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李渔故里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参与杰出戏剧家李渔诗词翻译项目,为加深对作者及诗词背景的了解,假期里我去李渔的故里考察了一番,寻找伟大乡贤的足迹。
  李渔故居在兰溪市夏李村,离城往西20余公里。车子在路口停下,夏李村就在眼前了。夏李村是个有着三四百户人家的大村坊,李姓居多。在路口邂逅李渔的第十代后人李茂林,他告诉我,他的祖先从福建搬迁至建德的寿昌,宋理宗年间,再从寿昌搬到这里,到李渔已经有14代了。夏李又有杨店、上新厅和伊山头等自然村。李渔的家就在伊山头自然村。李茂林带着我们来到伊山头,绕到一口水塘,几丛细竹和一间茅铺前面,用手往前一指说,这就是当年李渔的伊山别业遗址。
  到底已经过去数百年了,伊山别业已经早废了,这是我想象之中的事,但目前这个衰败的样子,我还是接受不了。我问,村里有没有计划恢复原来的样子?李茂林说,已经有规划了。公元1611年,就是明万历三十九年,李渔出生在这里,八九岁就离开这里跟随他父亲去江苏如皋。直到19岁,他的父亲病故,他才回到金华,后因兵乱,“婺城攻下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李渔:《婺城行吊胡仲义中翰》)李渔的寓所被烧,只能回到老家夏李。在亲友的帮助下,置了几亩土地,在他的老宅基地上建筑起伊山别业。别业落成,他得意得很,一连写了5首诗歌。其中一首这样写的:“山麓新开一草堂,容身小屋及肩墙。闲云护榻成高卧,静鸟依人学坐忘。酒在邻家呼即至,果生当面看犹尝。高朋若肯闲相踏,趁我苔痕未满廊。”看起来他的这个别业,只是一草堂而已。
  他的识字农日子就从这里开始了。他在诗中这样写道:“但作人间识字农,为才何必檀吊龙。养鸡只为珍残粒,种橘非源拟素封。酒少更栽三亩秫,花多添饲一蜂房。贫居不信堪与改,依旧门前着好蜂。”李茂林说,原来这里有口水井,叫青莲井。这名字是不是李渔取的,没有考证。不过这么雅的名字,一般人似乎不太容易想到。现在井是没有了,不过那口池塘还在。我们来到池塘边,当年李渔称这口塘为方塘,李渔为这口方塘还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方塘未敢拟西湖,桃柳曾栽百十株;只少楼船载歌舞,风光原不甚相殊。”这时候,一群呆头鸭,张开翅膀,快活地叫着,跳进方塘里。
  夏李村本来就是黄土村,因为缺水,土地上只能栽种些旱地作物,如玉米、棉花之类,吃的主食大米上镇去买,一干旱,百姓饮用水就困难。这种情况百年未改。所以李渔回到故乡,发出这样的感慨:“不到故乡久,归来乔木删,故人多白冢,后辈也苍颜。俗以贫归朴,农田荒得闲。”为什么?因为故乡穷,穷就穷在缺水。他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进行实地勘测,设计石坝的高度和长度,并组织村里乡亲,按照他的设计垒起石坪坝、庵头坝、龙门坝和堰六坝四座石坝,开掘三条渠,与附近的二处溪流凿通。这么一来,渠绕村转,村在渠中央。渠水可以灌溉,可洗涤,可饮用,可消防。李渔在《浣濯便》中写道:“浣尘不用绕溪行,田里潺湲分外清。非是幽人偏爱洁,沧浪引我濯冠缨。”指的就是这种光景。
  说话间,我们来到李渔坝跟前,坝高才四五米左右,宽20余米,连续的几天山雨,水正盛着。只见水从坝上面直铺下来,发出哗哗的响声。这坝有它的妙处,如果村中不用水,把坝门关上,水从坝上泻进山溪;如果用水,把坝门关上,水顺着水渠流进村中的池塘,周围的10口塘都有水了,一开一关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四五百年前的李渔能够建筑起这样的水利工程,令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大智慧和高超的技术。解决了水的问题,夏李村能够种上水稻了,“更喜田畴近,天风起绿波”了。
  离开李渔坝,不远处就是有名的且停亭。这亭就立在去游埠古镇的大路上,白墙黑瓦,在村野中很有些抢眼。在兰溪的农村山野经常可以遇见这样的凉亭,可避雨可遮阳,给路人以方便。有些亭子捎带供应些茶果。这且停亭比起一般亭子要气魄,一是规模大,二是门前有幅不平常的对联。左边的是“名乎利乎到路奔波休碌碌”,右边的是“来者往者溪水清静且停停”。一看,这两句话没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是写不出来的,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解读。李茂林说,这两句对联还有一段故事呢。原来,李渔提议在这里建筑凉亭之后,村民纷纷出钱,数财主李富贵钱出得最多。亭建好以后,李富贵要以他的名字取亭名,李渔不赞成,要取名为且停亭,于是写了这副对子,李富贵见自己说不过李渔就自觉无趣,溜了。于是这且停亭就这样定下来了。
  我问:李渔当时在村民中很有威望呀。李茂林说,李渔是当时的祠堂总理,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加上李渔热心于公众事业,所以威望颇高。
  夏李村旧时有13厅堂,现在只剩下永公堂,这就是李渔当时办公事的地方。看得出来,这也是新近修缮过的,牛腿是新的,窗格花是新的,几根大梁也是新换上的,墙壁刚刚用石灰粉刷过的,墙壁上还贴着捐助的名单。前厅的那个偌大的戏台,也是用新木材搭的。唯有站在天井里,看那高高举起的马头墙,和一色的青瓦,才知道它是比李渔还年早的古宅。李渔在这里制订下祠堂13则,相当于现在的乡规民约,还在这里办起了享堂,相当于现在的大食堂。村中举行公祭活动,大型的节庆活动,村民可以在祠堂吃饭。
  永公堂也是演戏的地方,当时,夏李村有个业余昆曲剧团,作为祠堂总理的他对这个剧团很关心,经常给剧团写些剧本,自己当导演,到了冬闲时,就演出李渔自己写的戏。李渔后来卖掉伊山别业,离开夏李村远走高飞。其原因,夏李人有自己的说法。因为李渔帮助邻村为山林的管理权问题打官司,当时有个协议,如果官司赢了,邻村以楠木厅赠之。官司是赢了,却由于利害关系,邻村有帮人要追杀他。李渔就在一个雷雨夜,穿上蓑衣,戴上笠帽,乔装打扮,撑着竹筏离开夏李,沿着兰江往东北去杭州了。也是这个缘由,他后来改名为笠翁。
其他文献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整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以身份为基础的养老保险制度强化了身份,分割的养老保险制度阻碍了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不同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造成了养老待遇差距的拉大。虽然经历了两次试点改革,但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仍没有建立起来,正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事
创伤叙事是21世纪初日本家庭片常见的叙事方式。创伤起源于现代性暴力,创伤事件会以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形式保存下来。受创主体对未妥善处理的创伤反复哀悼的秘密,会成为隐
本文首先从外部环境出发,总结21世纪后日本艺术电影呈现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产业生存状况、艺术电影导演的主体构成以及文学、动漫作品的电影改编三个方面;然后阐述外部环
日本电影具有悠久的家庭情节剧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各个时期的日本导演们均在这一类型有所建树和革新。在日本经济大衰退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电影景观的当代日本家庭不仅揭露了诸
本文梳理了"鸳鸯蝴蝶派"电影《风雨之夜》的相关历史信息,对影片文本做了比较细致的解读,重点分析了影片的历史语境、文本来源和电影语言。本片表现了民初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
学位
“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文化持续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得以初步建立。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慈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初步形成、慈善募集形式多样化、慈善组织类型更加丰富、慈善项目的内容愈加广泛、慈善意识深入人心,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