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内潜力最大、配套最完整、水暖名牌企業最集中的产业集群,南安水暖厨卫以打造全球水暖产业产销中心为目标,力争到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图为英都镇一家水暖企业生产车间一角。
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南安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大力开展“创新发展系列年”活动,实施“创新发展十项行动”,加快建设海西现代创业创新型经济强市,着力凸显南安在全省、泉州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特色经济是县域发挥比较优势、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有了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县域经济才能不断壮大。近年来,南安坚持走“产业、生产基地、市场”联动发展道路,培育形成了石材、水暖等一批特色产业。然而,南安人有着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十二五”开局之年,该市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进一步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基地为载体,着力提升发展五大工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五大特色优势产业
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近年来,南安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跨越性转变,产业发展出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石材陶瓷、水暖厨卫、鞋服轻纺、机械装备、光电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
为科学引导和推动产业良性发展,该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别对五大产业提出建设发展目标。石材方面,以打造国际石材产业总部基地为目标,推动石材产业向工艺制造、建筑装潢等创意设计高端环节发展;水暖厨卫方面,以打造全球水暖产业产销中心为目标,推动水暖厨卫向卫浴洁具、卫生厨具一体化发展;鞋服轻纺方面,以提高产业关联度、企业协作度及延伸产业链为重点,促进鞋服轻纺业整合优化;机械装备方面,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向高端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光电信息方面,以光电信息产业基地为载体,尽快构建完整的光电信息产业链。这些目标量化为产值,就是到2015年,力争石材陶瓷、水暖厨卫、鞋服轻纺、机械装备四个产业产值均达500亿元,光电信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除五大产业之外,该市还将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鼓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增资扩能,壮大规模以上企业群体,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5年全市实现产值超亿元的核心企业300家,超10亿元以上企业30家、超50亿元5家。与此同时,南安还将下大力气扶持上市后备企业改制上市,力争到2015年全市上市企业达1520家,打造资本市场的“南安板块”。
打造新型现代服务业
在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南安在注重培育五大优势产业的同时,还将在用好用活现代服务业这个“1”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该市将坚持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打造新型现代服务业,丰富完善该市现代产业体系。
到2015年,该市将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的新突破。金融保险、工业设计、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型服务业将随着该市制造业的迅速崛起而得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以及观音山、火车站等物流园区建设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实现物流业增加值80亿元。商贸购物、宾馆餐饮、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不断提档升级,加快社区服务业市场化步伐,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亿元。旅游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快,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
走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和县域经济的不断壮大,品牌建设成为南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巩固提升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中国水暖城、中国粮食城、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的规模档次,办好石材博览会、泵阀水暖交易会、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等专业会展,南安在大力实施品牌强市战略上动作频频,目的只有一个: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实施自主品牌发展战略,树立品牌集群形象,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到2015年,该市将在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品牌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驰名商标总数达120件、省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总数达360件,继续保持全国品牌十强优势,进一步提高南安产品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
可持续发展是南安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该市将着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重视引进、应用先进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循环型产业、循环型企业、示范性工程、节能工程,推进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此外,该市还将抓好再生资源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提高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率,并狠抓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泉州晚报》
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南安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大力开展“创新发展系列年”活动,实施“创新发展十项行动”,加快建设海西现代创业创新型经济强市,着力凸显南安在全省、泉州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特色经济是县域发挥比较优势、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有了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县域经济才能不断壮大。近年来,南安坚持走“产业、生产基地、市场”联动发展道路,培育形成了石材、水暖等一批特色产业。然而,南安人有着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十二五”开局之年,该市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进一步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基地为载体,着力提升发展五大工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五大特色优势产业
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近年来,南安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跨越性转变,产业发展出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石材陶瓷、水暖厨卫、鞋服轻纺、机械装备、光电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
为科学引导和推动产业良性发展,该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别对五大产业提出建设发展目标。石材方面,以打造国际石材产业总部基地为目标,推动石材产业向工艺制造、建筑装潢等创意设计高端环节发展;水暖厨卫方面,以打造全球水暖产业产销中心为目标,推动水暖厨卫向卫浴洁具、卫生厨具一体化发展;鞋服轻纺方面,以提高产业关联度、企业协作度及延伸产业链为重点,促进鞋服轻纺业整合优化;机械装备方面,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向高端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光电信息方面,以光电信息产业基地为载体,尽快构建完整的光电信息产业链。这些目标量化为产值,就是到2015年,力争石材陶瓷、水暖厨卫、鞋服轻纺、机械装备四个产业产值均达500亿元,光电信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除五大产业之外,该市还将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鼓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增资扩能,壮大规模以上企业群体,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5年全市实现产值超亿元的核心企业300家,超10亿元以上企业30家、超50亿元5家。与此同时,南安还将下大力气扶持上市后备企业改制上市,力争到2015年全市上市企业达1520家,打造资本市场的“南安板块”。
打造新型现代服务业
在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南安在注重培育五大优势产业的同时,还将在用好用活现代服务业这个“1”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该市将坚持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打造新型现代服务业,丰富完善该市现代产业体系。
到2015年,该市将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的新突破。金融保险、工业设计、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型服务业将随着该市制造业的迅速崛起而得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以及观音山、火车站等物流园区建设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实现物流业增加值80亿元。商贸购物、宾馆餐饮、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不断提档升级,加快社区服务业市场化步伐,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亿元。旅游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快,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
走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和县域经济的不断壮大,品牌建设成为南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巩固提升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中国水暖城、中国粮食城、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的规模档次,办好石材博览会、泵阀水暖交易会、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等专业会展,南安在大力实施品牌强市战略上动作频频,目的只有一个: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实施自主品牌发展战略,树立品牌集群形象,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到2015年,该市将在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品牌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驰名商标总数达120件、省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总数达360件,继续保持全国品牌十强优势,进一步提高南安产品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
可持续发展是南安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该市将着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重视引进、应用先进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循环型产业、循环型企业、示范性工程、节能工程,推进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此外,该市还将抓好再生资源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提高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率,并狠抓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