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人不仅不集体主义,而且是非常个人主义的。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他们在集体主义的表现上这样突出呢?
对这次地震灾害关注多日之后,笔者发现有一种声音不仅是对日本人的误读,而且非常值得中国人警觉,这就是:不少网友在感慨、号召国人学习日本人的集体主义。
的确,大灾后的这几天里,日本人面对大灾难时表现出的超强秩序性的表现可圈可点,不少事情确实给人以集体主义之感。但应该说,很多人把日式集体主义理解得简单了。或者说,一些网友理解的日式集体主义,和日本人脑子里的逻辑实际上是很不一样的。
因为,日本人不仅不集体主义,而且是非常个人主义的。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他们在集体主义的表现上这样突出呢?
个人主义的日本人!
首先,我们看看日本人对自我的强调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记得一两个月前,日本媒体刚播出了这样一段颇有些惊世骇俗的采访——一位日本年轻人面对镜头,回答会不会为国捐躯时说:“国家如果要人为它死的话,这样的国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即使是这次大灾难中,也有中国网友发现:本想给日本人捐款,但联系到几个日本人后,得到的回馈却是:这是国家和保险公司的事情,并不太理解个人为何要“慷慨解囊”。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日本人视角。
前一段时间看过一个涉及中日美三国3500多位高中生的跨文化研究报告,年轻人之间的差异很让人感慨。有问题问道:“你最抱好感的人是什么类型的?”美日学生选择“主张自我的人”分别占58.1%和52.1%,中国学生只有18.5%。而选择“关心整个人类的人”,中国学生占70.3%,日本学生占47.5%,美国学生只占36.8%。虽然中国人总抱怨自己集体主义得不够,但事实是:中国学生的价值观最具集体主义色彩,而美日学生则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
“自我”怎么就成了“集体”?
但为什么“自我”的日本人在大地震中表现出十足的集体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其中的个案,会发现:这样普遍的集体主义,往往是出于对“每一个个体”的关心,而不一定是对“集体”这个概念的关心。
例如:一位住在仙台的台湾人,在灾后开车去东京,因为高速公路禁止通行,几百公里的路行驶得非常缓慢。但是没有听到一个喇叭的催促声,有的司机打个盹睡着了,后面的车居然没有一个人去叫醒他,而是有人帮打盹的司机把车挪到路边,其他的车照样开过去……
但是,如果我们从传统的集体主义出发,逻辑则不一样:怎么能让一个打盹的司机影响后面的“大多数”呢?凭着“集体大干个体”的逻辑,应该马上叫醒这个司机才对。这个事情的背后,实际上是打盹司机身后的“一群个体”在尊重和关心“另一个个体”,而没有集体大于个体的简单公式。
新集体主义精神!
日本人有没有集体主义,应该说是有的,但笔者之所以不赞同一些网友简单地号召国人学习日本人的集体主义,是因为这种号召并没有看到日式集体主义的背后,是以充分尊重个人价值为基础的。在我们的主流价值观还尚未充分重视个人价值,甚至有时尚未摆脱唱集体主义高调的时候,怎么能认可这种号召呢?
要实现真正的集体主义,就要先培养个人主义精神。新集体主义,应是以个体价值实现为着眼点、从个体的权利本位出发的集体主义。
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责任编辑:诸葛晓岚
对这次地震灾害关注多日之后,笔者发现有一种声音不仅是对日本人的误读,而且非常值得中国人警觉,这就是:不少网友在感慨、号召国人学习日本人的集体主义。
的确,大灾后的这几天里,日本人面对大灾难时表现出的超强秩序性的表现可圈可点,不少事情确实给人以集体主义之感。但应该说,很多人把日式集体主义理解得简单了。或者说,一些网友理解的日式集体主义,和日本人脑子里的逻辑实际上是很不一样的。
因为,日本人不仅不集体主义,而且是非常个人主义的。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他们在集体主义的表现上这样突出呢?
个人主义的日本人!
首先,我们看看日本人对自我的强调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记得一两个月前,日本媒体刚播出了这样一段颇有些惊世骇俗的采访——一位日本年轻人面对镜头,回答会不会为国捐躯时说:“国家如果要人为它死的话,这样的国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即使是这次大灾难中,也有中国网友发现:本想给日本人捐款,但联系到几个日本人后,得到的回馈却是:这是国家和保险公司的事情,并不太理解个人为何要“慷慨解囊”。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日本人视角。
前一段时间看过一个涉及中日美三国3500多位高中生的跨文化研究报告,年轻人之间的差异很让人感慨。有问题问道:“你最抱好感的人是什么类型的?”美日学生选择“主张自我的人”分别占58.1%和52.1%,中国学生只有18.5%。而选择“关心整个人类的人”,中国学生占70.3%,日本学生占47.5%,美国学生只占36.8%。虽然中国人总抱怨自己集体主义得不够,但事实是:中国学生的价值观最具集体主义色彩,而美日学生则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
“自我”怎么就成了“集体”?
但为什么“自我”的日本人在大地震中表现出十足的集体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其中的个案,会发现:这样普遍的集体主义,往往是出于对“每一个个体”的关心,而不一定是对“集体”这个概念的关心。
例如:一位住在仙台的台湾人,在灾后开车去东京,因为高速公路禁止通行,几百公里的路行驶得非常缓慢。但是没有听到一个喇叭的催促声,有的司机打个盹睡着了,后面的车居然没有一个人去叫醒他,而是有人帮打盹的司机把车挪到路边,其他的车照样开过去……
但是,如果我们从传统的集体主义出发,逻辑则不一样:怎么能让一个打盹的司机影响后面的“大多数”呢?凭着“集体大干个体”的逻辑,应该马上叫醒这个司机才对。这个事情的背后,实际上是打盹司机身后的“一群个体”在尊重和关心“另一个个体”,而没有集体大于个体的简单公式。
新集体主义精神!
日本人有没有集体主义,应该说是有的,但笔者之所以不赞同一些网友简单地号召国人学习日本人的集体主义,是因为这种号召并没有看到日式集体主义的背后,是以充分尊重个人价值为基础的。在我们的主流价值观还尚未充分重视个人价值,甚至有时尚未摆脱唱集体主义高调的时候,怎么能认可这种号召呢?
要实现真正的集体主义,就要先培养个人主义精神。新集体主义,应是以个体价值实现为着眼点、从个体的权利本位出发的集体主义。
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责任编辑:诸葛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