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模型与Gabor小波的人脸对齐

来源 :计算机应用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基于Gabor小波的人脸特征点跟踪算法与基于统计模型的主动外观模型AAM人脸特征点定位方法结合起来,实现视频中人脸的自动对齐。先利用Gabor小波进行特征点跟踪,其结果作为AAM的初始形状。利用AAM的全局形状和纹理信息作为约束,对Gabor小波的局部跟踪错误进行校正。实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喉及气管切割伤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提高伤者生存率。方法总结分析11例伤者的致伤原因、伤情及复合伤等情况。结果本组死亡3例,另3例伤者术后即苏醒,5例伤者术后12~18h苏醒
在飞行时间谱仪测量中子能谱的基础上,利用^238U裂变电离室测量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25.5MeV中子注量率。为验证该裂变电离室测量快中子注量率的可靠性
提出了一种用于非均匀光照条件下人脸识别的光照补偿算法。该算法通过在对数域计算2维Arm lets多小波变换来实现人脸光照补偿,然后直接在对数域进行人脸识别。在Yale B人脸库中与其他光照补偿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误识率仅为0.18%,优于现有的其他算法。
目的调查分析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对护生素质培养的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护生对双师型教师及普通教师的评价,了解二者对护生的不同影响。结果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双师型
目的评价临床触诊、B超及PET—CT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临床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别行PET—CT、B超、临床触诊检查,结合术后病理。比较PET—CT、B超及
针对已有的移动自组网中QoS路由协议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超立方体的虚拟动态骨干网模型以支持QoS组播通信。该模型具有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的特性,而这两种特性是在移动自组网中提供QoS保证的重要前提。基于该模型又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逻辑位置信息的QoS组播路由算法:自路由,模拟结果显示该算法性能良好,具有延迟小、抖动小、容错性强的特点。
研究了卷板填充排样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递归排样的优化算法。算法使用水平剪切线将卷板分层,每层的宽度和卷板宽度相同,高度和层最左端的主毛坯高度相同;通过调用递归过程确定卷板中层的排列,为各层选定主毛坯,并确定毛坯的排列方式;采用分支定界技术缩小搜索空间。实验结果说明该算法比文献中最近报道的几种算法都有效。
研究了异丙氧基杯[4]冠-6(简称iPr-C[4]C6)/正辛醇的萃取性能,主要考察了酸度、模拟高放废液对萃取铯离子以及主要锕系元素和锝的影响,初步研究了辐照剂量对iPr-C[4]C6/正辛
针对H.264在多块运动估计中全搜索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空间频率特性来预测运动估计的宏块划分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图像质量和码率的情况下显著地减少了运动估计计算复杂度的24%~5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肾实质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复查证实的肾实质小占位性病变(≤3cm)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33例中18例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