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社会模式下的二语习得小议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社会因素在二语习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些学者提出了若干社会模式来解释社会因素在学习者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总体说来,有三种社会模式,即:舒曼的文化移入模式,伯恩的族群交流模式和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式。前两者主要解释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的二语习得,尤其是当一个弱势种族学习相对强势的种族的语言时。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式主要是研究学习者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的表现。那么这三个模式都分别对社会因素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有何观点,它们的优势及不足又体现在什么地方,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文化移入模式 族间交流模式 社会教育模式 社会因素
  
  二语习得是一个很难解释的复杂的过程。总体说来,研究者会以下三个方面研究:社会因素,语言习得机制与学习者的个人因素。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在这里,社会因素(如学习者的种族背景)可能会影响到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如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并且,个人因素(如学习者的个性)可能会影响到学习者学习的社会条件。社会因素是学习者接受何种学习内容的主要决定性因素。社会因素对二语的学习起着主要的影响但是并没有直接影响它。它的作用会通过一系列的变量起作用。其中重要的一组变量就是学习者的态度。社会因素影响学习者的态度,而学习者的态度又反过来影响学习的结果。同时社会因素也会间接影响二语习得。它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机会,如学习者的社会经济阶层和种族背景也会影响学习者接触的语料的性质。
  这三个模式对于社会因素究竟如何影响了二语习得。这篇论文将做一个系统的研究。
  一、文化移入模式
  舒曼第一次提出文化移入模式是用其解释其实验中一个语言学习者的失败经历。在这一实验中,有六名参与者共同学习一门外语---英语。其中有五名学习者在六个月的语言学习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其中一名实验者阿尔贝托在大部分的语言结构如否定句与疑问句的运用,BE动词的运用等等中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因为阿尔贝托和其他成功的学习者一样都有正常的智力和年龄,所以其失败的原因在认知语言学那里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舒曼注意到阿尔贝托的话和洋泾滨语很像,于是舒曼认为在阿尔贝托的学习中洋泾滨语化起了作用,而阿尔贝托出现了语言的石化现象因为他并没有强烈的交际的愿望。根据这一观点,学习者未能在早期的习得中取得大的进步是因为他们学习二语仅是单纯为了交流的需要而没有其他更进一步的需要。正是考虑阿尔贝托的语言学习经历舒曼提出了文化移入这一概念。
  (一)影响学习者文化移入的因素
  根据舒曼的理论,学习者文化植入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这里,社会距离决定了学习者个人将会在多大程度上融入目的语社会,心理距离决定了个体学习者对其学习任务的适应度。这更类似于一个个人范畴。
  舒曼认为社会距离是这两个因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当社会距离的作用不是太明显时,心理因素就会发挥其作用。
  鉴于上述因素的重要性,舒曼总结了一些有利和不利于二语习得者学习的情形。
  好的学习情形有以下几种:
  1)二语习得者群落与目的语群落视彼此为平等的。
  2)两个群落都希望二语习得群落能够被同化
  3)二语习得者群落封闭程度较低
  4)二语习得者群落缺少凝聚力
  5)二语习得者群落较小
  6)两个群落都对彼此持有积极的态度
  7)二语习得群落希望在目的语群落的社会停留较长的时间。
  一些坏的情形也同样存在,不同的学习环境根据社会距离的不同其不利程度亦有所不同。
  (二)不足
  1.在其早期作品中,舒曼提出文化移入通过二语习得者与目的语习得者接触的程度影响了二语习得的过程。二语习得者与目的语习得者接触越多,习得就越深入。后来舒曼又提出文化移入或许会影响到学习者在二语环境中其输入语的质量及数量。尽管文化移入模式有其理论基础,但它并未对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内在习得过程加以详细说明。
  2.任何一种模式的测试必须有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撑,但舒曼承认其文化移入模式的支撑材料较为有限。
  3.有人提出舒曼所说的社会因素对二语习得起了直接作用,但实际上这些因素的作用更倾向于间接。
  4.文化移入模式最大的缺点在于它并未说清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到了二语习得者所接触到的语言的质量。
  二、族间交流模式
  贾尔斯和他的同伴首先提出的族间交流模式试图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到了族间语言行为且族间使用的语言如何反应出说话者的社会与心理态度。他们认为族间交流模式的关键点是种族语言活力,即它使得一个种族在种族间表现为一个独一无二,活跃的主体。经过长时间研究他们的这一理论如今更加完善。
  贾尔斯与伯恩确定了许多决定种族语言活力的变量
  (一)影响种族语言活力的变量
  根据上述因素,他们讨论了在哪些情况下最有利于二语习得者族群获得与本土族群一样熟练的目的语。
  有利的情况有:
  1.当族内团体意识不太明显时。
  2.族间对比不明显时。
  3.种族语言活力较弱时。
  4.族间界限比较开放时。
  5.学习者与其他种族身份识别较明显时。
  通常来说这五个条件与二语习得者融入到目的语社会的需求密切相关,这时学习者民族语言活力较低,并且在习得过程中不会产生不安全感,结果就是学习者将会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取得较高的水平。
  当二语习得者的民族语言活力较高时,他们将不会在二语习得中取大的进步。
  (二)优势与不足
  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族间交流模式与文化移入模式非常类似,两种模式都用来解释在目的语环境中的二语习得,两种模式都给出了一系列影响二语习得的社会心理因素,两种模式都使用这些因素来确定哪些是适合二语习得的环境,哪些不适合二语习得。舒曼主要强调了族间的接触。而Giles and Byrne强调的是族间的相互交流。
  三、社会教育模式
  社会教育模式是于1950年在麦吉尔大学提出并在今天还在流行。与前两种模式不同,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式是用来解释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的发生的二语学习的行为。这种模式试图将二语学习的四个方面融合在一起:1,社会与文化背景。2,学习者个体间的不同。3,环境。4,结果。
  这种模式与前两种模式不同,它不是单纯的仅注意到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社会因素,而是比前两种模式更加的全面。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这个模式是用于将二语学习的四个方面联系到一起。在这里,学习者所处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决定了他的语言及文化的信仰。如在仅使用单一语言的美英等国,人们普遍认为在一个国家学习并使用两种语言没有必要,应让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语言。在二语环境中如加拿大,人们认为在一个国家存在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是可以接受的。加德纳用了一系列导致个人差异的变量,其中两个是动机及语言潜势。学习者的社会及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认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以及学习环境。因此动机与语言潜势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因为动机在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环境中都起到了主要作用,而语言潜势仅在正式的语言环境中起主要作用,而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起次要作用。这两个变量都决定了不同学习者身上的学习行为,影响其学习结果。
  社会教育模式认为是社会与文化背景与二语习得的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者的态度和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都是间接的。相对来说综合动机与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则更加直接一点。
  (一)社会教育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加德纳提出的社会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它通过提出的一系列相互影响的变量,如态度,动机与学习者的自信度解释了学习者的背景如何与二语的熟练程度联系起来,这种模式也为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二语的熟练程度提供了详细的说明。但与文化移入模式与族间交流模式不同,它并未考虑到学习者在语言发展中的情况。它也未考虑到学习者学习语言过程中社会方面产生的影响。
  尽管在二语习得二方面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但目前还并未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其中一个原因是社会因素与影响个体的心理因素相互交织。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仅能从宏观方向来理解,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ss,1999
  [2]Stephen.D.Krache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
  [3]Sweet.Jemru.‘The Practical Study of Langua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黄闵:第二语言习得入门,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PBL 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 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是PBL 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根据笔者在瑞典农业大学参加PBL 教学实践活动的经历和体会,以及在食品安全专业课教学中对PBL 教学模式的应用,本文系统阐述了在PBL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陈述环节、注重信息反馈、头脑风暴以及建立评价体系
期刊
[摘要]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自觉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完善。职业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并在社会发展、个人价值的体现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
期刊
[摘要]技工学校是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主要任务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连,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技工学校所提供的高质量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我国制造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就业制度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计划管理体制下的统包统配已为市场配置、自主择业所替代。因此,重视并搞好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目前劳动行政部门和技工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如何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办成既具有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属性,又具有独立学院的自身特色,是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本文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出发,分析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客观依据,探讨了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切入点,提出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如何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办成既具有文化产业管理
期刊
[摘要]经过数年的发展,我校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我校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未来的生存发展。文章在指出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为我校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独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顺应国际教育发展潮流之举,是大势所趋,语文改革便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也就是说语文教育改革是否顺利将直接影响整个教育改革的质量和速度。  [关键词]语文改革 文学再现 文学表现 变理念 变课时 变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顺应国际教育发展潮流之举,是大势所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案以及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工程管理 课程体系 优化    引言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改革的深度和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可以说,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科学的、完
期刊
[摘要]作为高等院校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实用性很强的主干课程,计量地理学是应用数学方法研究地理学方法论的学科,为了适应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发展和相关人才培养的需求,计量地理学需要必要的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源环境类专业数学方法应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18所海外著名大学数学方法应用课程设置方案,探讨我国该类课程设置的改革方案,在教学内容安排、双语教学改革、加强应用案例研究和实践课比重等方面
期刊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车身损伤的维修工作已经成为汽车维修的重点内容,汽车维修行业大量需要汽车车身维修的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汽车车身修复》课程建设刻不容缓,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从汽车车身修理的工序及工艺流程出发,考虑汽车车身维修工种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完善《汽车车身修复》课程建设,以尽快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车身修复 课程建设 课
期刊
[摘要]当我们教师教学生的时候,总是遇到学困生,这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  所谓学困生,虽然他们具有正常的智能水平,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学习。根据学生的这些原因作具体的分析的话,有:由于学习基础太差,而感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有缺乏学习积极性而造成学困的学生;还有在家庭环境不稳定,经济状况不富裕的家庭中长大的学生等等。就像想治好病就得找出病根,才能医好病人的病那样,要想挽救这些学困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