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临床价值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anj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应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临床价值予以评价。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72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療,对观察组患者予以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与对照组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具有易操作、创伤小、用药剂量小等特点,患者耐受性较好,具有极小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 鞘内注射 万古霉素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 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 R6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051-01
  外伤性颅底骨折往往伴随着脑脊液漏,而对其治疗的主要方式就是开颅手术,但术后颅内感染却是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1]。由于开颅手术而破坏掉头部保护环境,加大颅内感染的几率,加之不能有效处理,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严重的甚至会危急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应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患者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予以分析,评价其使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72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神经外科学》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4~49,平均年龄36.7±2.8岁,致伤原因:坠伤14例,交通事故9例,打击伤13例;观察组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40.1±3.4岁,致伤原因:坠伤16例,交通事故11例,打击伤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术后给予患者0.5%盐酸万古霉素(商品名:方刻林,韩国CJ CheilJedang Corporation),行静脉滴注,每天两次,每次100ml,持续10天。
  观察组:术后24h内对患者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0.5%盐酸万古霉素,每隔一日穿刺,鞘内注射一次,每次50ml,共3次。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3]: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病症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病症其中只有一项未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病症均有好转趋向,但不明显;无效: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病症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其中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后,治愈24例,占66.7%,显效6例,占16.7%,有效3例,占8.3%,无效3例,占8.3%,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经静脉注射后,治愈12例,占33、3%,显效3例,占8.3%,有效9例,占25.0%,无效12例,占33.3%,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66.7%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21,P<0.05)。
  3 讨论
  发生外伤性颅底骨折后,由于颅底会与颅底部的硬脑膜之间发生粘连,而颅底硬脑膜又与蛛网膜之间存在较多的纤维粘连,因此导致发生颅底骨折后会引发蛛网膜与硬脑膜的撕裂,引起脑脊液漏[4]。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开颅手术后发生的颅内感染却是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如果术后未能及时处理颅内感染问题,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程度,增加其住院时间,而且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患者开颅术后的颅内感染治疗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单纯予以患者静脉给药是常规的处理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随着药物剂量加大及不合理的应用,也会使颅内感染的致病菌中产生大量耐药菌;另外,由于常规给药治疗具有疗程长、剂量大等特点,会对患者的肝、肾等器脏功能带来较大影响,药品费用还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是指通过行腰椎穿刺,将药物直接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使药物更具针对性,作用于整个脑室系统,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药物作用,以此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5]。
  本次研究中,对72例患者分别予以万古霉素注射治疗及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从表1结果中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颅内感染已经接近消失,而对照组颅内感染患者仍然较多,并且鞘内给药剂量少,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同时缓解患者经济负担。
  综合上述,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具有易操作、创伤小、用药剂量小等特点,患者耐受性较好,具有极小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民新.万古霉素不同给药方式预防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80-3081.
  [2]曲志峰,曲艳春,陈文理等.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宋松鞘内注射对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2):84-85,89.
  [3]严建泉,钱东翔,罗鹏等.万古霉素微量泵控制持续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7):91-93.
  [4]阿晓军,郑吉,万玉麟等.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1):91-92.
  [5]贾锋,阮舒,伏林山等.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5525-5526,552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5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一系列的人文关怀的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15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在手术室护理中均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其中有135例患者术前睡眠质量良好,占90.0%;麻醉前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有26例,发生率为17.33%;在手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研
未来的高校图书馆将成为学校的信息中心,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在其发展竞争中,人力资源是核心要素.因此,图书馆的建设,应该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到议事日程,为未来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