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逐渐得到了明确,而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迅速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提出了一些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025-01
  0
  引言
  核心素养通常是指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素养与品格,虽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往往存在着一定差异,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但对于核心素养的提升,仍然能够在学科学习及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所不可缺少的基石。
  一、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构成十分复杂,如语感、语言词汇积累、语言应用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都属于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元素,而从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来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则集中体现在语言能力、语文思维、审美意识以及文化理解几方面。这其中语言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对汉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具体表现为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能够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具有初步语感,且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和任务要求来完成口语、书面表达,即可看作具备了良好语言能力。语文思维是指在进行语言活动时展开同步思维活动的能力,如合理调整语言思路、领悟阅读文本内容、准确辨识交际情景等,都属于语文思维能力的体现。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累积
  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覆盖范围较广,但却充分尊重了小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与身心发展情况,并未对能力素养层次提出过高的要求,无论是语言应用能力还是语文思维、审美意识等,都只需初步形成或得到初步发展即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需帮助学生积累、掌握各项基础知识,实现语文学科知识基础的巩固与基础知识体系的完善,就能够使其达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例如在学习《燕子专列》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欧洲瑞士、气温骤降、特殊客人、饥寒交迫、人民救助、乘上专列”等词语的听记训练,并在学生记住词语后,再围绕词语含义、词语运用方法的展开探讨。这样的基础知识教学虽然十分简单,但却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的深层次掌握,这样在进行日常交际、写作训练等语言活动时,学生可以有效应用之前所学到的词语知识,其语言应用能力自然也就能够得到提升。
  (二)合理组织实践活动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要将语文知识“思维化”,即帮助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溶解于思维,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而这一知识内化过程,则通常会体现在对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各种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根据课程内容来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尽快完成知识内化,提升自身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西门豹》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人数均等的几个小组,并鼓励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剧表演,由小组成员协商,分别扮演“西门豹”、“老大爷”、“巫婆”、“卫士”等角色,在不影响主要情节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增加台词或对部分细节进行改变。在改变、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调动所学语文知识来理解各个言语对象(人物)特征,同时在此基础上理顺故事情节中的因果逻辑关系,这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创设直观教學情景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直接,对于语文课程中审美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会显得比较困难,对此教师还需灵活应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对课程中审美内容进行直观展现,以降低学生的感知、理解难度,进而逐渐形成审美意识。例如在学习《触摸春天》这一课时,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盲童“安静”在触摸月季花、蝴蝶时所感受到的生命之美,但如果教师在课上为学生发放一些花朵、花瓣,播放虫鸣、鸟叫、雨落等来自于春天的声音,之后鼓励学生闭上眼睛,抚摸花朵,用心感受大自然所蕴含的生命力,那么学生就能够轻松获得真实情感体验,并在感受自然美的过程中使自身审美意识得到强化。
  (四)引导学生思维探究
  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具有着极大的魅力,但由于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得接触较少,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会比较片面,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动力也并不大。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还需围绕教材中选取的诗歌、文言文等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思维探究活动,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传统文化信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例如学习《泊船瓜洲》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京口、瓜州、钟山等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之后再提出“为什么距离家乡如此远,作者在诗中却说‘只隔一水间’?”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古诗,完成思维探究活动。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会发现作者仅用14子字,就将自己如此复杂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出来,而其对古诗词乃至传统的兴趣与认同感,也会迅速被激发出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科核心素养虽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教师能够在思维引导、情境创设、实践活动设计、基础知识教学等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就必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达成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2):81-83.
  [2]罗小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2):9-11.
  [3]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20):17-19.
其他文献
【摘要】 阐述应用情绪ABC理论,改变所教的一位女生的认知,进而有效缓解其消极情绪,改善父女关系的过程,并分析案例中所应用的查验事实和试验法等技巧,以及本案例有效的其他因素。   【关键词】 情绪ABC理论 父女关系 家访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003-01  
期刊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持续推进,自学能力的培养也逐步变成初中化学的关键性教学目标。在现代化社会上,创新型人才属于发展所需人才,其中创新意识则属于创新型人才的必备品质。在初中阶段,作为化学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意识,就应先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基于此,本文从初中化学出发,就初中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有效措施展开了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自学能力 初中阶段 化学教学  【
期刊
【摘要】日常生活当中到处都能体现到数学素养,数学是中学必不可少的学科,它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学生想要提高数学成绩就必须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还要有较强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非常考验中学生的大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根据教学材料对中学生进行教学,却忽视了部分学生的差异,对于教学的指向性不全面,导致了学生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由此笔者根据中学生教学材料及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采用了数学阶梯式教育
期刊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校高一年级(1-6)班2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肺活量、女生800 米和男生1000米跑作为耐力素质测试指标,按照无差异分成实验班(1-3班)和对照班(4-6班),对照班采用一般的耐力训练内容和手段,而实验班采用校园定向运动,在体育课堂中开展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实验班与对照
期刊
【摘要】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德育教育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政教工作在作为初中育人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提升政教工作的质量,对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本文主要针对育德在政教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初中阶段 德育教育 政教工作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
期刊
【摘要】 在高考改革新要求下,我校数学教研组一直探索研究适合本校学生的分层教学教法。经过长久不懈的努力,探索实践出了一条通过“了解知识→自学检测→理解知识→综合运用→开拓创新”五步数学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能很好地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新高考 分层教学 开拓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獻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在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教育的重心越来越偏向德育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现状教育资源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发展十分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在农村进行德育教育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德育教育的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减小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农村学生能够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健全的人格成为了当今社会研究
期刊
【摘要】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因此,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真正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们应用“爱心、真情”做好班主任工作。本文通过一则案例,从以人为本,爱心感化;同伴相助,友情感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了用“爱心、真情”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爱心、真情 有效策略   【中图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017-01  0  一、学生背景  学生小天,现在读初二,是个14岁的大男孩,父母亲文化水平都不高,在三元里附近做点小生意,工作起来比较忙,还有一个妹妹上二年级,他妈妈除了工作还要负责照料好他兄妹俩。  二、问题概述  1.“我不喜欢别人看我”  小天性
期刊
【摘要】 自施行新课程以来,许多教师都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法,不断引领深度学习的发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扎实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囊括了从对音乐认知到音乐理解的全部内容,具有很强的基础性,而如何进行培养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具体的构建路径,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