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与塔里木大学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建于1958年秋,座落在新疆南部塔里木河畔的军垦新城阿拉尔市的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0个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有各类在校学生1万多名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鲜为人知的是,塔里木大学的创办和发展,凝聚着王震的大量心血。
  呱呱坠地塔里木
  1949年夏,西北人民解放战争势如破竹之时,王震就开始着手率部进军新疆的一切准备工作,对新疆各方面情况都作过了解,他对塔里木这片神秘而诱人的土地尤感兴趣,并曾多次向他人介绍说:“塔里木有两个英国之大,有3个陕西之阔,比当年垦荒的南泥湾要大几百倍。”新疆和平解放后,1950年春,时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后改为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后代理司令员)的王震,积极响应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军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率领驻疆部队广大指战员在天山南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大生产运动开始之前,他就详细了解了有关塔里木的自然环境、土壤结构、植物生长、水利资源等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他还派出工程队,对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阿克苏地区进行了全面勘察。他决心在这条“古丝绸之路”上大办农场,建一条通往内地的绿色走廊,让“古丝绸之路”重焕异彩。
  当王震离开新疆,调任国家农垦部部长后,在百忙中依然时刻惦记着塔里木的开发工作。1957年国庆节期间,他召集兵团农一师的领导赴京,汇报对塔里木的勘察规划,并亲自主持召开农垦部党组会议,认真审查了塔里木开发规划蓝图。然后,农垦部作出了“关于开发塔里木、向沙漠进军”的决定,由此拉开了声势浩大的塔里木开发会战的序幕。
  塔里木开发大会战伊始,王震即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敏锐地意识到,塔里木屯垦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当时全国各地普遍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的形势下,如果仅靠国家从内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调配,显然是杯水车薪,远远无法满足需要。为此,他想出一个就地取材、就近培养的办法,建议由兵团农一师在阿拉尔垦区筹办一所农业大学。遵照这一指示,农一师经过反复论证,并报经农垦部、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批准同意后,于1958年10月15日正式创办大学,当时取名叫“塔里木河农业大学”。校长由老红军、农一师师长林海清兼任,校党委书记由农一师政治部主任兼任。
  建校之初,塔里木河农业大学各方面的条件可谓简陋之至,更谈不上规模。其教学基础设施仅有几顶帐篷、6个地窝子、5间土平房和已开垦出的500亩耕地,以及师生们在边学习边建校中制作的一些简易课桌;其教学和管理骨干,就是当年王震在挥师挺进新疆前,亲自前往陕西武功从西北农学院招收的上百名学生兵中的一部分;学校仅办有农业经济、农学、水利、农机、会计统计5个班;首批370名学员来自农一师各单位选送的基层干部、转业军人和劳动积极分子,学生实行半耕半读。
  “我来当名誉校长”
  作为农垦部部长,王震虽然身在北京,日理万机,却时刻关心着兵团事业的发展。在“文革”以前,他曾先后6次来到新疆,视察兵团的各项工作,其中仅塔里木垦区他就去了4次,每一次他都要不辞辛苦地深入到塔里木河农业大学视察调研,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塔里木河农业大学创办才一年,就招致了各种非议,诸如“既无教学楼,又无教授,能叫大学吗?”等等,一时间人心浮动,师生们原有的热情降至冰点。1960年2月,兵团断然下令将其更名为“兵团第一农业学校”,大学改成了中专。
  3月的一天,王震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买买提明·伊敏诺夫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等的陪同下,首次深入塔里木河农业大学视察。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王三简要地汇报了建校以来的情况后,急切地说:“王部长,最近有人议论,我们这所大学不正规、条件差,要让下马,兵团已下令将学校改成中专了。”
  王震一听十分恼火:“又有人出来反冒进啦,这个学校没有办错嘛。”他转向陶峙岳和兵团政治部主任王季龙说:“这个学校的方向是正确的,你们要支持!回到兵团后,还要把我的话转告张仲瀚。我说这所大学办得好,今天这里办了一所农业大学,将来这里还要办别的什么大学,我们要把眼光放远点,没有大学,没有科研机构,塔里木怎么发展呢?至于说不正规,可以慢慢正规起来,条件差,有农垦部支持你们。北京有个农垦干校,那里的教师、设备都可以支援你们,你们不仅不能下马,还要扩大招生,要到内地去招生。”
  王三又恳切地汇报说:“王部长,一所大学要有一个有声望的人来当校长,而我们的资历和声望都不够。”
  王震笑着说:“这个问题好办,林海清当校长,我来当名誉校长。”当听到王三诉说“学校遭到冷遇,经费又毫无来源”时,他当即表态:“我兼任你们学校的校长,我帮你们解决困难,回到北京,我要向总理、向总司令报告这件事。”
  王震的话音刚落,师生们便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紧接着,当林海清和王三代表全校师生请王震为学校题写校名时,他立即说:“‘农业’两字有局限性,你这个学校不能只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还要培养其他方面的人才。”为此他建议将“农业”改成“农垦”,并挥毫写下了“塔里木农垦大学”(以下简称“塔农大”)7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放下笔,他又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的农垦事业是综合性的事业,应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同时‘农垦’两个字,也意味着要艰苦奋斗嘛。”
  随后,王震来到校园四周,饶有兴致地察看了师生们开垦的试验田和建造的校舍,高兴地称赞说:“当年在延安,抗大的学生进校先挖窑洞,你们的学生进校先盖土房,这就是延安精神。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校,学生半耕半读,教师也要半耕半教。”
  晚饭时,王震坚决谢绝了校方安排人员单独为他做饭的好意,直奔学生食堂,和师生们围在一起,一边就着咸菜吃玉米面发糕,一边亲切地与师生们交谈着。校领导介绍说:“现在粮食定量低,不够吃,这是一种高产馍。”王震严肃地说:“什么高产馍,不过是多加些水,这是自己骗自己。我们要有志气,要实事求是,把生产搞好,叫大家吃饱肚子,才能学好科学,才能建设社会主义。”他还一再勉励师生,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大家多开荒,多种地,学校的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王震一席话就像和煦的春风,温暖着大家的心田,更加坚定了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从此,王震头顶着塔农大名誉校长这个不起眼的职务,一直到他逝世为止。
  不遗余力多支持
  返京后,王震多次给学校来信,谆谆嘱咐塔农大一定要发扬南泥湾精神,走自力更生之路,走抗大之路。同时,他还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大力支持学校的发展。为了扩大该校的知名度,农垦部于1960年4月在江西南昌召开了全国农垦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王震专门安排重点交流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塔里木农垦大学半耕半读的办学经验,由此使塔农大的声誉和影响日益扩大。10月12日,王震批示为塔农大拨款100万元。
  1961年12月,在农垦部召开的农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结束后,王震特意将来京参加会议的王三留下来,共同商讨了如何加快提高塔农大办学质量的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该校首先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王震想出了一个“借鸡下蛋”的办法。他让王三先去找北京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北农大)校长兼党委书记陈漫远,说:“陈漫远同志是贺老总的‘参谋长’,你去找他,请他派北农大的教师到塔农大去讲课,你们做他们的分校。”为了促成北农大对口支援塔农大,1962年元旦刚过,王震便将北农大和塔农大的校领导一起请到自己家中,在席间他恳切地对陈漫远说:“北农大要帮助塔农大这个‘小弟弟’,指导他们办成有特色的新型大学。”北农大很快就答应了此事。之后,王震又亲自落实北农大的教师到塔农大讲课的事,并与林海清、王三一道在北京共同研究了塔农大今后的发展规划,当即拍板作出两项决定:一是由农垦部给塔农大拨款盖一幢教学大楼;二是撤销双桥的农垦干校,将其图书和仪器赠送给塔农大,还要调去部分教师。王震语重心长地嘱咐林海清说:“你是兼校长,要负责把农大的楼房盖起来,如果部里拨的钱不够,农一师要出一点,北农大要派教师到塔农大去讲学,你们要盖些水平高一些的房子,让讲学的老师住。”他还说:“一定要把塔农大办好。要教育学生好好读书、多读书,还要有共产主义理想。”为了保证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大专要学5年,中专要学4年,最后一年实习”。
  1962年7月20日,王震再次来到阿拉尔,虽然只有半天时间,但他硬是挤出时间到塔农大看望了师生们,并幽默地对他们说:“你们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名誉校长来解决呀?”这年10月,他把林海清、王三请到北京,共同研究了在新疆发展桑蚕事业的问题,并亲自签发了介绍信,派林、王两人赴浙江考察学习。他要求塔农大开设桑蚕专业,研究在新疆种桑养蚕的技术,培训技术骨干,以便在新疆加快发展桑蚕事业。
  1963年底,当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在塔农大拔地而起时,王震立即指示将农垦干校的图书、仪器和电教设备从北京送到了塔农大,使该校的农学、畜牧两个实验室基本装备起来。随后,王震又从北京等地抽调外语、桑蚕等专科教师和工作人员30余人到塔农大支援教学。
  1964年春夏之交,王震来塔里木垦区期间,第三次视察了塔农大。在4月4日召开的全校师生大会上,他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明确该校的办学方向就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5月4日这天,他还来到该校师生们中间,与大家共同欢度了五四青年节。10月,王震第四次视察了塔农大,并在一次会上亲切地勉励师生们说:“学校是为开垦塔里木服务的,专业课要有针对性,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多而杂不行,少而不精也不行……塔农大高年级的学生都要到连队实习,当正、副连长、指导员、排长。返校后考试,再分配工作。毕业下农场的学生,要力争当好班长、排长和连长,直至营长、团长,要有敢挑重担的魄力和能力。”他还畅谈了对该校美好发展前景的设想:“我早就说过,塔农大应成为综合性大学,不仅要为垦区培养农学、医疗和机务方面的人才,还要培养政治、军事方面的干部。”
  1978年后,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塔农大以王震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为动力,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逐步朝着王震当年提出的办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1983年,该校被纳入农业部部属全日制高等农业大学,并成为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之一。2003年,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王震逝世11年后的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塔里木农垦大学正式更名为“塔里木大学”。⊙
其他文献
介绍通辽发电厂3号机组DCS系统操作员站功能特点,探讨200MW机组自动化改造操作员站模式。
君以身许党,为党坚持斗争,直至胜利;瑛永别单兄,望兄善抚梦淳,以承母志。这是谭道瑛就义前在长沙陆军监狱为抒发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对亲人的殷切、惜别之情所写的一副对联。联中
湖南省地方税务局于1994年9月1日成立,为省政府直属机构,业务上接受国家税务总局指导,省以下地方税务部门实行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四垂直管理。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2组均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远端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腕部、手掌、手背以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桡动脉的体表投影线为皮瓣的轴心线,以桡骨茎突上4 cm为皮瓣旋转点,在
200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也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30周年。30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伟大的祖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文中列举了1987~1994年通辽电厂等7个电厂的汽轮机油油耗情况,结果显示:元宝山厂等进口机组和200MW以上机线的油耗较低,一般可达到标准(〈10%),而国产200MW机组油耗明显偏高,比标准高约18个百分点,从整体上看,汽
1932年10月3日至8日间,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在宁都小源召开,史称宁都会议。会议解除了毛泽东军事指挥权。10月12日,又决定毛泽东回后方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由周恩来代理。  由于上海的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1933年初,临时中央被迫撤退到中央苏区,将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合并成立了新的中共中央局,由博古负总责。博古刚到苏区,就掀起了反“罗明路线”的高潮,一路从福建反到江西,将支
1930年10月,毛泽东对兴国县永丰区的土地斗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一次,毛泽东发现年仅20岁的永丰区青年团支部书记杨道明是棵好苗子,于是把他推荐给了时任兴国县委领导人的陈奇
打前站  江泽民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日本是1992年中日关系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我当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参赞。3月初外交部让我牵头,率领先遣组赴日为江泽民访日打前站。先遣组包括中办警卫局副局长由喜贵共7人。出发之前,部领导再三叮嘱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  3月24日,先遣组乘日航班机飞往东京。阳光和煦,春风拂人。飞行不到4个小时,我们便抵达东京,下榻中国驻日大使馆。次日,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