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患者长期存活的临床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yigyaoatc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长期生存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980年5月~1995年5月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对收集的资料整理量化,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stepwise法)进行分析.结果长期生存的胶质瘤患者102例,长期存活率占随访病例的43.9%(102/232).病理级别、年龄、KPS、肿瘤部位、复发、复发后再手术、切除程度和手后放疗与胶质瘤患者的长期存活显著相关,其中复发后再手术、切除程度和手术后放疗是提高患者长期存活率的最重要因素.结论应尽量在显微镜下行胶质瘤全切除,术后及时放疗和化疗;肿瘤复发时如KPS大于70,特别是第一次手术病理级别低者,应予再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高原低氧环境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利用新生大鼠低氧模型和胎鼠低氧模型,采用爬杆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检测.结果:爬杆实验中习得的速度减慢,消退速度加快
癌症是难治的、对生命威胁极大的疾病,患者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精神病学方面的行为改变.为进一步了解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我们对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科确诊的癌症患者进行了心理状态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万拉法辛为新型抗抑郁药,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对抑郁症的治疗已有许多报道,尚未见万拉法辛治疗躯体化障碍的对照研究报道,我们作此研究,报告如下。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对38例AD与30例VD患者的发病情况、行为精神症状特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VD患者多急性发病、呈阶梯性病程、伴有高血压和卒中史;AD患者脑电图改变主要是双额叶及双枕叶的节律改变,
伴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疾病已不再是传染病,而是难以治愈的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对这些疾病很难用治愈率来评价治疗效果,因此,如何评价慢性病的治疗
目的 探讨基底节性失语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经CT扫描证实为单侧基底节区病变患者60例,在发病2周,1月及2月分别进行失语症检查,同时,进行BEAM及CT图象标准化处理。结
目的 MK-801对程序诱导大鼠烦渴行为(SIP)的影响.方法在每天3 h实验期内,通过程序性供应食物(固定时间60 s)诱导被限食大鼠的SIP行为.结果实验前15 min MK-801 (0.125 mg * kg-1, ip)处理能减弱大鼠已建立的稳定的SIP行为,实验前15 min于前额皮层、伏隔核、杏仁核微量注射MK-801(7.0 和14.0 μg)能减弱SIP行为,小剂量(3.5 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