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课”不可缺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开大学研究生方涛快要毕业时,立志读博士。可是,他的妈妈刘娥坚决反对。做家长的哪个不望子成龙?为什么刘娥这么“另类”,要阻拦儿子的前程?
  原来,刘娥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大的儿子高分低能,书越读越“呆”,心中没有别人,不会与人相处,用读书来逃避社会,如果这样读下去,岂不成了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于是,刘娥决定给儿子补上人生这门大课。她劝说儿子回到母校中学,当一名不要工资的见习老师。在妈妈的鼓励下,经过3个多月的练习,过去从不敢讲课的方涛登上讲台。从此,方涛变得懂事多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由于教学出色,一年后,方涛被评为学校年度优秀教师。在母亲刘娥的心里,儿子这样才算真正走上成才之路。
  这个真实的故事在令人感动之余也引人深思:我们的家长一心盼着孩子考得高分、上好学校,是否想过怎样为孩子上好“人生大课”?老师们看到学生考上大学、研究生,以为万事大吉,是否想过学生有没有责任心?是否懂得关心他人?会不会与人相处?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
  不可否认,现在的教育在过分注重智力因素、过分注重分数和名次的同时,相对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些学生虽已成年,可心理素质还像个小学生,幼稚而脆弱。
  上世纪末,美国“虚拟大学”初露端倪时,许多人担心学生都到网上读书,将来上传统大学的人会越来越少。但教育学家断言,传统大学不可能被虚拟大学取代,因为,传统大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会学生怎样与人相处,这正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
  不仅教给学生书本知识,而且教会学生与人相处的本领,教给学生参与竞争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才有希望。
   (来源:《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有机渗透知识文化教学、运用案例分析法开展交际文化教学和运用对比分析法开展文化教学三方面探讨了以文化教学为载体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文化教学;措施策略    目前的高中英语教育仍然存在着传统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方法和长期封闭状态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只注重语言系统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运用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英语教育的教育价值,结果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