄出来。说出自己的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自己的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
  
  3 转移注意力
  当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摆脱症状,脱离痛苦。例如,一到出门时就检查门锁,怎么克服呢?可以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要在路上花30分钟,20分钟就比较紧张了,那么就留20分钟赶路,因为时间紧,怕迟到,出门前先用心看看门锁,出门后注意力都用在赶时间上,也就来不及再反复检查门锁了。
  
  4 不做完美主义者
  强迫症患者常常有完美主义性格,应让他们认识到太苛求完美的心态是不正确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人,我们可以尽力把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但每个人都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建议患者对工作、学习、生活应采取乐观态度,对人对事不必过分认真,对自己也不必过分苛求,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5 多参加文体活动
  从事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可以缓解生活或工作中的单调、乏味,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坚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让生活充实起来,就会减轻症状的干扰,恐惧和焦虑也会逐渐减轻。
其他文献
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样一样地搜集,现在是一件一件地散去,生不带来,当然死便不必带去,生未能如春花般绚烂,死何妨如秋叶般静美?这种心态,便是“老”?  黄昏,其实并不一定令人伤感,有人把它比作一首诗,一幅画,一支很美的歌曲。印象派画家雷诺阿,“黄昏”之时仍让人用担架抬着垂死的他,把笔绑在他的手上,坚持作画。临终前,他的最后一句话,是让他的儿子送给他一枝铅笔,他要画一个花瓶的样子。  想飞,雷诺
期刊
春风拂面,桃红柳绿,此时踏足郊野,摇荡秋千,飘飘欲仙,别有情趣。  荡秋千,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相传,它是在春秋齐恒公时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清瞿灏《通俗编》中载:“秋千本山戎之戏,齐恒威公北伐山戎,此戏始传中国。”而宋高承《事物纪原》则称秋千源于汉武帝时皇宫后庭之戏。唐宋时,秋千已盛行。《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
西安大雁塔在西安市南慈恩寺内,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始建,为砖表土15层方形,武则天时改用青砖修成楼阁式七层塔。唐代宗大历年间又改建为十层,后因战火破坏,剩下七层,明代在塔的外表加砌面砖,即为今塔。大雁塔有一联云:“历代数鳌头,朱墨千秋崇虎榜;题名附骥尾,浮图七级幻龙门。”应县木塔在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又名佛宫寺释迦塔。建于清宁二年(1056年),平面八角,外观五层。内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高6
自古以来,人类就与鸟结下了亲密的关系,古人有许多养鸟、护鸟、爱鸟的故事。鸟也是画家笔下的爱物,鹤更是成为人们长寿的象征。在大自然这个大千世界里,鸟类更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它不但给大自然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其优美动听的鸣叫声还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科学研究表明,鸟的基本语言除了鸣叫,就是唱歌。现在已知能唱歌的鸟有5000多种,大多优美动听。当鸟儿那悠扬悦耳的歌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人的大脑后,会对神经系统产
如何才能化压力于无形?专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职业压力管理”的概念,如果无法彻底消除这种压力,那么不妨缓解或分散压力。方法多种多样,根本原则有一条:要么改变你的处境,要么改变你对处境的反应,要么改变你看处境的方式。1 看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面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全盘托出,许多人始终都是有所保留的。”有关专家认为,“其实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心理学中称之为
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尤如三节草,三穷三富不到老,人生一瞬,世间百年,酸甜苦辣,百味俱全。经常想到,人的一生须走好三座桥,假如有一座桥没走好,人生都不会圆满。  人生的第一座桥就是健康,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有的人忙这忙那,忽视了健康,身体一垮,百事俱废,一切皆休。特别需要指出,生命在干运动。有的人一辈子没干什么事,没伤筋没动骨没累着身子,寿命却长不了,就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运动和健康的关系。  人生第二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