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味如食核桃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u_0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文森所著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一本理论性较强的书,平易处多浅近,艰涩处多渊深。古人读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感觉读此书,有食核桃的味道。用力打破坚硬的外壳,露出褐色皮包裹的果仁,放到口中慢慢咀嚼,清香散发出来,营养进入体内,智慧渐渐生成。所谓健脑益智,食核桃如此,读此书亦如此。反复研读思考,联系实际揣摩,渐明其理。
  教师的核心素养,既有学科知识的丰厚蕴藏,也有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熟练把握,如此教师在教学中才游刃有余。
  在网上见过粉笔板书工整如字帖,信手画中国地图如真地图,不用圆规徒手画成正圆,那都是教师的学科素养。深爱教学,一手绝活,信手拈来,肯定让学生迷恋,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教师素养的魅力。
  教育智慧来自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来自对儿童心理的深入研究。教师通过读书学习,反思教学,不断提升理论修养。
  《知识的育人价值与精神意义》一节,让我们重新审视教材的知识内容和内在的育人因素,审视我们的教学是否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和精神意义。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要从知识导向走向素养导向。所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进入学生情感、灵魂深处,触动学生内心,内化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如此才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
  基于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重建教学关系,真正落实以学定教,实现少教多学、不教之教、教学相长,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我利用影音教学素材充实课堂,下载《经典咏流传》的同名歌曲。学生欣赏哼唱,感受到诗词吟唱的魅力,为母语文化所感动,更热爱中华经典诗词,学习语文、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高涨。
  完整的学习是素养形成的途径和渠道,包括阅读、思考、表达,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原生态学习。原生态的学习指的是学生积极运用原始的经验、思维、情感的学习,即个性化解读的学习。原生态的学习体现学生真实的思维。教师的教学要更多地向完整的学习、原生态的学习靠拢,让学生有兴趣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表达,体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进行创新的写作。教师要摆正地位,不要过多地“指导”,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孩子的“奇思妙想”可能就是极其宝贵的智慧和创造的火花。
  原本以为,课堂教学活动必定以教材为中心,忠实全面地教好教材的内容。阅读《教材的意义与作用》這一节,我对教材又有了新的认识。教材毕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我们必须依据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要跳出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补充。这在语文教学上尤为突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绝不局限在课本之内,而应该努力将视野向课本外延伸,向生命中的真、善、美延伸。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课堂。联系生活识字,感悟生活写话,运用成语格言,将生活与语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语文的广阔,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
  五年级课文《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作者詹姆斯是美国人。这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美国人特别讲道理,守规则。其实,鲈鱼是一种美味的鱼,在中国古诗中早就出现了。“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由鲈鱼的鲜美,想到渔者打鱼的辛酸危险,关心苍生疾苦,诗句更是言浅意深,唤起怜悯。中国人情思深远,诗词隽永,更胜一筹。
  “大语文教育”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要研究好语文教材,研究好课程标准,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情境化策略》一章对情境化的意蕴,包括情境化的理论依据、情境化的教学价值、情境化的特质与要求做了全面的剖析。知识只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要设法导入新课,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今天看来,创设情境不仅着眼于课堂效果,更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要根据课型、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探索研究知识,在学习活动中提高核心素养。但是,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教学情境,都要抓住教学情境的实质和功能,即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深度化策略》一章强调学生的学习深度,对文本透彻理解,思维向纵深发展,指向事物的本质。而要落实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深入浅出,做好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简约教学,目标简要得当,学生学习起来精力集中,便于深入进去。一节课教学目标多而杂、面面俱到,反而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板块式教学,分目标、分板块进行教学,教学目标明确集中,复杂的教学设计变得相对简单。钻研学科的精神文化,用学科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去打造学生的学科素养,用学科特有的魅力和美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才是课堂教学应有的深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如一颗核桃,坚硬的外壳已打开,核桃仁咽下肚中,以消化吸收为进行时,以营养健康为将来时。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信县金阳街道张黄小学)
  投稿邮箱:731836457@qq.com
其他文献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位老人,一堂语文课。这位老人,就是被于永正称为语文教坛“怪才”的支玉恒老師。可是听过支老师课的人,抑或看过支老师教学实录的人都知道,他的课一点都不“怪”,也算不得“奇”,而是出人意料的“简”、深入人心的“实”、摄人心魄的“真”。  【片段一】《古井》教学片段  生:我不懂“歉意”是什么意思。  师:请你把课文那句话读出来。  生:“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老
期刊
鼻出血行鼻腔填塞、鼻腔外伤、鼻部手术后的患者常规使用抱枕、棉被、衣物、枕头作为靠垫,以达到舒适、减轻疼痛的目的.但以上物体体积大、稳定性差、不能较长时间使患者处于舒适半坐卧位的状态,而影响了术后患者对自己病情康复的信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我科多年临床实验、应用和总结,制作了一次性输液袋靠垫,供各位同仁参考和使用。
期刊
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百分数的意义”是一节非常经典的课例。笔者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课例2012年曾参加“江西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活动,荣获省级特等奖。这种经典课例应如何进行传承和突破呢?多年来,笔者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实践,有了新的体会。  【教学思考】  教学前我们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知道百分数,并且能正确认读百分数,只是百分号的写法不规范,所以不用专门进行读写百分数的教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剖宫产术产妇围术期焦虑心理,以便对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择期行剖宫产术的IVF-ET孕妇40例为观察组,同期因漏斗骨盆、羊水少等原因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应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两组产妇在剖宫产术术前1天、术前1h、术后3d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前1d、术前1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RCA)法提高手术室内镜清洗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1 898例内镜器械清洗资料,应用RCA法分析清洗缺陷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收集应用RCA法后内镜器械清洗资料2 130例与应用RCA法前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RCA法应用前重复清洗器械数112例(5.9%),零配件暂缺24例(1.3%),器械报废18例(0.9%).用RCA法后重复清洗器械数45例(2.1%),零配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注射用帕瑞昔布钠(商品名:特耐)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用0.9%氯化钠溶液溶解后为无色澄明液体或淡黄色液体,适用于手术后疼痛的短期治疗。临床工作中发现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帕瑞昔布钠注射液,在更换药物时输液管内出现白色混浊物。现介绍如下。
期刊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1].关键词:护理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目的 探讨SFA干预法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9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便秘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入SFA干预法.比较两组患者便秘情况、住院期间在排便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以及排便后的舒适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便秘发生率、缓泻剂和开塞露的使用率分别为27.27%,25.00%,2.27%,均低于对照组的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