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星星的孩子”孤悬在天边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一直被人们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看着很近,可他们的心却和我们相隔很远,就像天边的星星。
  有数据显示,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自闭症全球平均患病率为0.62%,相当于每16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星星的孩子”。而在中国,据统计,有超过1000万人患有自闭症,其中0~14岁的患者达200余万。
  每个自闭症患者背后都饱含了一个家庭之痛,他们的辛酸却鲜为人知。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究竟承受了怎样的煎熬?面对着什么样的困境?他们有什么心愿?对未来有哪些期待和担忧?让我们一起走近“星星的孩子”,走近他们的世界。

一孩子疑似自闭症,家长不敢做测评


  “不想给孩子戴上这顶摘不掉的‘帽子’。”
  2018年3月30日下午5点,夕阳斜照,暮色逐渐降临,笔者来到廊坊复聪语训学校,这是廊坊市唯一一家孤独症定点康复训练机构。正是放学时间,多数孩子已经被家长接走了,有几个孩子正在院子里做游戏。
  学校教学主任赵秀颖介绍,该校现有77个孩子,其中自闭症儿童36人,占了近半数。通过赵秀颖协调沟通,笔者见到了学校一位自闭症孩子梓熙(化名)和她的妈妈。此前,赵秀颖还询问了其他两位家长,他们因为担心孩子隐私曝光,拒绝了采访。
  梓熙今年四岁半,长相清秀可爱,蹦蹦跳跳十分活泼,乍一看就是个极普通的小女孩。花上一段时间才会觉出有点异常,梓熙几乎不与人对视,需要妈妈和老师强调、指引,才对外界有所回应。
  梓熙妈妈说,他们曾怀疑孩子可能是“多动症”,实在很难相信孩子会自闭。梓熙从小就活泼好动,七个月大的时候已经会叫“爸爸”了,可是后来语言能力就迟迟难有进步了。“一般孩子一岁半就应该会说不少话了,可梓熙到一岁半还是只会叫叠字的称谓,‘叔叔’‘爷爷’‘奶奶’之类的都会叫,‘阿姨’就不会了。”梓熙妈妈他们察觉到孩子有些异常,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到北京儿童医院检查,说是有些发育落后,让他们带孩子回家多教、多练。
  可是过了一年,孩子3岁了,还是只会说叠字,很少表达。梓熙妈妈有个朋友,家里孩子是自闭症,当时在廊坊复聪语训学校做康复训练,她说梓熙的情况很像患了自闭症,建议他们带孩子到学校看看。
  去年3月,梓熙妈妈带着孩子走进廊坊复聪语训学校,开始陪孩子做康复训练。前两个月是亲子课程,梓熙妈妈通过上课才逐渐了解了自闭症。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后,梓熙进步很快,过了三四个月就会说五六个字的短语了,又过了几个月就会说成句的话了,只是发音和语调还不太准确。
  “最后悔的是没能早一些带孩子来。”梓熙妈妈说,那时候有些“自欺欺人”,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孩子只是单纯说话晚,也不敢去做测评,怕给孩子戴上“自闭症”这顶帽子。“后来才醒悟过来,我们藏着掖着,耽误的是孩子。”
  尽管梓熙妈妈现在已经勇敢地面对这个现实,但她仍不愿意冒险让孩子曝光。她说:“我能坦然面对我的孩子是自闭症,但不见得别人也能以平常心面对我的孩子。”

二看到一个关于自闭症孩子的视频,成宿睡不着,想不通“为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


  接受孩子是自闭症的这一事实,对父母来说是一段最纠结、痛苦的经历,甚至比陪孩子一起进行漫长的康复训练还要艰辛。
  发现孩子疑似自闭症之后,梓熙妈妈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个自闭症孩子在一家快餐店抢了一位客人的汉堡,孩子的妈妈不断道歉,解释说孩子是自闭症,对方仍咄咄逼人,厉声呵斥孩子。最后,一位好心路人赔给那人一个汉堡,事情才算了结。
  看了那个视频,梓熙妈妈一连好几天成宿睡不着。她想不通,为什么她和丈夫甚至双方近亲都没问题,孩子却会这样?如果将来孩子不慎走丢,找不到家怎么办?等他们夫妻老了,孩子无法自理怎么办?无数的问题缠绕着她,让她如同走进一个死胡同,反复纠结又回归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
  幸亏在那个时候,梓熙妈妈带孩子找到了廊坊复聪语训学校。通过亲子课堂,她逐渐对自闭症加深了了解,看著孩子一点点进步,她也看到了希望,在越来越专注于孩子的康复训练地过程中,她反而不那么纠结、痛苦了。
  此前,梓熙一家是在廊坊市某县居住,为了方便孩子接受康复训练,梓熙妈妈从2017年开始陪孩子在市区租房子居住,梓熙爸爸则在老家努力工作赚钱。
  在自闭症家庭,父母为照顾孩子所耗费的心力,常人很难想象,经济压力更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为了看护孩子,通常父母中有一方要全职带孩子,康复训练往往也花费不赀。还有一些不法机构及人员,利用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号称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孩子彻底康复,推销各种课程及药物,从中收取高额费用,结果往往是家长花了不少冤枉钱,孩子没少受罪,却仍不见好转。最让家长受伤的,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希望一次次破灭带来的灰心。
  此外,别人异样的眼光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自闭症家庭中,因为家长中的一方承受不了多重压力,或觉得没有面子,而通过离婚试图摆脱困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赵秀颖介绍,之前看到过一个家庭,虽然没有离婚,但是孩子父亲不能容忍孩子在家被人指指点点,让孩子母亲带孩子到全国各地做康复训练,就是不能回家。

三“自闭症要用一生去康复”,康复训练只能狠着心陪孩子“重复重复再重复”


  如果说面对孩子是自闭症的现实是“晴天霹雳”一样的打击,那陪孩子做康复训练就如同“钝刀子割肉”,这种疼痛更持久、更磨人。
  就拿纠正梓熙走路这一行为来说,梓熙妈妈说,梓熙刚进学校时,一直是满教室跑,桌子上的东西都用手扫到地上。为了纠正她乱跑的行为,让她好好走路,梓熙妈妈和老师反复陪她训练,告诉她只有好好走路才能让她走出教室的门。刚开始,拽着她的衣服辅助她控制速度,然后改成牵着衣角,再改成跟在她后面,最后让她自己走。“所有的纠正都是这样,重复重复再重复。”梓熙妈妈说。

  陪孩子做康复训练必须坚持底线,有时候不得不狠下心跟孩子“死磕”。梓熙妈妈说,去年学校里来了一个4周岁的孩子,一句话也不说。家长和老师逼着孩子开口,那孩子就一直哭。“这种情况不能心软,你如果放弃,下次想让他开口就更难了。”梓熙妈妈说。有一次,梓熙犯了错误,被老师用“隔离法”对待,把她拦在角落。“那天她哭得特别厉害,我挺心疼的,但是没办法。”梓熙妈妈说,在自闭儿康复训练中,有一条原则就是“不能让孩子做”小时候能做但长大了不能做的事”,这是为孩子的将来早做准备。
  赵秀颖说:“自闭症要用一生去康复,这需要家长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自2016年10月起,廊坊复聪语训学校在山东全省范围内首次尝试对自闭儿的融合教育,把康復训练情况较好的自闭儿带到普通幼儿园课堂,由专业老师陪同指导并及时进行调整训练。
  梓熙从去年冬天开始接受融园教育,从开始的每天1小时到每天有半天时间在普通幼儿园学习,目前看来效果不错,老师说梓熙做手工和做游戏都完成得很好,只是偶尔注意力不够集中。

四只求孩子不是文盲,将来饿不死自己


  自闭症儿童正常入学接受教育,现在仍是个难题。有些学校一听说孩子是自闭儿就直接拒之门外,所以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入学选择隐瞒实情,虽然随时可能被发现,但只能是瞒多久算多久。对于孩子来说,突然告别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之前的康复训练成果很可能出现倒退。廊坊复聪语训学校尝试融合教育也是希望在孩子们从康复训练机构走向普通幼儿园及小学、中学的过程中,能提供一个平稳过渡的空间。
  此前,梓熙妈妈打听过关于孩子入学的问题,有些学校直接就是拒收,有些学校可以接受孩子入学,但不能让孩子参加考试,怕影响总成绩。“有些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可能没有这个顾虑。”梓熙妈妈说,她曾在医院见到过一个高功能自闭儿,8岁了,在普通学校读小学,门门功课95分以上,但她担心那个孩子将来只怕更难融入社会。“当时我家孩子手里拿的一个硬币掉了,他捡起来,就跟他爸爸说自己捡了一块钱。他爸爸告诉他,那是妹妹的,他就还了回来。后来梓熙拿在手里又掉了,他又捡起来,依旧跟爸爸说捡了一块钱。”梓熙妈妈担心地说道。
  家长们通常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对自闭症家庭来说,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变得非常简单。“不奢求大富大贵,都不敢想让孩子上大学、读博士之类的,只希望她不是文盲,将来可以开个店,做点小买卖,饿不死自己就行。”梓熙妈妈说,她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融入社会,生活能自理,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过一辈子。

五认识自闭症,是为了接纳而不是消灭


  赵秀颖说,自闭症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他们只是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只要早发现、早干预,他们也可以有很好的生活。
  廊坊复聪语训学校于1993年成立,1998年开始招收自闭症儿童。早年间,接收的孩子年龄偏大。赵秀颖带的第一批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入学时已经9岁了,当时一句话都不说。入学半年后,孩子说出第一个字——“嘟”,这一个字就让赵秀颖十分惊喜。前年,赵秀颖接到那个学生父亲的电话,说他要结婚了,做着一份简单的工作。
  近几年,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自闭儿能被尽早发现。“最小的入学时一岁半,干预了两年左右,孩子就转入了普通幼儿园。”赵秀颖说。她提醒,如果孩子有以下几种表现,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一是孩子婴儿期表情不丰富,二是缺乏社会性交往,三是眼神不与他人交流,四是对待亲人冷漠,五是行为刻板。
  “认识自闭症,是为了接纳而不是消灭。”赵秀颖说,希望大众能正确认识自闭症,能接纳这个群体,使他们顺利融入社会,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平等、尊重地对待他们,希望更多人能多从精神层面、而不仅是物质上帮助他们成长。
其他文献
怎样和孩子谈论死亡?这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它好像触碰到哲学的内核,却又平常如一场游戏。  看看“年糕妈妈”“伊森妈妈”“奇葩二宝爸”“灰鸽叔叔”这些长于分享育儿心得的自媒体人,怎么和自己的孩子聊这个。有必要这么早开始说吗?年糕妈妈  儿子3岁半,玩打仗游戏的时候,他拿枪对着我得意地说:“你死了。”过一会儿又笑嘻嘻地来拉我:“你又活啦。”有时候他也会问:“妈妈,死是什么?”  我带他去看过口碑爆棚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时强调,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方法、策略、途径着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部分幼儿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擅长与他人合作,而合作是幼儿主动适应社会并立足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素养。因此,培养学前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尤其重要。那么,新时代视野下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呢?利用榜样
大半夜被电话铃声吵醒了,一个好朋友在电话那头语气焦急:“刚才冲奶粉的时候不小心把孩子脚烫了,我想用创可贴贴上,但家里没有了,医院有卖吗?”我听了很是诧异,赶紧告诉他:“你当创可贴是万能的啊?赶紧抱着孩子去医院找医生看,烫伤不能用创可贴是常识!”  那么,什么时候该用创可贴呢?好多朋友竟然都回答:流血了就可以用。看来,小小的创可贴,好多人都不会用。那么,创可贴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呢?乱贴创可贴导致截肢
妈妈出嫁时,外公外婆除了置办自行车、收音机、手电筒、衣服棉被等嫁妆外,还送给她一件特殊“嫁妆”,这件“嫁妆”是一句话:“家和万事兴。”  妈妈出嫁后没多久就跟爸爸吵了一架,原因是爸爸的弟弟、妈妈的小叔当时在镇上中学念书,路远,想骑妈妈陪嫁的那辆自行车上学。爸爸跟妈妈一说,妈妈就不高兴了:“这不是算计我的嫁妆吗?”爸爸也生气了:“你说话怎么这样难听?!”  两人开始“冷战”,妈妈跑回娘家哭诉委屈。外
前不久,一张“另类欠条”在徐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走红,欠条中的借款人是个孩子,因玩游戏欠妈妈6000元钱,将通过家务和学习成绩“还债”。欠条里列出了详细的学习成绩抵扣欠款指标、各种家务劳动的报酬价格。这位妈妈表示,让孩子写下欠条,一是让他记住教训,二是帮孩子战胜游戏瘾,让孩子把精力放到学习和生活上。  孩子玩游戏花掉了1.2万元  原来,张女士前不久用支付宝给客户付款时,被提示“余额不足”,她一看明
提起宋朝,我们首先能想到什么?是《水浒传》梁山好汉在血雨腥风的江湖上行侠仗义的故事;还是《射雕英雄传》郭靖背负着国耻家仇,忍辱负重,最终成为一代大侠的故事;是十二道金牌之下喊冤而死的岳飞,还是三代忠勇,一门英烈的杨家将?  那么,历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描写记述历史的著作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受制于语言文字本身承载信息能力的限制,历史著作往往都晦涩难懂。作为一名研究宋史的人,每当此时,心中总
“宝葫芦心育节”是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组织的节庆活动,它与爱相伴,能让人间关爱自然流淌,进入彼此的心田;它与心相连,能让孩子绽放笑容,使家庭更和谐。本届心育节活动设计的初衷在于形成家校合力,帮助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心更近,让家拥有更多的爱与欢笑,家校共同携手助力儿童成长。  缘起:学校心育节设计的初衷  自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我校始终坚持积
清代魏源在《默觚》中说:“钟磬之器愈厚者,则声愈从容;薄者反是。”钟磬其壁浑厚,无论敲的人用力如何,皆能保持住其本真的音色,发出雄浑悠远、从容典雅的声音。  器铭的原理包含着人生哲学。只有保持内心的丰盈厚重,我们才能获得从容。面对纷纭复杂的世事,才能保持住最真实的自我。  从容,是追求天性的为人境界。不浮躁,不张狂,不急功近利,不哗众取宠。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放弃,相反,却映射出更多理性的光辉:
一  多年来,我反复做一个梦,梦里,有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小路。  这条小路,从陈寨坪的老屋后面羞羞涩涩地伸出脖子,沿着水牛的脚印,翻过一座大山,跌跌撞撞地延伸到丫口小学的门前。这条小路,没有名字,一生无怨无悔地躺在大山之间,默默地陪伴着我,度过了四年的时光。上中学后,我就再也没有回去看过它。  寒假,我带着九岁的儿子回到家乡,一时心血来潮,决定带着孩子去看看我上学时走过的路,对他进行忆苦思甜
一  暑假后要读四年级的凯儿,这几天开始看福尔摩斯了。到处都可以看到他拿着书聚精会神地研读,在墙边、在树阴下、在大沙发椅的角落里,我的小小男孩整个人进入了福尔摩斯诡异神秘的世界,任谁走过他的身边,他都来不及理会了。  但是,偶尔他会忽然高声呼唤:“妈妈,妈妈。”  我回答他之后,他就不再出声了。有时候,我在另外的房间里,没听见他呼唤,他就会一声比一声高地叫着找过来,声音里透着些微的焦急和害怕,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