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垣颓墙中的一株幽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曹禺的话剧《北京人》以一个典型的没落士大夫家庭曾家的经济衰落为全局矛盾冲突的线索,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剧中着力塑造美丽善良的新“北京人”愫方的形象。本文从情节和人物台词入手,分析愫方这一人物的性格与品质特征,以及她经历一次次幻想破灭而最终觉醒的过程,以期更深层地理解作者力图表达的 “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的思想主线。
  关键词:女性;性格;觉醒
  作者简介:徐芸(1969-),女,汉族,重庆人,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育及文学戏剧评论。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2
  在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北京人》开场,随着镜头的推进,映入眼帘的是颓墙、裂缝、老屋、月影,几束冷光打在小院低矮的屋檐上,使整个小院笼罩在一种阴森、凄凉的气氛之中,远远传来幽幽的鸽哨,扑面而来的压抑感让人喘不过气来。这个破落的小院,就是曾经显赫一时的曾家花厅,故事就在这一隅之地展开。
  《北京人》描写的是北京城里一个没落的大户曾家,大少爷曾文清颓废而无所事事,他不喜欢家里为他娶的妻子思懿,心里爱着表妹愫方。愫方像女仆一样整日劳作,还得忍受表嫂的冷言冷语。 大媳妇思懿,掌管着家中的财权,她内外操持,拆东墙补西墙,硬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女婿江泰住在丈人家,他空有许多新思想,但一事无成。曾家的朋友、人类学家袁任敢带着女儿袁圆从国外归来,暂借住在曾家,为曾家带进了新的空气。 曾文清与思懿之子曾霆才17岁,被迫娶了瑞贞,他与袁圆玩得很开心,根本不懂夫妻之道。老太爷曾皓,这位敬德公的后代,唯一看重的,就是漆了15年的棺材……
  如果说,《北京人》最初给我感觉是一个“冷”字的话,随着剧情发展,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酸”字。而剧中的人物,唯一让我落泪的就是愫芳。愫方是《北京人》的女主角,也是曹禺笔下最美的一位女性形象,曹禺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愫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北京人》导演蔡骧曾说:“如果《北京人》是诗,那么这首诗的灵魂是愫方。”如果说曾家是一个行将腐朽的囚笼,愫方就是这囚笼中一株清丽的幽兰,集善、美、真于一身,是在封建束缚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的“圣母”形象。
  一、愫方的善,着重表现在她的“忍”上
  出生在江南名门世家的愫方,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生活在姨父家中,却处于小姐不像小姐,婢女不像婢女的尴尬的境地。她与表哥曾文清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却只能靠传纸条来互诉情思。她把宝贵的青春和全部精力都无偿地献给了曾府。她是曾皓遮风避雨之伞,是思懿出气解恨之物,也是文清解忧除闷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表嫂曾思懿想方设法想把这个“眼中钉”嫁出去,而自私的曾老太爷又希望愫方留在自己身边,伺候他一辈子。在试探愫方是否想嫁人那场戏中,思懿和曾皓各怀心思,话语中的潜台词极为丰富。愫方试图逃避:“我要给姨父煎药去。”这当然只是一个借口,但聪明的江泰一针见血地发问:“这药您还没有煎够?”的确,愫方的迁就忍让似乎从来没有尽头。最后曾皓一句“我是替你想啊,替你想啊!”“你不要哭,姨夫也活不长了”,换来的是愫方哽咽地回答“姨父,不要替我想吧,我说过我是一辈子也不嫁人的呀!”这话,正中老太爷的下怀,曾老爷得到了他期盼中的也是他早已预知的答案。此外,在思懿强逼曾文清将愫方的信还给她时,懦弱的文情背转身去,将信反手递给愫方,思懿狞笑着说:“这是愫妹妹给文清的信吧?文清说当不起,请你收回。”犹如当面一记耳光,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莫大的羞辱,而愫方只是颤抖地拿过信,默默地转身离开。在愫方温顺忍让的性格中,既有以德报怨、逆来顺受的封建传统思想,也有坚忍不屈、自我牺牲的优秀传统精神。不管是对老太爷的呼来唤去、虚情假意,还是对表嫂的冷嘲热讽、指桑骂槐,愫方都表现出一种惊人的隐忍,这个知恩图报、安分守己的女子,尽管活得痛苦,但她自觉生命是充实而丰富的。
  二、愫方的美,突出表现在她的爱上
  在第三幕中有这样的场景:“在苍茫的尘雾里传来城墙上还未归营的号手吹着的号声。这来自遥远,孤独的角声,打在人的心坎上说不出的熨帖而又凄凉,像一个多情的幽灵独自追念著那不可唤回的渺若烟云的以往,又是惋惜,又是哀伤,那样充满了怨望和依恋,在薄暮的空气中不住地颤抖。”
  愫方:……(忽然扬头,望着外面)你听,这远远吹的是什么?
  曾瑞贞:(看出她不肯再谈下去)城墙边上吹的号。……
  愫方:(眼里涌出了泪光)是啊,听着是凄凉啊!(猛然热烈地抓着瑞贞的手,低声)可瑞贞,我现在突然觉得真快乐呀!(抚摸自己的胸)这心好暖哪!真好像春天来了一样。(兴奋地)活着不就是这个调子吗?我们活着就是这么一大段又凄凉又甜蜜的日子啊!(感动地流下泪)叫你想想忍不住要哭,想想又忍不住要笑啊!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滑落下来。愫方,这个在旧礼教里默默承受的孤独者,犹如一块海绵,吸尽了生活的苦和累,却始终面带微笑,逆来顺受。或许在最深的苦中,她早已忘却什么是苦。她无私地爱着一个也许并不值得她去爱的男人,她的内心因为爱的付出而倍感快乐。她希望曾文清能冲出曾家的牢笼,寻找自己的幸福,她甘愿为曾文清伺候他的父亲,照料他的孩子,保管他的字画,喂养他的鸽子,她甚至“连曾文清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为着他所不爱的也都还是亲近过他的!“看到别人快乐,你不也很快乐?”这就是愫方的处世哲学,这是何其深沉的爱啊!
  三、愫方的真,集中表现在她的“韧”上
  愫方并不是柔弱的小女人,她是坚强并有韧性的。她对所有人都抱以示爱的态度,用爱去面对她生命中所遭遇的每一个劫数。明明知道曾家是个牢,仍鼓励文清一去不复返,自己却不同行,真正的原因不是怕诸如拖累文清等,而是愫方长久以来形成的东方女性的道德感,她把希望寄托在她所爱的人的复活上,为此她宁愿牺牲自己,以自己一生的幸福为代价!
  剧中人类学家袁任敢说“北京人”是人类的祖先,也是人类的希望:“那时候人类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喊,不怕死,也不怕生,他们整年尽着自己的性情,自由地活着,没有礼教来拘束,没有文明来捆绑,没有虚伪,没有欺诈,没有阴险,没有陷害,没有矛盾,也没有苦恼,吃生肉,喝鲜血,太阳晒着,风吹着,雨淋着,没有现在这么多人吃人的文明,而他们是非常快活的。”然而多年来,在文明和礼教的捆绑下,在虚伪和欺诈的囚笼中,心地晶莹如玉的愫方忍辱负重地生活,早已忘却了自己的存在。
  愫芳对瑞贞说过,或许有一天她会离开曾家,那就是“天塌了”的那一天。痴情的愫方以为,曾经赌咒发誓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曾文清,是绝对不会再回到这个家的。愫方把所有的希望放在曾文清的身上,曾文清就是她的天。然而曾文清“只是一个生命的空壳”,跟他的无可救药的怯懦一样,他的无处不在的颓废,种种对生活的厌倦和失望甚至使他懒于宣泄心中的苦痛,懒到他不想感觉自己还有感觉,他的灵魂里,已经失去了精神的追求。他终是一个在曾家牢笼里待太久而失去飞翔翅膀的老鸟,在外出不久后又灰溜溜地回到了曾家。文清的归来使得愫方彻底绝望,她的天塌了!愫方终于悲愤地发出“多少的事情是要拿出许多痛苦才能买个明白啊”的感叹!当一切希望和寄托化为灰烬,愫方不得不重新寻找活着的意义。最后,坚韧的愫方决绝地选择了与瑞贞一起出走,给灰暗的全剧带来一抹希望的亮色。
  虽然曹禺在《曹禺选集·后记》中提及:“写《北京人》时,我的诅咒比较明确些了,那种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是早晚要进棺材的!他们在争抢着寿木。而这个人世,需要更新的血液和生命。”但我更愿意把《北京人》看作一部表现女性觉醒和追求人生价值的颂歌。作者紧紧抓住“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一命题,既表现了曾文清从“人”蜕变为“生命的空壳”这一时代悲剧,又刻画了愫方从隐忍到觉醒的心路历程。《北京人》对人的生活的内在神韵与诗意的挖掘,是曹禺追求已久的由“戏剧化的戏剧”向“生活化(散文化)的戏剧”的转变,也是曹禺“走向契诃夫”宿愿的实现。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愫方,这株生长在残垣颓墙中的幽兰,终于以其自身的觉醒,吐露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其他文献
摘 要:关于后四十回的作者,红学界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从对文本的分析入手,可以看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绝非出于一人之手。其中的重复错乱自不必说,最为重要的是红楼梦中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在后四十回中几乎被完全颠覆了。贾政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他家庭关系的转变,则是他性格前后矛盾的最好证明。  关键词:贾政;人物形象;人物关系  作者简介:赵璠(1988.8-),女,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摘 要:本文通过层层递进分析的手法,对《白菜汤》中的农妇:从现实、处境、精神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借此揭露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生存现状的苦痛,同时,侧面反映出社会底层的强韧的蒲草精神。  关键词:孤苦;无依;底层生存;蒲草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快乐与悲伤,本是人类最普通不过的情感,然而,细想下来,
摘 要:陈染作为女性主义写作的重要代表,以个人化的女性视野关注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笔触细腻敏感而富于自觉意识,突显了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抗争以及女性纯粹存在的追求,然而在凡尘世俗中女性主义理想无从实现,只能以孤独的姿态行走在自己内心的世界。  关键词:陈染;女性视野;孤独;菲勒斯中心  作者简介:陈佳佳(1987.9-),女,汉族,湖北黄冈人,云南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
摘 要:说起曹洞宗与日本的渊源,一般都会想到道元禅师,然而在道元传禅350多年前,有一位名为瓦屋能光的日本留学僧来华学法,皈依曹洞门下,而后又定居益州传法,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将曹洞宗传回日本,而其本身也被湮没在历史当中。本文通过对瓦屋能光相关史料的归纳梳理,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抽丝剥茧,希望能揭开瓦屋能光这位曹洞宗史上最初的日本僧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瓦屋能光;曹洞宗;洞山;益州  [中图
摘 要:马尔库塞通过对现代物质文明的反思与批判,揭示出现代物质文明是对人性压抑的文明,随后从劳动者、劳动动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方面分析了现代物质文明对现代人的异化。最后,他提出建立非压抑性文明来消除异化。  关键词:异化;压抑;现代物质文明  作者简介:崔志奇(199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辽宁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
在自己设计的气派办公室拍照,梁文昌显得特别自信。梁文昌出生在广东湛江的小渔村,两度放弃“铁饭碗”,靠自己打工筹齐10多万元学费,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他1995年来到武汉,出任香港一装饰公司驻汉设计总监,3年后组建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开起装饰公司。2002年转战家装市场损失上百万,如今他用80万元装修打造公司新形象,回归工程装修。  打工赚得10多万学费  1990年,中学美术老师梁文昌不顾家人
摘 要:程朱理学的盛行,导致了明清两代对女性地位前所未有的压迫。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也存在着一些相对而言为妇女申辩的文学作品。其中,“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一系列短篇小说成就尤其突出。由于“三言”“二拍”中有着大量勇于冲破封建制度的牢笼,敢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因此在女性主义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从婚前、婚内、婚后三个方面,着重探明“三言”“二拍”中
摘 要:对于“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在酒楼上》,以往的研究大都偏重于思想文化、精神内涵方面的研究,而对这篇小说的叙事形式,尤其是空间叙事的功能方面重视得不够。通过研究发现,这篇小说里酒楼这一重要叙事的空间意象,不仅为“说/被说”叙事模式的开启提供了重要基础,为吕纬甫提供了自我独白的叙述场所,也为客观事情的讲述转化为对“灵魂的深”的探寻提供了有力的精神空间。作为酒楼一部分的窗户,不仅在物理上分隔了酒
摘 要:骚怨情怀是一种哀怨忧伤的感情基调,是士阶层在面对失意贬谪的人生境遇时的一种心理状态。自屈原以来,骚怨情怀的体现在历代有类似经历的文人的文学作品中,柳宗元“深得骚学”。他不仅是对屈原的“骚怨传统”的继承,更是影响了后世。“骚怨情怀”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环,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也有所体现。  关键词:骚怨情怀;柳宗元;感情基调;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他不以追赶时代潮流为其文学创作的根本,而且还常反其道而行,一直执拗地坚持着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和文学理想,以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进行着文学创作。文学史家在书写文学史时,对张炜有多重归属,很难把他纳入一个思潮,但张炜在创作中一直坚守着“乡土”这一理念,并贯穿着他文学创作的始终。  关键词:张炜;文学思潮;乡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