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景教学初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a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就教学容量来说,总是有限的。但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一、观看音像,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已经证明:学生带着兴奋感去学习,不仅可以使其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智力和潜能。如语文教材中的写景散文,学生仅凭想象,有时体味不到其中的真谛。作为教师就有责任编制一些“教学软件”,设计信息交流的艺术桥梁,寓教于音像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让学生真正体味出散文的自然美与人情美。
  我在教学《校园交响诗》一文前,剪辑了一些关于“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之类的录像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和朗读,做成课件。教学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如临其境,真切感受到小学生活的生机盎然与绚丽多姿,然后再引导學生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一种愉悦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不但能感受回忆小学生活的多姿多彩,而且体会出作者优美的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意。一节课结束,学生轻松愉快地把握了文章主旨,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背诵课文。
  二、跳出课堂,展示自我,创设合作交流情境
  小学语文课里有不少文章是蕴含着深情厚谊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含的深情?这时候教师就要跳出课堂,把课文与生活相联系起来。比如,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对母亲较有感情,却对父亲颇多怨言,比较难以理解课文里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自己的父亲,然后讲述了我父亲和我的小故事。通过我这个故事,学生们很快挖掘出父亲对自己的爱是深沉的。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会。
  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合作交流情境,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健康个性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学习;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平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情境中张扬个性。如在教学《自相矛盾》这一课时,因为全文就一段话,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比较这段楚人说的话的异同点,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合作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音乐、激情的朗读,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表面上看,音乐与语文课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音乐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能给人以丰富的的美感,往往令人心驰神往。音乐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打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内心的感情共鸣,课堂上选用音乐,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渲染出一种良好的氛围。如教学《怒吼吧!黄河》,播放《黄河大合唱》;教学《秋天的怀念》,播放《母亲》。这些歌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让他们感悟课文的内容。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训练自己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授课水平,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激情荡漾,让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走进文学,爱好文学。我在教诗歌或抒情散文时,总是在课前反复朗读或背诵课文,配上音乐用激情的朗读或背诵来感染学生。如教《山海关》时,我在缠绵悱恻的二胡曲《江河水》的音乐背景中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到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去体会那种“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的岁月生活况味。这种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情感能力的养成起着有效的刺激和催生作用。平时由于我配上音乐的范读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有感情了。
  四、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表演情境
  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能让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我请几位学生到讲台现场给全班同学表演秦王骗璧的动作,蔺相如机智的样子,廉颇不服气的神态,从而调节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进入课文的角色中去。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让学生做出两小儿的讥笑、孔子的无可奈何等表情。通过这样的表情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把课文中的文字变成可见的情景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的竞赛热情
  一般学生总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在课堂上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学习法,利用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学生在这种紧张的情境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亲和力的过程。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力求创设与课文基调相一致的情境,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奠定感情基调,通过动情的体验,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当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于“美”的憧憬、急于领略美景的期待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望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主动去采撷珠宝。这样,语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实实在在的参与,就没有扎扎实实的知识,更不会获得相应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重点难点,找准“支点”,创设最佳的情境,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讓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真正发挥情境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为了追求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位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需要十分重视对课堂教学把控,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植根于动手操作、实践探索,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幫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学会数学学习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数学素
期刊
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近几年的小学体育课程在改革浪潮中百花齐放,特别是课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所以,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教学也就无从谈起,相反,养成了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来抓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要想立足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的思想或文化。而这种独特的思想或文化的历史沉积,背后却是存在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在辛勤的劳动。  但在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或十二年中小学教育中,本人感觉非常缺乏人本教育的思想。即无论学生学习能否接受,都必须升学,否则则浪费了义务教育经费。但这种做法确使得大多教育工作者因面对良莠不齐的学生而造成教学方法或手段束手无策的窘况。  面对现在知识
期刊
一、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思考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对于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去克服这些障碍,使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
期刊
一、提出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写话提出的三条具体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但从平常的实际教学来看,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学生在写话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大部分的学生对写话兴趣不高,不知从何入手,产生依赖家长或他人心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主要是让同学们形成以小組为单位竞争学习,以班级为集体的共同发展模式,有小组优秀的小目标,有班级辉煌的大追求,有个人梦想的好平台。起初,孩子们觉得有点小儿科,都不是特别积极的参与,如何让孩子们认可这种模式并积极配合成了我接上新班级要思考的重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处处要有规则,人们遵守规则,生活才有秩序,否则就会乱成一锅粥。  第一,制定规则,做到人人都守规则
期刊
2008年山西省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本次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方式,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面貌,同时对师生的角色转换都有明确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总结了以往的课改经验,围绕有效教学理论,借鉴一些先进学校的课改模式,结合学校的发展现状,充分听取了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通过晋中市教育局尹宏伟老师等的倾力指导,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双层次问题式导学法”。 2010年9月,
期刊
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或小蕾初绽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花的海洋中有几棵“无精打彩”或“半萎半枯”的小花。是任其自然,还是多费心思去探究如何让他们融入花海中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认真仔细的揣摩学生心理,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有学生无精打彩,是认为体育课总是跑啊、跳啊、投啊等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枯燥乏味而又厌烦;而“半萎半枯”则主要
期刊
一、案例背景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来琅琅上口,这是诗歌的共同特点。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子们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富童趣,怎样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诗中儿童特有的心理,进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是这篇课文教学要解决的任务和目标。本课教学设计我试图通过以读为本,层层推进的方式让学生来感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快乐,体验
期刊
校本教研是一种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一定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把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它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是学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目前,校本教研在我国中小学中已经引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