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制定燃料电池车安全标准采用日本方案

来源 :汽车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责制定汽车安全国际标准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下设论坛——“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6月27日在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燃料电池车安全标准方案。标准中的大部分采用了日本方案。业界专家指出,国际标准一旦确定,燃料电池汽车就可以依据标准进入量产,市场推广也将提速。
  发展瓶颈得以扫除
  燃料电池车是利用燃料电池促使氧和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力,以此驱动马达并作为汽车驱动力,由于行驶期间的尾气排放为零,在新一代汽车中,环保性能最高,被市场誉为终极绿色动力。根据目前的材料显示,氢燃料电池车行驶里程可以达到500至600公里,而燃料加注仅需3分钟。然而,在研发燃料电池车的过程中,制定防止氢爆炸的安全标准一直是难题,并成为进一步推广的瓶颈。
  此次燃料电池车安全标准的制定可扫除上述障碍。按照燃料电池车安全标准方案,车内用于燃料电池排水的排水管内氢气浓度不得超过4%。同时必须配备安全装置,以在管内氢气浓度达到4%后,阻止氢注入,防止爆炸。此外,在耐久性方面,要求容器在承受2万2千次提高或降低内部压力后也不发生变形。
  日本厂商占得先机
  一直以来,各个国家对燃料电池的研究从未止步。目前各大厂商都在筹划2015年前后开售量产车,预计到2025年全球销量可达130万辆。
  而此次日本标准大部分被采纳为联合国标准,日系车厂商有望按日本国内性能参数进行出口,无需为配合出口要求而改变性能参数。同时,日本政府通过放宽限制,简化行驶实验,促进厂商开发。在公共道路上实施行驶实验需要获得日本国土交通大臣的批准,今后申请时间将从8周缩短至6周。据悉,丰田、日产和本田等各公司计划2015年在日本全面销售燃料汽车,丰田还计划2015年同时在美国市场展开销售。
  美国也在加大燃料电池的研究,eBay在犹他州的数据中心的能源供应一直采用天然气,现在也接纳燃料电池。eBay公司副总裁DeanNelson表示:“我们公开了这一项目,因为我们坚信燃料电池是正确的发展方向”。燃料电池的广泛应用,也为氢燃料汽车发展提供了基石。美国能源部曾于5月中旬宣布,已与汽车制造商、天然气供应商、氢和燃料电池行业企业联手,建立一个名为“H2USA”的计划,旨在降低燃料电池技术成本,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
  另外,荷兰、德国等欧盟六国此前也已达成协议,共同开发推广氢能源汽车。
  我国燃料电池车研发已崭露头角
  我国燃料电池车的研发推广早已铺开。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开展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示范,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带动氢的制备、储运和加注技术发展,使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今年1月24日,我国首辆氢燃料电池电动机车历时四年终于研制成功,目前可以用于工业领域,比如矿山牵引车。另外,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国自主研制的20辆氢燃料电池轿车投入运营,为首批获得国家上路许可证的燃料电池汽车。我国还研制出新一代燃料电池客车系统技术平台,城市工况每百公里氢燃料消耗量7.42kg,续驶里程超过250公里,已完成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方案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的技术发展,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和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
  仍有车企持谨慎态度
  早在十年以前,氢这一宇宙最丰富的能量元素作为汽油的清洁替代性能源就已经吸引了汽车制造商们的注意。尽管目前事实证明,距离这一理想的实现至少还需要十年,但是汽车制造商对这一理想的向往却从来没有减退过。不过,在业界普遍看好氢燃料电池的同时,也有企业对此持相反意见。
  菲亚特汽车日前决定,将放弃开发氢燃料电池车,集中精力在压缩天然气(CNG)技术。菲亚特认为,氢气难以通过管道在全国进行长距离传输,而天然气则是经由管道输送。该公司还表示燃料电池寿命较短,原因是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而燃料电池内部的铂金催化剂逐渐被一氧化碳还原。如果将燃烧时消耗的能量计算在内,较之传统动力车,氢燃料电池车优势并不明显。
  未来菲亚特的新能源车重点之一在于压缩天然气。菲亚特称旗下熊猫CNG车型的二氧化碳排放只有86克/千米,不仅空气质量好于柴油动力车,也超过了汽油动力车。
其他文献
供应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中国汽车的供应链现状显然还难以支撑中国成为汽车强国。那么,中国汽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供应链?一汽-大众、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潍柴动力等企业,在供应链建设与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供应链模式,且各具特色。从这些企业的需求与供应链特色上,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一汽-大众:打造强大的供应链  长期以来,一汽-大众致力于打造强大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