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资源很丰富,已成为外国投资开发的重要国家。我国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要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就应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开发,中国在对外能源合作中加强与地缘接近的世界油气出口大国俄罗斯的合作是必然的选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的对外能源政策方向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发展能源外交关系的战略重点。
一、俄罗斯油气资源基础及开发潜力
(一)资源基础
据BP能源统计,截至2008年底,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108亿吨(790亿桶),约占当年全球总储量的6.3%,居世界第7位,储采比21.8。石油储量主要位于乌拉尔山脉和中西伯利亚高原之间的西西伯利亚地区。远东地区的萨哈林岛石油储量约19.2亿吨(140亿桶)。俄罗斯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储量居世界第一,远高于居第二位的伊朗储量。据BP能源统计,2008年俄罗斯已探明天然气储量43.3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23.4%,储采比为72;预测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142.8万亿立方米。
(二)油气基地
俄罗斯分布着四大石油天然气开采基地。第一大开采基地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即辽阔的伏尔加—乌拉尔、北高加索和季曼—伯朝拉地区。俄罗斯欧洲地区的石油年产量可达1.2亿吨。未来几年,巴伦支海大陆架将占据特殊地位。施托克曼天然气田可确保750—900亿立方米的年开采量。第二大开采区是西西伯利亚地区。这一地区的亚马尔半岛集中分布着大量未开采的油气资源。到2020年,该地区石油开采量将达3.15亿吨,天然气开采量6800亿立方米。在西西伯利亚和欧洲部分开采的油气将用于满足国内和西欧国家市场需求。第三大开采区是东西伯利亚地区。未来10—15年应在东西伯利亚和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形成第三个“增长点”。20世纪末在这一地区发现和勘探出30多个大型油气产地,包括科维克塔和恰扬金斯基气田、尤鲁布琴—托霍莫、上琼斯克和塔拉坎石油天然气田。据俄罗斯能源部估计,为顺利开发东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需投资约550亿美元。这一项目的实施将确保未来25年取得1000亿美元的净利润。第四大油气工业基地位于远东和萨哈林半岛大陆架。这一地区的石油开采量每年可达2000万吨,天然气产量每年达250亿立方米。今后,俄罗斯还将着力开发其广阔的大陆架。据俄罗斯石油公司评估,大陆架能源的开采潜力为每年8000—9000万吨。由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进行。
二、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
(一)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俄罗斯重新审视与中国的能源合作
受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暴跌的影响,以油气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俄罗斯经济面临着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俄罗斯需要大量资金注入,以稳定国家金融形势,减少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特别是缓解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资金短缺困境。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开始重新审视同我国的能源合作问题。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就是既纾俄罗斯经济之困,又解中国能源之乏的双赢之举。另外,俄罗斯正在实施庞大的东部开发计划,而对东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开发是东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东部地区毗邻中国,与中国开展资源开发合作具有地缘优势。因此,俄罗斯将中国确定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点国家之一,力邀中国参与投资及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二)矿业开发新政策出台,俄罗斯新一轮矿业开发方兴未艾
近年来,为了矿产勘查与开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俄罗斯除了致力于完成地勘长远规划规定的任务外,还不断改善矿产勘查与开发的投资环境。一方面加强对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的国家监管;另一方面不断减少过于繁多的行政壁垒。此外,俄罗斯还完善了有关法律法规,如实施新的油气储量分类方法等。在石油天然气开采方面,近年来,俄罗斯制定了许多具体措施鼓励偏远地区和难采矿床的开发。首先制定刺激偏远和难进入地区油气矿床开发的优惠税收政策。目前对俄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的矿床就实行了开采税税收“假期”制度(一定时期的减免)。此外,还降低了老矿床的税收额度,并对高黏度石油矿床也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上述举措将有利于激发俄罗斯国内外投资者开发俄罗斯油气资源的积极性。
三、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风险
(一)俄罗斯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对石油天然气开发形成掣肘
俄罗斯引资机制的法律基础不完善。俄罗斯的石油立法、合同模式及条款比较复杂,法律修改频繁,使外国投资者普遍感到俄罗斯的法律法规缺乏稳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俄罗斯的外资企业虽然根据俄投资法享受某些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又被沉重的税赋抵消。此外,在俄罗斯油气行业中,国有油气公司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在石油立法、税收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确定中影响着政府的决策,但对外国公司却缺乏公平透明的规章制度。
(二)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开发前景集中在偏远或未开发的极地地区,开发难度很大
目前俄罗斯一些储量丰富,相对便于开发的原料产地潜力已趋枯竭。那些尚未开发的资源地理位置更加偏远、基础设施更加薄弱、人烟更加稀少、气候条件更加恶劣,从而也就更加难以开发。在这些地区从事资源开发的企业将不得不新建交通线路及生产、生活设施。而与欧俄中心地区相比,在这些地区建设地上交通线路所需花费要高出2—4倍,建设工业设施的花费则高出3—6倍,工人的劳务费和安置费也要高出许多,企业生产成本随之增大。除此以外,企业还需解决诸如油气外输的管道建设等问题,经济、技术可行性问题,地方和俄联邦的利益问题,出口线路选择等一系列影响项目有效实施的问题。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发俄罗斯油气资源的难度。
(三)俄罗斯的投资项目审批过程复杂而漫长
在俄罗斯,一个项目尤其是按产量分成协议开发的项目要经过从地方政府到联邦政府的逐级审查批准,得到批准后协议合同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和谈判,这些审批和协议准备程序复杂漫长,使项目难以启动。
四、对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油气领域的建议
(一)深入了解俄罗斯的油气发展战略和商业规则
俄罗斯的对外能源合作与本国的油气发展战略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密切相关。外国能源公司在俄投资的成功除本身具有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外,更多的取决于俄政治上的需要和认可。因此,对俄石油天然气投资需认真了解俄油气发展战略的演变和调整过程,特别是俄罗斯新的油气战略与规则,密切关注俄罗斯对外战略的政策动向,深入了解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与商业运行规则。
(二)保持与俄罗斯政府和外国油气公司的密切合作和联系以规避风险
认真研究和分析外国油气公司在俄罗斯的投资活动,积极探讨与俄罗斯油气公司和西方油气公司合作从而进入俄罗斯上游油气市场的可行途径,参与国外大油气公司在俄罗斯已签订的或有意签订的大型产量分成协议项目,应该是中国公司对俄罗斯油气投资的捷径。
(三)在争取获得油气合作大项目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小项目
考虑到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地缘优势,我们希望在俄罗斯获得一些重大的项目,为此,要注意加强与俄罗斯大石油公司的合作。同时,也不可忽视中小项目。目前俄罗斯有200多个油田正等待发放许可证,中小石油公司手中有许多这样的许可证。因此,也应考虑与中小石油公司加强合作与交往。
(四)我国应建立完善的境外资源开发政策扶持体系
继续简化对境外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采取更加灵活的外汇管理措施,赋予民营企业参与境外资源开发更大的自主权。设立支持境外资源开发的专项基金,对我国企业在境外从事风险勘探和重大投资项目给予补贴。从税收、信贷、保险等各方面加大对企业境外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一、俄罗斯油气资源基础及开发潜力
(一)资源基础
据BP能源统计,截至2008年底,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108亿吨(790亿桶),约占当年全球总储量的6.3%,居世界第7位,储采比21.8。石油储量主要位于乌拉尔山脉和中西伯利亚高原之间的西西伯利亚地区。远东地区的萨哈林岛石油储量约19.2亿吨(140亿桶)。俄罗斯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储量居世界第一,远高于居第二位的伊朗储量。据BP能源统计,2008年俄罗斯已探明天然气储量43.3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23.4%,储采比为72;预测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142.8万亿立方米。
(二)油气基地
俄罗斯分布着四大石油天然气开采基地。第一大开采基地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即辽阔的伏尔加—乌拉尔、北高加索和季曼—伯朝拉地区。俄罗斯欧洲地区的石油年产量可达1.2亿吨。未来几年,巴伦支海大陆架将占据特殊地位。施托克曼天然气田可确保750—900亿立方米的年开采量。第二大开采区是西西伯利亚地区。这一地区的亚马尔半岛集中分布着大量未开采的油气资源。到2020年,该地区石油开采量将达3.15亿吨,天然气开采量6800亿立方米。在西西伯利亚和欧洲部分开采的油气将用于满足国内和西欧国家市场需求。第三大开采区是东西伯利亚地区。未来10—15年应在东西伯利亚和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形成第三个“增长点”。20世纪末在这一地区发现和勘探出30多个大型油气产地,包括科维克塔和恰扬金斯基气田、尤鲁布琴—托霍莫、上琼斯克和塔拉坎石油天然气田。据俄罗斯能源部估计,为顺利开发东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需投资约550亿美元。这一项目的实施将确保未来25年取得1000亿美元的净利润。第四大油气工业基地位于远东和萨哈林半岛大陆架。这一地区的石油开采量每年可达2000万吨,天然气产量每年达250亿立方米。今后,俄罗斯还将着力开发其广阔的大陆架。据俄罗斯石油公司评估,大陆架能源的开采潜力为每年8000—9000万吨。由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进行。
二、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
(一)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俄罗斯重新审视与中国的能源合作
受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暴跌的影响,以油气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俄罗斯经济面临着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俄罗斯需要大量资金注入,以稳定国家金融形势,减少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特别是缓解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资金短缺困境。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开始重新审视同我国的能源合作问题。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就是既纾俄罗斯经济之困,又解中国能源之乏的双赢之举。另外,俄罗斯正在实施庞大的东部开发计划,而对东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开发是东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东部地区毗邻中国,与中国开展资源开发合作具有地缘优势。因此,俄罗斯将中国确定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点国家之一,力邀中国参与投资及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二)矿业开发新政策出台,俄罗斯新一轮矿业开发方兴未艾
近年来,为了矿产勘查与开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俄罗斯除了致力于完成地勘长远规划规定的任务外,还不断改善矿产勘查与开发的投资环境。一方面加强对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的国家监管;另一方面不断减少过于繁多的行政壁垒。此外,俄罗斯还完善了有关法律法规,如实施新的油气储量分类方法等。在石油天然气开采方面,近年来,俄罗斯制定了许多具体措施鼓励偏远地区和难采矿床的开发。首先制定刺激偏远和难进入地区油气矿床开发的优惠税收政策。目前对俄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的矿床就实行了开采税税收“假期”制度(一定时期的减免)。此外,还降低了老矿床的税收额度,并对高黏度石油矿床也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上述举措将有利于激发俄罗斯国内外投资者开发俄罗斯油气资源的积极性。
三、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风险
(一)俄罗斯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对石油天然气开发形成掣肘
俄罗斯引资机制的法律基础不完善。俄罗斯的石油立法、合同模式及条款比较复杂,法律修改频繁,使外国投资者普遍感到俄罗斯的法律法规缺乏稳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俄罗斯的外资企业虽然根据俄投资法享受某些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又被沉重的税赋抵消。此外,在俄罗斯油气行业中,国有油气公司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在石油立法、税收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确定中影响着政府的决策,但对外国公司却缺乏公平透明的规章制度。
(二)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开发前景集中在偏远或未开发的极地地区,开发难度很大
目前俄罗斯一些储量丰富,相对便于开发的原料产地潜力已趋枯竭。那些尚未开发的资源地理位置更加偏远、基础设施更加薄弱、人烟更加稀少、气候条件更加恶劣,从而也就更加难以开发。在这些地区从事资源开发的企业将不得不新建交通线路及生产、生活设施。而与欧俄中心地区相比,在这些地区建设地上交通线路所需花费要高出2—4倍,建设工业设施的花费则高出3—6倍,工人的劳务费和安置费也要高出许多,企业生产成本随之增大。除此以外,企业还需解决诸如油气外输的管道建设等问题,经济、技术可行性问题,地方和俄联邦的利益问题,出口线路选择等一系列影响项目有效实施的问题。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发俄罗斯油气资源的难度。
(三)俄罗斯的投资项目审批过程复杂而漫长
在俄罗斯,一个项目尤其是按产量分成协议开发的项目要经过从地方政府到联邦政府的逐级审查批准,得到批准后协议合同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和谈判,这些审批和协议准备程序复杂漫长,使项目难以启动。
四、对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油气领域的建议
(一)深入了解俄罗斯的油气发展战略和商业规则
俄罗斯的对外能源合作与本国的油气发展战略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密切相关。外国能源公司在俄投资的成功除本身具有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外,更多的取决于俄政治上的需要和认可。因此,对俄石油天然气投资需认真了解俄油气发展战略的演变和调整过程,特别是俄罗斯新的油气战略与规则,密切关注俄罗斯对外战略的政策动向,深入了解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与商业运行规则。
(二)保持与俄罗斯政府和外国油气公司的密切合作和联系以规避风险
认真研究和分析外国油气公司在俄罗斯的投资活动,积极探讨与俄罗斯油气公司和西方油气公司合作从而进入俄罗斯上游油气市场的可行途径,参与国外大油气公司在俄罗斯已签订的或有意签订的大型产量分成协议项目,应该是中国公司对俄罗斯油气投资的捷径。
(三)在争取获得油气合作大项目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小项目
考虑到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地缘优势,我们希望在俄罗斯获得一些重大的项目,为此,要注意加强与俄罗斯大石油公司的合作。同时,也不可忽视中小项目。目前俄罗斯有200多个油田正等待发放许可证,中小石油公司手中有许多这样的许可证。因此,也应考虑与中小石油公司加强合作与交往。
(四)我国应建立完善的境外资源开发政策扶持体系
继续简化对境外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采取更加灵活的外汇管理措施,赋予民营企业参与境外资源开发更大的自主权。设立支持境外资源开发的专项基金,对我国企业在境外从事风险勘探和重大投资项目给予补贴。从税收、信贷、保险等各方面加大对企业境外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