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初探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_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中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学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新离不开想象思维,没有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不需耍创造性想象的。嫦娥奔月是古代人的大胆想象,而火药的发明、人造卫垦、宇宙飞船的诞生却使古人那些似乎离奇的想象成为现实。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真正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着手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常规训练,激发思维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从形象开始的,所以形象思维能力大多要强于抽象思维能力。但若要把感知的形象通过比较、分析,再创造新的形象,需要通过想象思维训练才能达到。为此可以在课前安排五分钟时间进行常规训练,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兴趣的培养。例如:许多学生从小就会背诵唐诗《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出神入化地创造出了一个形似庐山瀑布而又胜于庐山瀑布的完美的艺术形象,从湍急奔涌的瀑布,想象到了神话传说中九天的银河。诗人的想象驰骋于自然、人与神话故事之间,将诸多事物形象,通过合理、大胆而又神奇的想象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个更形象、更生动完美的事物形象。教师通过对学生熟悉的诗歌、散文名篇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创作时想象思维的运用过程,来拓宽思路、开拓想象空间,同时也通过想象思维运用的范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人为本、教学民主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对待,充分挖掘其潜能,教师要创设一个充满和谐、民主、情感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感情换取感情,以心灵赢得心灵。允许学生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年龄特征、不同经历,站在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不同的独特的理解、感受、体会、看法。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由此可见,惟有有教学民主,语文教育才能充分展示每一个人的鲜明个性,在学生愉悦的参与中挖掘出创新的潜力。
  三、教之有方,激发兴趣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使其“学会学习”。因此,教师的“主导”必须导之有方:导其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眼观看,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他们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和保证。离开了“学习兴趣”,教师的主导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乌申斯基之说则更让人警醒:“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长期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法求新、求趣,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定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其主动发展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因此,不论学生提出问题或大或小,是对是错,都应该给予即时表扬和指导,同时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对课文提出不同于作者、不同于教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只有这样,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质疑求异的信心。并对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一一解决。从而闪烁出不迷信权威的创新思想火花,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多装着学生,做个有心人,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教学设计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现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一堂好的阅读课,一堂高效率的阅读课,无不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体现教师的精心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的。  “思想往往是行动的先导。”那么,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时怎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过程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中学阶段常见的生物图形、图表进行了归类总结,并提出了解答思路,特别是对坐标曲线图的解答指出了解答步骤,对中学生解答该类信息题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图形;图表;信息;解答策略    生物学科具有直观性、动态的特点,教材和练习中多次出现图表及体现动态变化规律的坐标曲线。其中的生物学图既有形象直观的一面,又具有概括、浓缩知识的一面,它能直观地反映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的过程,高度地概括
期刊
时代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教育工作更将推陈出新、顺应潮流。为此,我们小学语文组举行了“语文发展月”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这期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学习了当前最新的教学思想,在理论上加深了解。接着又参加了教学大比武,又真真切切地在实践中体验了一回。  发展月的活动随着期末的来临终于拉下了帷幕。然而却在我心中打开了一扇窗户,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这次
期刊
【摘 要】: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的确立,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应用与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能够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体育知识的掌握以及积极主动在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学生的体魄。并在运动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如何快乐小学体育课堂    玩,是学生的天性,只有产生兴趣引发快乐,让学生去学,去体验,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体育带来的成功、快乐。  一、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培养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首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浅谈 培养 中学生 体育课 兴趣     一、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
期刊
【摘 要】: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而记录在我们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科学上的记录是对于我们学习认为有用的有价值的将其保存下来,以备将来所需。它不仅是思维的再化,还是证据的获得,更是评价的依据。法国《动手做》理念的研究发现记录纸有很强的作用,法国人认为孩子的科学记录是孩子最好的科学书,最真实的科学书。记录有着自身的价值所在,我想应该成为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
期刊
【摘 要】:在无声语言中,教师的“体势语”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是一种隐性力量.灵活运用体态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容易激发出他们的兴趣,贯穿课堂教学,促进师生交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艺术 作用 文化差异    一、“体态语”的运用艺术  1. 表情的运用艺术。表情具有神奇的魔力,教师的表情渗透会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表
期刊
【摘 要】: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孩子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好的教学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 语文学习 习惯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汉字有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
期刊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差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差生”的几点教育教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代写论文的学习兴趣锐减,甚至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怎样使学生保持积极性、爱学乐学呢?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直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组织课堂游戏、唱英语儿歌这四个方面能激发和保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 兴趣 策略    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开始都是兴致勃勃地学英语,然而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要求的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