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生洪,1928年出生,江苏江阴市人。自幼热爱武术,十四岁拜原江苏国术馆一等教授金佳福之高足周浦仁先生习南少林甘派拳械与硬气功;十九岁。拜铁腿张恒庆与神手唐殿卿二位先生之高足镇江著名武术家赵保棣先生习石头拳、戳脚、燕青、绵掌及正骨伤科等;拜五代祖传内功与岐黄姚忠义先生习气功、针灸与伤科,深得其奥妙真传;二十一岁拜中央国术馆教官黄柏年先生入室弟子镇江武当武术一代宗师王永年先生习武,两年后收为门徒,深得其形意、八卦、太极之内家精髓;三十岁又承王先生旨意,拜清尘道长入室弟子108岁的方玉坤之高足97岁的杨希圣为师,得乾坤八卦、乾坤铜钟功、阴阳气功等内家秘功及气功推拿之真传;此后又仰慕孙禄堂之高足、江南名医“三学博士”(医学、易学、佛学)陈健侯先生大名,专诚造谒,虚心请益,又得孙式太极拳、八卦运行学和医道之真谛。在得六位大师悉心教诲的同时,于1952年至1953年在镇江市体育场武术干部业,余学习会学习一年,1980年参加国家体委委托浙江省体委、卫生厅举办的第一期全国气功骨干训练班学习,经过正规培训,兼自已钻研苦练,融武术气功与医术一身,集内外家武技之大成,不但能使武林十八般软硬兵器及十八般兵器的对练也精熟,尤为擅长武当形意拳械、八卦拳械、太极拳械;而他武当形意拳、八卦龙形掌、八卦龙形针、八卦龙形剑、八卦龙形拂尘、健将太极拳、柳叶绵丝掌堪称一绝。
自1956年起参加省地区及市武术比赛和各种武术交流大会,曾多次荣获江苏省、镇江市武术比赛一等奖及华东地区武术比赛全能第二名。1984年在江苏省传统武术遗产挖掘整理工作中被江苏省武术协会评为一等奖;2001年3月参加了在海南三亚举行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荣获健将太极拳一等奖;10月参加湖北省武当拳国际交流大健会荣获老年组传统拳术武当形意拳金牌、传统器械八卦龙形剑银牌;2002年6月参加了在镇江市举行的江苏省武术交流邀请赛荣获健将太极拳、八卦龙形针两枚金牌;2003年2月参加了香港第一届国际武术节比赛荣获健将太极拳、柳叶绵丝掌两枚金牌;2004年参加中国马鞍山国际诗歌节“恒生杯”太极拳交流大会荣获老年组太极拳一等奖;2005年参加了“润州杯”华东武术精英争霸赛,应邀参加名家表演,并荣获八卦龙形剑、柳叶绵丝掌两枚金牌。
在长期的武术教学工作中多次担任华东地区、江苏省以及镇江地区的武术比赛的裁判员、裁判长、副总裁判长,任2005年“润州杯”华东武术精英争霸赛、2006年国际内家拳武术邀请赛、2008年迎奥运华东武术精英邀请赛暨CCTV拥抱明天第三届全国电视艺术武术人才江苏赛区选拔活动、2009年中国武术名家交流新星公开赛暨CCTV拥抱明天第四届全国电视艺术武术人才江苏赛区选拔活动形象大使,评审委员会委员,仲裁委员会委员、主任等职务;多次被相关单位评为武术体育先进工作者,十佳教练,武术名家,武术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曾先后担任江苏省武术协会委员,镇江市武术协会主席,镇江市武术馆教务长,镇江华东武术馆名誉总教练,江阴市武术协会常委兼总教练,张家港市气功学会理事,镇江市京口区武术协会名誉主席、顾问委员会主任,江苏理工大学武术协会名誉会长兼总教练等职务。
在七十年来的武术教学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其中有的已经成为省市武术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知名或著名教练,他们中有已故原江苏省著名举重教练周石敬;扬州体育大学教授、中国武术段位七段仇志刚;扬州市武术协会主席、中国武术段位七段吕永彬;江阴市法尔胜集团体育健身俱乐部主任、中国武术段位七段王振荣;江苏省抗衰老学会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镇江华东武术馆馆长、镇江市润州区武术协会主席、中国武术段位七段张志毅;及已故原镇江市京口区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段位六段周九斤;镇江市润州区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段位六段陈洪喜等等。在武术教学工作过程中,由于对伤外两科、疔疮、正骨尤为精通,还常有救死扶伤,不收钱财,为祖国的武术事业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自1956年起参加省地区及市武术比赛和各种武术交流大会,曾多次荣获江苏省、镇江市武术比赛一等奖及华东地区武术比赛全能第二名。1984年在江苏省传统武术遗产挖掘整理工作中被江苏省武术协会评为一等奖;2001年3月参加了在海南三亚举行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荣获健将太极拳一等奖;10月参加湖北省武当拳国际交流大健会荣获老年组传统拳术武当形意拳金牌、传统器械八卦龙形剑银牌;2002年6月参加了在镇江市举行的江苏省武术交流邀请赛荣获健将太极拳、八卦龙形针两枚金牌;2003年2月参加了香港第一届国际武术节比赛荣获健将太极拳、柳叶绵丝掌两枚金牌;2004年参加中国马鞍山国际诗歌节“恒生杯”太极拳交流大会荣获老年组太极拳一等奖;2005年参加了“润州杯”华东武术精英争霸赛,应邀参加名家表演,并荣获八卦龙形剑、柳叶绵丝掌两枚金牌。
在长期的武术教学工作中多次担任华东地区、江苏省以及镇江地区的武术比赛的裁判员、裁判长、副总裁判长,任2005年“润州杯”华东武术精英争霸赛、2006年国际内家拳武术邀请赛、2008年迎奥运华东武术精英邀请赛暨CCTV拥抱明天第三届全国电视艺术武术人才江苏赛区选拔活动、2009年中国武术名家交流新星公开赛暨CCTV拥抱明天第四届全国电视艺术武术人才江苏赛区选拔活动形象大使,评审委员会委员,仲裁委员会委员、主任等职务;多次被相关单位评为武术体育先进工作者,十佳教练,武术名家,武术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曾先后担任江苏省武术协会委员,镇江市武术协会主席,镇江市武术馆教务长,镇江华东武术馆名誉总教练,江阴市武术协会常委兼总教练,张家港市气功学会理事,镇江市京口区武术协会名誉主席、顾问委员会主任,江苏理工大学武术协会名誉会长兼总教练等职务。
在七十年来的武术教学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其中有的已经成为省市武术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知名或著名教练,他们中有已故原江苏省著名举重教练周石敬;扬州体育大学教授、中国武术段位七段仇志刚;扬州市武术协会主席、中国武术段位七段吕永彬;江阴市法尔胜集团体育健身俱乐部主任、中国武术段位七段王振荣;江苏省抗衰老学会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镇江华东武术馆馆长、镇江市润州区武术协会主席、中国武术段位七段张志毅;及已故原镇江市京口区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段位六段周九斤;镇江市润州区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段位六段陈洪喜等等。在武术教学工作过程中,由于对伤外两科、疔疮、正骨尤为精通,还常有救死扶伤,不收钱财,为祖国的武术事业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