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对虾Ⅰ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与性质研究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b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I型溶菌酶为研究对象,克隆了I型溶菌酶基因,并进行了氨基酸序列分析、系统进化分析以及分子结构的初步预测,为进一步揭示溶菌酶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考察了茎尖大小、热处理催芽结合茎尖培养以及催芽后高温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等对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茎尖培养脱毒效果影响,并进行了脱毒姜试管苗的繁殖生根同步化培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H2O2的作用条件对马铃薯膳食纤维白度的影响,并将脱色后的膳食纤维添加到馍片中,研究其对馍片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对马铃薯膳食纤维脱色的
研究河北省邯郸市推广的11个小麦品种的黑胚病情况及黑胚病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均感染黑胚病,病粒率为2.62%~23.31%,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黑胚病对小
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crustin 2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克隆、氨基酸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分析以及分子结构的初步预测。结果表明,crustin 2基因可能在凡纳对虾的
从青海省的西宁、大通和乐都各城区采集豆科植物胡卢巴(Trigonella foenum-grecum L.)的根瘤,经分离、纯化、镜检、回接获得10株未知菌株,对获得的根瘤菌进行耐盐、耐酸碱、抗
主要研究了几种单、双子叶植物种子在人工环境条件下的发芽率及对几种常用溶剂的反应,并选用了几种合适的种子以及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浮萍(Le mnace ae)对9种除草剂进
以转基因的抗晚疫病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株系DR1、DR3a和野生型株系DG为材料,通过半定量RT-PCR研究了接种晚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生理小种89148-9后叶
测定了30%氟啶脲·溴虫腈SC对甘蓝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当30%氟啶脲·溴虫腈SC有效成分量为75、90 g/hm2时,施药7d后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择微波功率、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优化微波法提取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中皂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从分子水平检测旱稻65(Oryza.sativa L.cv.upland rice 65)及杂交后代间的遗传差异。采用20对随机引物对两者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