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无公害结球甘蓝的高产栽培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球甘蓝别名圆白菜、洋白菜、包心菜、大头菜、高丽菜,莲花白等。属于甘蓝的变种,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本文总结了无公害食品结球甘蓝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生产挡案等技术要求。
  【关键词】无公害结球甘蓝;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
  1.结球甘蓝产地要求
  结球甘蓝产地要求远离“工业三废”污染,产地环境条件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要求。产地必须卫生清洁,地势平坦,水利条件便利,地块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对土壤的选择不很严格,但宜于腐殖质丰富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中种植。
  1.1温度
  结球甘蓝耐寒喜温和,生长适温为13~20℃,但在7~25℃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15~18℃生长最快。种子在2~3℃,可缓慢发芽,发芽适温为18~20℃,幼苗可忍耐-2~-5℃低温,秋甘蓝结球后短时间的-10℃外叶受冻,升温后可以恢复。甘蓝结球以17~20℃为最好,温度过高,质量下降,但耐热力比白菜强。
  1.2水分
  甘蓝要求充足的水分。一般在空气湿度80~90%,土壤湿度70~80%条件下结球最好。因为甘蓝叶片肥大且两面有气孔,根系分布浅,当土壤干旱时,生长受抑,外叶易脱落,地上茎伸长,不包球。尤其在结球期对水分要求更为突出,约占总需水量的70%。
  1.3光照
  光周期:长日照作物,在未春化时长日照对生长有力,光强:光强要求不高,比较耐荫。
  1.4土壤及营养
  结球甘蓝对土壤适应性强,适于在中性、微酸性土壤栽培,也可以忍耐一定的盐碱性。甘蓝喜肥,要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因其产量高,需肥多,早期尤其以N为突出,后期需K和P多。一般吸收比为3∶1∶4。
  2.品种的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高抗品种,应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结球甘蓝品种。如夏秋甘蓝的大部分生育期处于夏秋高温高湿季节,极有利于病虫滋生蔓延,所以需选择一些抗病性强、耐热、高产品种。
  3.播种前整地施肥
  结球甘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钾元素的需求量比较大,生产1000kg结球甘蓝需要吸收氮(N)5kg、磷(P2O5)2kg、钾(K2O)11kg。因此,栽培过程中的施肥量应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蔬菜作物需肥规律以及肥料效应而定,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一般种植前结合整地每亩地块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kg、过磷酸钙20kg、尿素10kg、硫酸钾25kg,施肥后要将地耙翻整平。
  4.栽培技术
  4.1栽培季节
  甘蓝适应性强,既耐寒又耐热,春、夏、秋均可露地栽培。多于春、夏育苗,夏栽秋收。开厢栽培,株行距1.4-1.5尺,密度2800-3200株/亩。
  4.2育苗
  甘蓝栽培都采用育苗移栽。2月下旬-4月初播种,4月下旬-6月初移栽,开厢栽培,株行距1.4-1.5尺,密度2800-3200株/亩。
  育苗床准备:
  (1)床土配制:选用近三年来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肥沃园土2份与充分腐熟的过筛圈肥1份配合,并按每立方米加N:P2O5:K2O为15∶15∶15的三元复合肥1kg或相应养分的单质肥料混合均匀待用。将床上铺入苗床,厚度约10cm。
  (2)床土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湿合,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9∶1比例混合,按每平方米用药8g~10g与4kg~5kg过筛细土混合,播种时三分之二铺于床面,三分之一覆盖在种子上。
  4.3定植和密度
  甘蓝和根系在土温5°C以上就开始活动,因此,春甘蓝在日平均气温达6°C以上时,便可开始定植。
  合理密植是增加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甘蓝适宜的营养面积应根据品种和生长期长短而定,每亩株数和株行距大致如下:早熟品种:33—40cm见方,每亩4000—6000株;中熟品种:45—50cm见方,每亩2500—3000株;晚熟品种:60—65cm见方,每备1500—1800株。
  4.4肥水管理
  甘蓝定植后需浇缓苗水,此时由于气温较低,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以利保墒并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的恢复和生长。进入莲座期,植株要形成强大的同化器官,吸收水肥较多,可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氮素化肥15—20kg,并充分供应水分,促进叶球生长。待叶球形成后,应控制浇水,防止裂开,利于贮藏。
  5.病虫害防治
  5.1病虫害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改善和优化菜田生态系统;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结球甘蓝有害生物的为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下,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结球甘蓝的目的。
  5.2物理防治
  5.2.1设置黄板诱杀蚜虫
  用100cm×20cm的黄板,按照30块~40块/667m2的密度,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诱杀蚜虫,一般7d~10d重涂一次机油。
  5.2.2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5.3药剂防治
  5.3.1甘蓝黑腐病
  症状:危害叶片、叶球;苗期发病子叶形成水渍状病斑,后渐蔓延到真叶,真叶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斑或细黑条;叶缘出现"V"形病斑,成株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形成叶斑或黄脉,叶斑由叶缘向叶内成"V"形扩展,坏死扩大,黄褐色;病菌蔓延到茎部和根部形成黑色网状脉,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除残株落叶,适时播种;合理浇灌,防止伤根伤叶,是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30分钟后,取出经降温后播种或催芽播种;或用50%代森胺200倍液浸种15分钟,洗净晾干播种;也可用链霉素1000倍液;金霉素10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0.4%福美双拌种。药剂防治,發病初期用1∶1∶200的波尔多液喷雾;抗菌剂“401”0.5千克加水300千克喷雾;45%代森胺800倍液喷雾;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喷雾;新植霉素或氯霉素4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托布津500倍液;50%敌菌灵500倍;50%多菌灵600倍-1000倍,75%的百菌清600倍-800倍液。以上药剂均在发病后及时喷雾,每隔7天-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即可。
  5.3.2甘蓝软腐病
  症状:待卷心菜包心后,茎基部或菜心内发生水浸状软腐 ,以后植株枯黄,外叶萎垂脱落使叶球外露。
  防治方法:一是翻晒土。定植前深翻土层18厘米-20厘米,多雨季节注意排水,实行沟灌,不用漫灌;阴天及中午不要浇水,要与葱蒜类作物轮作。二是防治传病媒介昆虫。三是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四是药剂防治。喷药时应注意喷洒接近地面的叶柄和根茎部,常用下列药剂,用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每隔7天-10天喷一次,连续喷2次-3次;链霉素或氯霉素4000倍液;抗菌剂“401”500倍-600倍液;敌克松原粉250倍-500倍液喷穴或喷雾。(下转第313页)
  (上接第287页)6.适时采收
  根据甘蓝的生长情况和市场的需求,陆续采收上市。在叶球大小定型,紧实度达到八成时即可采收。上市前可喷洒500倍液的高脂膜,防止叶片失水萎蔫,影响经济价值。同时,应去其黄叶或有病虫斑的叶片,然后按照球的大小进行分级包装。
  
  【参考文献】
  [1]孙鼐昌主编.蔬菜高产栽培技术丛书.
其他文献
电视文艺的元素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它将诉诸人们听觉的时间艺术和诉诸人们视觉的空间艺术综合起来,形成了多种艺术元素的兼容,形成了多种艺术元素构成整体的电视艺术。但因为
【摘要】本文论述了为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和提出森林培育的有效途径,为今后森林经营提出有效办法。  【关键词】森林经营;培育;分类经营;森林更新;采伐強度  要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就必须加强森林的培育,而培育方式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就要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确定合理的采伐强度和有效的更新方式。  1.实施分类经营  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森林经营,主观上仍然是以生产木材为主,但在
内容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的继承和发扬,需要实践经验和理性分析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运用高中生物学基础知识,对古诗词趣味性的研读,有利于增强古诗词的推广和继承的。  关键词:传统古诗词 生物学 生态学鉴赏  过去我们研读古诗词,总是在情感、精神层面的理解,缺乏理论性的分析和概括。这也使得古诗词往往成为文科生的“专利”和“特长”,而让理科生望而却步,兴味索然。然而在自然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可以试着
林场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并且森林分类经营是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因此在林区以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
【摘要】本文以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枝解析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林木和林分测定因子的全树冠叶量和单个枝条着叶量的预估模型,并对树冠内叶量的空间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树冠;枝条;叶量;模型;垂直分布  本文以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打破传统的研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林分条件(年龄、立地和林分密度)下的固定样地,采用枝解析方法,量化树冠内枝条和葉量的空间拓扑关系,构建了树冠的
内容摘要:《文学理论》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是破解最近三十年文学理论教学改革困境的历史选择。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信息化教学历经了精品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三种形态。当下文学理论信息化应当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在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MOOC建设与应用方面致力于“深度融合”。为此,深度融合要考虑理念转向:从供给侧到需求侧,注意三条路径:X-MOOC、
【摘要】我国果园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果树品种、种植模式和施药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病虫害发生频繁而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落果、次果及劣果,严重影响果品品质的同时,频繁粗放的化学防治以及落后的施药机具和施药技术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强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果园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果园施药环节劳动强度
【摘要】随着葡萄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对葡萄生产机械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为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葡萄机械化;埋藤技术  葡萄是我国水果生产的重要品种,改革开放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山东、河北、京津、辽宁、山西、吉林和河南等葡萄主产区,葡萄生产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随着葡萄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对葡萄生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可喜景象,更多教师愿意也敢于推陈出新,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在这一进程中,却有“推陈”失衡,“出新”偏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质化研究法等,试图通过分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乡村教师 建设 问题 对策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给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教育界及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的重大课题、方向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