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检测流感抗体的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右旋糖酐浓缩再经密度梯度超离心的第4分层、第5分层、经超声波处理的第4分层以及红细胞吸附释放的4种流感病毒纯抗原均可用于ELISA。超声波处理超离心抗原的效果未见明显提高。两批红细胞吸附释放的流感抗原的适宜包被量分别为20HAU/ml与5HAU/ml。以抗体4倍增长为标准,14例病人双份血清测定结果>4倍12例,≤2倍2例,ELISA与HI完全符合。但倍数增长数字两者不平行。

36例健康人流感抗体测定结果,HI与ELISA效价明显不平行,说明参与的抗原抗体系统可能不完全相同。讨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HI原法<1∶5的14例血清,ELISA效价为1∶5~1∶200,Hf半加敏法<1∶2.5的19例在ELISA为1∶5~1∶100。因此,可以用ELISA测查HI测不出的抗体,有利于对流感免疫规律的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期刊
1980年8月广西合浦县沙田公社暴发登革热流行。从56份病人血清及2份埃及伊蚊标本(每份15只雌蚊合并而成)接种C6/36白纹伊蚊传代细胞后,分离到41株病毒,分离率达70.7%。所有分离毒株在C6/36细胞上产生巨大融合病变及凝集鹅红血球的血凝素。分离病毒的理化特性试验表明为不耐酸(pH3.0),不耐醚、核酸类型为RNA病毒。经与1、2、3、4型标准登革病毒免疫抗体作血抑,补结和中和试验确定为登
期刊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在登革热流行区捕获的21只雌性白纹伊蚊头及82只涎腺、胃和卵巢的压片,分别于8只及5只的细胞浆内观察到4型登革病毒抗原的特异性荧光,而用此法检测非流行区饲养繁殖的43只雌性白纹伊蚊头及9只涎腺、胃及卵巢压片,未观察到特异荧光。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在登革热流行区捕获的21只雌性白纹伊蚊头及79只涎腺、胃及卵巢压片的结合比值,结果分别有10只及7只4型登革病毒抗原为阳性,而43只及9只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告了用白纹伊蚊传代细胞C6/36组织培养法同时分离和鉴定登革病毒。从急性期病人血清直接分离病毒,病毒在C6/36细胞产生明显的CPE,用细胞培养的第二代材料做病毒血凝素,与标准登革各型免疫腹水进行血抑试验,可初步确定新分离病毒的型别。用此方法,我们对1980年从海南岛及广西病人血及埃及伊蚊分离到的四株病毒进行了鉴定,均定为登革Ⅲ型。其结果与C6/36细胞中和试验基本一致。我们认为用C6/36
期刊
本文改良Kagan培养基,用牛肉浸液加2%蛋白胨、5%NaCl、20%人血浆、0.8%琼脂,以苯甲异唑青霉素(新青Ⅱ)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L型生长良好。典型L型菌落呈 "油煎蛋" 样,形成后核心部分迅速增大,一周后周边的透明颗粒几乎全被遮盖。早期菌落涂片见有大量盘绕的菌丝体,晚期则菌丝断裂成大小不等的球状或杆状菌。作者认为菌落核心部不易刮取可能与盘绕的菌丝体嵌入培养基有关。对移种10代以上的L型
期刊
采用协同凝集试验对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和带菌者分离出的脑膜炎奈瑟氏菌140株进行了分群研究。结果是A、B和C群最多见,分别占140株中的50、17和22株,其他群菌株如D, 1889,1890,1892,319,1916,1486和1811群则较少。与玻片凝集试验结果相一致。协同凝集试验是一种特异的,快速的和简便的分群方法,仅用一个单颗菌落即可出现阳性反应。这种方法是把单价的血清包被在含有丰富A
期刊
我们曾对78例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及41例其他疾病进行了E玫瑰花形成抑制因子(RIF)的实验研究,以阐明RIF对各种类型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对临床估计预后的意义。RIF可见于数种疾病,但以慢性活动性肝炎及重症肝炎最为显著。在随访观察中,血清RIF的波动和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异常改变相一致。显著的RIF阳性具有估计预后的价值,常提示有严重的肝损害和预后较差。我们还发现RIF阳性血清对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及
期刊
用小鼠脑组织免疫家兔制备成异种抗鼠脑血清,经鉴定具有下列特性:(1)抗血清用小鼠红细胞、肝和肾组织充分吸收后,用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检测,能杀伤90%以上胸腺细胞,约30%脾细胞和50%淋巴结细胞,而对骨髓细胞的杀伤率仅0~3%;(2)抗血清用小鼠胸腺细胞和脑组织吸收后,失去抗体活性,但与人或大鼠、豚鼠和兔等其他动物脑组织无交叉反应性;(3)抗血清对B淋巴细胞无杀伤作用;(4)抗血清能抑制移植物抗
期刊
为进一步研究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发病及恢复中的地位和作用,对15例急肝及3例慢迁乙肝患者随病程作动态外周全血白细胞诱生干扰素检测。3例慢迁肝患者干扰素产生持续偏低,并不随SGPT波动而有明显变化。15例急肝患者干扰素产生在早期略为低下,以后则逐渐恢复正常,但干扰素的变化与SGPT变化无直接相关性。干扰素在急性肝炎恢复中似不占主要地位,而在慢迁肝中干扰素产生持续低下是一种状态,可能是病毒持续的后果或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