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高才能行远。作为一种主要承担就业前岗位培训的职业教育来说,其教育对象的行为举止是否规范,道德品质是否高尚,就显得更为重要。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难管,难在对规范的认同;职业学校的学生难教,难在学习上的主动。主要表现是情绪多变,意志品质培养的自觉性不均衡;不能正确评价自我,或自高自大,或自卑自贱;由于个人理想、信念、人生观的差异,使其学习动机变得复杂多样。有的把能否赚钱作为第一动机;有的是因为年龄小,家长让他们到学校长身体;有的因为好朋友在职校上学,才来上的;总之,上职校的优秀学生很少,后进生比较多,有的学生开始信心十足,但不出一、两个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有很大的下滑。有的来职校一看,课程没有自己想象的简单,就自暴自弃了。面临职校学生的现状,要把他们变成社会的有用之才,养成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刚才我简单的分析了一下,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状况,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我们先看一下下面文字:
海尔集团张瑞敏有一句经典名言: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人们到了海尔,一定能看到一道独特的为亮丽的、与众不同的风景线——海尔的员工走在厂区,必定个个靠右行;海尔的员工离座,必定椅子归位;海尔的员工用餐完毕,必定自动用桌上的抹布抹净,并将垃圾倒掉;海尔的班车司机接员工上下班必定时间不差分秒;海尔的成品库房1964块玻璃,必定有专人负责……任何优秀的企业必定有品牌在支撑,品牌的背后有品质的管理,而品质管理的背后必定有高素质的员工在努力。
我们的现状和优秀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现实,要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养成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可见,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即养成教育,是每位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曾说过: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管理制度,缺少的是以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养成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行”上,学校养成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去体验、去领悟。
养成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受教育者完善的人格。针对部分学生身上表现出的知行脱节、言行不一致现象。如值日不到位、乱丢乱扔、讲话不文明、说谎、抄作业、偷盗、打架等;少数学生存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混个毕业”的思想;个别学生家长也束手无策。面对这些现象和情况,如果学校领导、老师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针对违纪学生采用开除或劝其退学了之。那样我们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愧对与教师这个职业。愧对于天下最神圣的职业这个光荣的称号。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教育爱来教育学生。从教几十年来,我也听到不少的教师谈论到:XXX学生太捣了,不开除不行。要不开除XXX学生,我就怎么怎么样。这样的观点和看法,是极其错误的,我不苟同。如果我们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或者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我为我们教师及家长感到痛惜。首先我们老师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同时也可能由于我们错误的做法,毁掉了一个学生,毁掉一个家庭。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要用我们的教育爱——这种博爱去关心和教育每一个学生。要教育学生先提高自己。要知道我们职业学校的后进生的比例是很大的。要开除能开除完吗?这就要求一名教育者懂得教育规律。不能说我教育某个学生多少遍,他就是不听话。要知道我们的认识是错误的。一个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一劳永逸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后进生的教育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懂了这一点还不行,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用我们的火点燃学生的火。只有有了这种爱,我们才能把学生当成人,当成发展中的人,蹲下身子与学生同一视觉看问题。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捕作到学生的思想,帮其改正错误。只有具有这种爱,我们才会用爱的艺术、爱的情感、爱的方法去处理学生的问题。才能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同时我们要一致认为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养成教育不是领导、班主任和政教处的事。每个教师及所有学生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有人人参与,才能打赢养成教育这场硬仗。
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道德教育,既要靠教育,也要靠管理和制度约束。大家认为这些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能否落实达标恰恰是职中道德养成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甚至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成败关键所在,也是这些学生今后能否成才的转折点。心态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每个人素质提高一小步,民族素质将提高一大步。后进生主要缺乏对集体、他人、社会、自己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要通过严格的训练与不断强化让这些学生去体验去领悟,促进内化。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把这些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年级组、班级的道德养成教育的重点来抓。我们可以新学年的第一个月定为养成教育月、新学年的第一周定为校纪学习周,通过学习考试后,还要在“一份承诺、一份自律改掉陋习,争做文明学生”倡议书上签字,增强责任意识。在讲道理、学法纪与讨论的基础上。采取犯错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礼拜天参加公益劳动、参加宿舍熄灯前后值日等措施;对受过处分的学生,采取半月思想汇报、到期应知应会降等撤处评审。参观外通过明理、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形式,使学生理解规范,掌握道德行为的方式,在“知”、“懂”、“做”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信念得到了体验内化,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在学生身上生根。
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搞一二次活动,不可能形成习惯。必须说了算、定了做、一不做、二不休,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功到自然成,习惯在其中。于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日久天长,量的积累必然收获质的飞跃。一点一滴地积累好习惯,就是在一砖一石地堆砌学生的好品德,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人,利国、利民、利己。才是我们职教人最大的欣慰。
(作者单位:周至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难管,难在对规范的认同;职业学校的学生难教,难在学习上的主动。主要表现是情绪多变,意志品质培养的自觉性不均衡;不能正确评价自我,或自高自大,或自卑自贱;由于个人理想、信念、人生观的差异,使其学习动机变得复杂多样。有的把能否赚钱作为第一动机;有的是因为年龄小,家长让他们到学校长身体;有的因为好朋友在职校上学,才来上的;总之,上职校的优秀学生很少,后进生比较多,有的学生开始信心十足,但不出一、两个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有很大的下滑。有的来职校一看,课程没有自己想象的简单,就自暴自弃了。面临职校学生的现状,要把他们变成社会的有用之才,养成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刚才我简单的分析了一下,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状况,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我们先看一下下面文字:
海尔集团张瑞敏有一句经典名言: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人们到了海尔,一定能看到一道独特的为亮丽的、与众不同的风景线——海尔的员工走在厂区,必定个个靠右行;海尔的员工离座,必定椅子归位;海尔的员工用餐完毕,必定自动用桌上的抹布抹净,并将垃圾倒掉;海尔的班车司机接员工上下班必定时间不差分秒;海尔的成品库房1964块玻璃,必定有专人负责……任何优秀的企业必定有品牌在支撑,品牌的背后有品质的管理,而品质管理的背后必定有高素质的员工在努力。
我们的现状和优秀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现实,要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养成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可见,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即养成教育,是每位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曾说过: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管理制度,缺少的是以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养成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行”上,学校养成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去体验、去领悟。
养成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受教育者完善的人格。针对部分学生身上表现出的知行脱节、言行不一致现象。如值日不到位、乱丢乱扔、讲话不文明、说谎、抄作业、偷盗、打架等;少数学生存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混个毕业”的思想;个别学生家长也束手无策。面对这些现象和情况,如果学校领导、老师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针对违纪学生采用开除或劝其退学了之。那样我们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愧对与教师这个职业。愧对于天下最神圣的职业这个光荣的称号。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教育爱来教育学生。从教几十年来,我也听到不少的教师谈论到:XXX学生太捣了,不开除不行。要不开除XXX学生,我就怎么怎么样。这样的观点和看法,是极其错误的,我不苟同。如果我们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或者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我为我们教师及家长感到痛惜。首先我们老师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同时也可能由于我们错误的做法,毁掉了一个学生,毁掉一个家庭。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要用我们的教育爱——这种博爱去关心和教育每一个学生。要教育学生先提高自己。要知道我们职业学校的后进生的比例是很大的。要开除能开除完吗?这就要求一名教育者懂得教育规律。不能说我教育某个学生多少遍,他就是不听话。要知道我们的认识是错误的。一个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一劳永逸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后进生的教育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懂了这一点还不行,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用我们的火点燃学生的火。只有有了这种爱,我们才能把学生当成人,当成发展中的人,蹲下身子与学生同一视觉看问题。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捕作到学生的思想,帮其改正错误。只有具有这种爱,我们才会用爱的艺术、爱的情感、爱的方法去处理学生的问题。才能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同时我们要一致认为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养成教育不是领导、班主任和政教处的事。每个教师及所有学生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有人人参与,才能打赢养成教育这场硬仗。
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道德教育,既要靠教育,也要靠管理和制度约束。大家认为这些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能否落实达标恰恰是职中道德养成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甚至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成败关键所在,也是这些学生今后能否成才的转折点。心态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每个人素质提高一小步,民族素质将提高一大步。后进生主要缺乏对集体、他人、社会、自己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要通过严格的训练与不断强化让这些学生去体验去领悟,促进内化。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把这些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年级组、班级的道德养成教育的重点来抓。我们可以新学年的第一个月定为养成教育月、新学年的第一周定为校纪学习周,通过学习考试后,还要在“一份承诺、一份自律改掉陋习,争做文明学生”倡议书上签字,增强责任意识。在讲道理、学法纪与讨论的基础上。采取犯错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礼拜天参加公益劳动、参加宿舍熄灯前后值日等措施;对受过处分的学生,采取半月思想汇报、到期应知应会降等撤处评审。参观外通过明理、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形式,使学生理解规范,掌握道德行为的方式,在“知”、“懂”、“做”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信念得到了体验内化,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在学生身上生根。
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搞一二次活动,不可能形成习惯。必须说了算、定了做、一不做、二不休,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功到自然成,习惯在其中。于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日久天长,量的积累必然收获质的飞跃。一点一滴地积累好习惯,就是在一砖一石地堆砌学生的好品德,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人,利国、利民、利己。才是我们职教人最大的欣慰。
(作者单位:周至第一高级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