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于2003年6月至8月在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的水分平衡观测场进行.利用微型蒸渗仪结合大型称重式土壤蒸渗仪测定了流沙、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90202015和403010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于2003年6月至8月在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的水分平衡观测场进行.利用微型蒸渗仪结合大型称重式土壤蒸渗仪测定了流沙、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3类样地的土壤蒸发;油蒿和柠条的蒸腾利用表面覆盖油毡的大型非称重式蒸渗池和气孔计测定;同时对降水量、流沙渗漏量、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沙漠人工植被区由于植被比较稀疏,土壤蒸发不受植株遮阴的影响,但不同样地的蒸发量是有差异的,样地和位置间的互作效应差异不显著;在沙漠
其他文献
患者,男,18岁.主因左眼被标枪扎伤4小时入院.入院前4小时上体育课时左眼被他人投掷的标枪扎伤,在当地医院简单处理后转来我院.入院查体:全身一般情况可,神清语利.右跟视力O.6
眼眶内侧壁因其厚度仅有0.2~0.4 mm,最为薄弱,遭受外力打击时最易骨折,常引起内直肌嵌顿,导致眼球内转不能和外转受限,产生复视.传统的眶内侧壁骨折复位从皮肤一眶缘整复入路,现将内直肌嵌顿1例报告如下。
目的分析剥脱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理与注意事项.方法观察12例剥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进程,2例行白内障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结果部分剥
目的探讨28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行Ⅰ期或Ⅱ期植入前房人工晶状体,随访3月~5年.结果28例术后矫正视力≥1.0者10眼,0.5
目的探讨巩膜阶梯状切口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43眼采用巩膜阶梯状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早期以角膜曲率计测量及验光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并随机与常规的角膜缘切口对照.结果巩膜阶梯状切口组术后3天平均角膜散光(3.02±1.62)D,术后3月(1.21±O.98)D.对照组(4.78±2.21)D和(2.99±1.36)D.2组比较(t检验,P<0.05).术后1
眼球穿孔伤是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在眼球穿孔伤中以角膜穿孔伤为第一位,现将我科1996~2000年间收治儿童角膜穿孔伤30例分析如下.
目的观察兔PRK术后角膜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lls,LCs)的变化,以及眼局部应有皮质类固醇对LCs的影响.方法应用ATP酶染色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PRK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上皮各区域LCs的分布、密度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PRK术后第1~7天角膜中央区基质层有炎症细胞浸润.术后第5天双眼角膜中央区上皮有LCs出现,密度逐渐增加;角膜周边区和旁中央区上皮LCs密度也逐渐增加,
简要介绍了C2密码的概念,依据参考文献分析了针对C2密码的攻击方法,并为相关安全风险的防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的探讨睫状环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5例(6眼)因抗青光眼手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而诱发的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在以角膜缘为基底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