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学术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w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学术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推动了教育路径、教育方式的新突破,有效弥补过往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实现了思政教育内容的拓展延伸。为更好地发挥校园学术文化的价值,高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持续进行教学思路的调整,突出校园学术文化,旨在通过学术文化体系的打造,逐步形成完备的思政教育新机制。基于这种认知,文章积极探索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方法路径,尝试通过校园文化的构建,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各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时代,分享经济和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的就业形态层出不穷,灵活就业已成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分析,发现毕业生灵活就业率相对较高,灵活就业的形式与其工作内容呈现出艺术类专业的明显特点,灵活就业的专业性和自主性较强,毕业生对灵活就业的满意度较高;同时也发现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不完善、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存在偏差、职业发展核心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此种背景下,艺术院校须加强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引导毕业生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塑造,增强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从提倡“只生一个”到如今全面三孩的转变,但与生育政策变宽相伴的却是未如预期显著提高的生育率,育龄家庭生育意愿受现实条件限制而产生的生育焦虑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托育供不应求、托幼脱节造成的发展不平衡、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等是造成教养焦虑的现实难题,为此在生育政策变革背景下应逐渐向托幼一体化发展,从政府引领、地方响应、人才培养、规范管理、联合家庭社区等多个方面探索破除困境的整合路径,自上而下实现以幼带托、以托补幼、托幼共进的联动局面,为适龄个体减轻生育焦虑和养育压力,为个体生育意愿提供切实
文章以“认可外保育机构”为例,分析了日本发展0-3岁婴幼儿私立托育机构的经验路径,认可外保育机构基于立法监督与宽容标准相结合的运作机制,以小规模“需求导向型”为服务特征来满足不同家庭的保育需求;在解决0-3岁“待机儿童”问题的同时,也在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给我国发展民办托育机构以下启示:制定更为详细的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的管理与监督条例;采取宽容态度,设立符合当地需求的民办托育机构;进一步完善0-3岁保育师资建设,发展符合国情的0-3岁婴幼儿民办托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