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不同受伤原因与脊髓损伤平面及损伤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选取在我院康复医学科及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221例,分析其受伤原因,同时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 ASIA)标准评定患者脊髓损伤平面及损伤程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21例脊髓损伤患者受伤原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跌倒伤、重物砸伤等.不同受伤原因造成的脊髓损伤平面不同,交通事故是造成颈段损伤的主要原因(占71.4%
【机 构】
:
530027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530027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530027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530027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受伤原因与脊髓损伤平面及损伤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选取在我院康复医学科及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221例,分析其受伤原因,同时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 ASIA)标准评定患者脊髓损伤平面及损伤程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21例脊髓损伤患者受伤原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跌倒伤、重物砸伤等.不同受伤原因造成的脊髓损伤平面不同,交通事故是造成颈段损伤的主要原因(占71.4%),高处坠落主要造成颈段及腰骶段损伤,跌倒伤主要造成颈段损伤,重物砸伤多造成胸段及腰骶段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具有相关性,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较颈段及腰骶段脊髓损伤患者更容易发生完全性损伤.本研究中不同原因所致脊髓损伤患者ASIA残损分级无明显差异,提示受伤原因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影响作用.结论 受伤原因与脊髓损伤平面具有相关性,脊髓损伤平面与神经缺损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各种受伤原因导致的脊髓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低强度( 16 Hz,90 dB)次声作用不同时间后对大鼠海马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因子( PSA-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组,次声作用组又根据次声暴露天数不同进一步划分为次声作用1d组、次声作用7d组、次声作用14 d组及次声作用21 d组.各次声作用组大鼠分别于相应次声干预结束后即日、7d、14 d及21 d时灌注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
全球范围内脑卒中造成的死亡在各类疾病造成的死因中位居第三位,缺血性脑卒中是中国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发现,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占总脑卒中的45.5%~75.9%[1].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功能康复过程中,除了运用促进神经再生的药物、传统的运动疗法和各种物理因子疗法外,人们还探索脑机接口、经颅磁刺激、使用生长因子、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等新型的治疗方法.要真正实现脑卒中后脑功能康
一、内脏器官肿瘤的物理治疗(一)毁坏法1.光动力学疗法采用卟啉类染料使肿瘤细胞光敏化,然后用激光照射,激光被肿瘤细胞选择性吸收而产生氧的毒性代谢物引起出血性坏死,肿瘤细胞被毁坏、死亡。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结合应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2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综合治疗组(综合组)和运动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均采用运动疗法,综合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对2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活动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吞咽功能障碍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脑血管病和颅脑外伤极易引起吞咽功能障碍,文献报道40%~73%的脑血管病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2],Lawrence等[3]统计1259例多种族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44.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处理时间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7日龄新生SD大鼠12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HI)组、6 h HBO组、24 h HBO组、48 h HBO组、72 hHBO组、1周HBO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应用HBO(2 ATA,1 h)进行干预1周.观察大鼠HI后15d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TUNEL法检测海马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108例脑出血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脑出血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康复病区治疗的10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详细记录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改良Barthel指数(MBI)、Brunnstrom分期等12项临床资料.治疗前、后疗效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可能影响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临床常见、多发病,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和电脑应用日趋普及,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对患者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均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针对CSA患者多给予扩管药物、颈椎牵引、电针等
目的 观察围针联合偏振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诊断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围针组、照射组和综合组,每组40例.围针组采用围针治疗,照射组采用偏振光照射治疗,综合组采用围针联合偏振光照射治疗.3组均分别于治疗后1,2和3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在治疗2周后综合组分别与围针组、照射组比较,疼痛发作频率及疼
平衡功能是人体重要生理机能之一,与步行速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均密切关联.相关研究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逐渐出现站立及行走晃动失稳、关节运动幅度减小以及韧带弹性和绝对肌力下降等衰退表现,特别是老年人平衡功能下降将直接影响其独立生活能力,严重时会导致跌倒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关于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的研究较多,如姚宝龙等[2]报道,长期运动能显著提高老年人群平衡功能,降低其跌倒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