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选取医院200例相关患者,进行分析药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具体包括:聚乙二醇组、聚丙烯酸组、玻璃酸钠组与对照组。通过进行对比发现,在所进行患者对比中,通过进行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以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同时,通过玻璃酸钠滴眼液针对玻璃酸钠组患者实施干预,通过应用聚丙烯酸眼胶针聚丙烯酸组患者实施干预,通过聚乙二醇滴眼液针对聚乙二醇组患者实施干预。在以上基础上,通过分析以上研究对象泪膜破裂时间(BUT)恢复至10s以上所需的时间、干眼症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玻璃酸钠组与聚丙烯酸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酸钠组与聚丙烯酸组总有效率,高于聚乙二醇组和对照组(P<0.05);聚乙二醇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聚丙烯酸组患者、玻璃酸钠组患者比聚乙二醇组患者干眼症评分更低,并且BUT恢复至10s以上时间较短,说明具备较高的治疗效率,并且根据统计学分析,具备差异,符合统计意义要求(P<0.05)。通过玻璃酸钠组患者对比聚丙烯酸组患者,说明具备较高的治疗效率,并且根据统计学分析,具备差异,符合统计意义要求(P<0.05)。结论:将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干眼症中能获得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