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教育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ul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发展水平、社会化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是影響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三个基本心理前提。认知因素、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情感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心理因素。从内容角度看,大学生世界观形成过程具有零散性、片面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从动态过程看,则呈现不稳定性、尝试性和不自觉性的特征。大学生世界观教育应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育的阶段性,并且努力完善校园与社区文化环境,为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世界观形成 世界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240-02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思想最为活跃、个体社会化最为关键的时期,是世界观的形成与巩固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大学生将来端正言行、正确衡量与判断是非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的世界观,以期能为大学生世界观教育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一、关于世界观
  世界观指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从狭义上看,世界观集中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看法。从广义上讲,世界观不仅包括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总的看法,也包括对人与物质世界之间关系的看法,具体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和人与自身的关系——即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态度和根本看法。
  二、世界观形成的心理前提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其中,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社会化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是影响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三个基本心理前提。
  (一)思维发展水平
  世界观是一个具体而又抽象的概念。狭义看,它集中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广义讲,它还包括对多方面联系的看法,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关系的看法。世界观建构于实在具体的人、自然与社会问题之上,因而说它具体。同时,世界观指对这些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要求思想的深刻和观点的凝炼,具有抽象性。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正处于从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能够对这些纷繁交织的种种联系和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尝试着从这些现象中推理升华出一个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从此角度看,思维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前提。
  (二)社会化发展水平
  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过渡期。在此阶段,随着知识的丰富与积累,视野的扩展和宽泛,思维的深刻与辨证发展,社会阅历的增多,大学生开始对世界、对人生等问题产生疑问并进行思考,对已经存在的正确或错误的世界观进行辨析,以期能建立一个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可以说,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水平促使大学生产生形成世界观的需要,因而,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水平是世界观形成的基本前提之一。
  (三)自我意识发展水平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从总趋势上看水平较高,自我认识更加主动,自我评价更趋现实,自我体验更为深刻,对自己正在建立或已形成的世界观能根据正确的理论导向以及实践的检验进行积极剖析与深刻反思,以求日斟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为大学生世界观的正确形成提供了内在的自觉动力。
  三、影响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心理因素
  (一)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对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正确的世界观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同化能力上,从而决定了对正确的世界观信息吸纳的数量和深度。在既定的知识结构中,四方面因素对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1.对世界观概念的明晰程度。在大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中,世界观的概念只局限于政治课中老师教的哲学定义: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个定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而对于世界观广义的理解,许多大学生并不知晓。概念的清晰是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的基础,如果这一基本环节出现问题,那么,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也无从谈起。
  2.对科学知识了解的多寡。一个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的人,相对那些对科学知识知之甚少的人,他会比较习惯地用理性的思维来考虑世界中存在的“为什么”,并且能够用科学知识进行解答,而不易于被愚昧的迷信所蒙蔽真相。
  3.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风气。“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在广大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源于中国长期以来积淀形成的社会风气的影响。这种思想为唯心主义思想提供生存的空间,不易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经验”的影响。“经验”具有双面性,它在既定的条件下是真理,但是一味以经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没有用发展的辨证的视角,同样不利于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
  因此,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需不断改进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科学理性的思维来建构它,以广博的科学知识来丰富它,以辨证发展的眼光来完善它。
  (二)价值取向
  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影响其对外在接触的世界观信息采取“选择性”的方式注意、理解和吸收。当外部接触的世界观信息符合他既有的理想、信仰、观念,这些信息则易于吸收,反之,对新信息的同化吸收就相对困难。现实中,某些大学生存在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认为能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目光短浅,没有顾及到集体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亦或对迷信思想采取暧昧的态度,而对正确的唯物主义思想采取关门的态度,这些都是因为价值观的偏差导致正确世界观建立的障碍的表现。
  (三)意志品质
  意志影响着大学生将外在的世界观信息内化为自觉的世界观并指导行为。虽然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品质较高,并且吸收新信息较快,但是,由于大学生在情感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和独立心理,心理矛盾激烈,情绪不稳定,从而导致在世界观形成过程中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因此,在世界观内化的过程中,意志品质起着关键的作用。   (四)情感因素
  情感伴隨着认识产生,并贯穿于世界观形成的整个过程,对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比如乐观进取的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因为,积极的情感能使人保持健康的情绪与心境,促使其朝着希望前进。反之,悲观厌世的情感则不利于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他们会习惯性地将精神寄托于虚渺的神佛世界中。
  四、大学生世界观形成过程的特点
  从静态内容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世界观具有零散性、片面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从动态过程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世界观具有不稳定性、尝试性和不自觉性的特点。
  (一)静态内容的角度
  1.零散性。大学生世界观内容的零散性,一般是因为对世界观本身概念认识的不完整而造成的。他们往往根据具体生活或个人经历来抽象成他们个人世界的世界观,而这种过程带有经验性,不完整的特征。
  2.片面性。片面性指的是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的理想化,从而导致极端。他们要么认为世界是完美无缺的,要么认为这个世界是黑暗丑陋的。前者当看到世界不完美的一面时,就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后者永远活在黑暗消极中,甚至产生叛逆与仇恨,这二者都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多元化。大学生世界观的多元化特征的形成是因为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网络将每个人的不同观点通过bbs、博客、qq等以秒的速度跨国家跨地区的传播,让敏感的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们时刻准备着对新观点的认识,从而导致对原有观点亦或是置疑甚或是改变,亦或是保留的情况出现。多元化的社会成就了多元化的大学生的世界观。
  (二)动态过程的角度
  1.不稳定性。虽然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品质较高,并且吸收新信息较快,但是,由于大学生在情感上存在着非理性的反叛心理和很强的独立精神,且还有其他原因,诸如学业、就业的压力,社会发展的增快导致的信仰缺失与心灵的迷茫,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心理的矛盾与动荡,以至在形成和巩固正确的世界观的过程中出现观念与言行的不一致。
  2.尝试性。由于对世界瞬息万变的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从而在形成和建立世界观时带来尝试性的特征。也因为形成一个新观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尝试错误不断验证的过程,大学生在形成自己认可的世界观的同时,要求自己的世界观能符合社会的主体思想,因而,大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便带有尝试性的特征,这也体现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社会化的一些年龄特征。
  3.不自觉性。大学生世界观形成过程的不自觉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不懂得有意识地去建立世界观;第二,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建立了部分的世界观并潜意识地在运用它。这一方面是因为世界观教育的不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五、从心理学角度构想大学生世界观教育
  以往的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最大弊病在于忽视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难于吸收和同化。结合大学生世界观形成过程的心理影响因素,可改善大学生世界观教育。
  首先,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倡案例教学、两难问题教学法,使世界观问题落实为具体的问题、大学生关切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易于消化并融化为自身的意识,进而正确的指导行为。
  其次,应结合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讲座、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进行强化,来克服其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再次,注意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阶段性。对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这两个特殊的大学群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教育。
  最后,应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科学文明的社会与校园环境。将社区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为大学生建立科学、健康的世界观形成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
  【参考文献】
  [1]朱颖原,林雪原,杨胡列,王佩爽.辨证理性地面对世界——对大学生世界观的调查与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7):77-79.
  [2]程新英.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接受机制[J].伦理学研究,2004,3(2):76-79.
  [3]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162-193、207-233.
  Analysis on the Formation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iew of the world
  Chen Xin
  (Computer Department of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 Fujian Ningde)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inking,socialization and self consciousness are three basic psychological premises that impact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s world outlook formation. And the cognitive factors,value orientation,will and emotional are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lso influence the world outlook formation. From the content point of view,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word outlook is scattered,one-sided,and diversified;and from the dynamic process,it is not stable,try and unconsciousness. College Students’ world outlook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pay attention to the stage of education,and efforts to improve the campus and community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in order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the formation of world outlook.
  Key words:world outlook formation;world outlook education
其他文献
5001 生产成本rn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幸福教育就是教师通过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让孩子专注于感兴趣的事并愉快的完成”这就是孩子的幸福.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第二部分语言中第二条阅读与书写准备中
这是一个关于父爱的真实故事,聪明又懂事的年仅5岁的儿子意外夭折,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悲痛的父亲在儿子去世半年后仍伤心欲绝,不能自拔,以至于无法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有一天,百无聊赖的他坐在家中狼藉一片的地板上翻看手机时,竟然听到一小段录音。那是儿子生前在玩父亲手机时自行录制的英文儿歌的声音!这声音在父亲听来,必定是拳拳爱子之心感动上苍,以至于让儿子从遥远天国发来对父母的问候!他赶紧叫来妻子
本文首先探讨了电影教学在语音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分析了原版英文电影在语音教学具体应用中的前期准备和和课堂指导检测问题,最后提出应用建议,一是根据学生程度适
期刊
土建施工的安全管理是对工程整体一系列施工环节的基本保障,随着安全管理措施的逐步完善,让土建施工逐步走上了有章可循的道路,同时,也有效的减少和防止了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专家马玲、干国祥、魏智渊以自己对新教育的亲身实践和理论总结全方位深刻阐述了新教育实验的意义、内涵和操作方法等,让我们对
笔者针对学习共同体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的运用,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钳工实训教学的特点和学习共同体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并对学习共同体在钳工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