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老式徘徊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文已去,贻害犹在”,这是诺奖得主、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对格林斯潘的评价。按照有些格老拥趸的逻辑,斯氏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
  老先生有每天清晨泡浴缸的习惯,曾對朋友笑称早晨的智商要比晚上高出20。以格老的智力水平,即使他在晚上思考经济走势,也不会太离谱。政客需要低利率,民意钟情大牛市,格老知道这是最硬的硬道理。理性与否,泡沫几何……可说?不可说?
  倾盆大雨中的小雨点永远不会认为自己要对水灾负责,但格林斯潘却不是小雨点。“顺势而为”,大抵不错,只难测何时成势、何时可为、何时可说,由是便也常常成为徘徊的根由。
  
  上海 孟樯
其他文献
不到千字的短文,必须修改,因为对东航云南分公司的第一个处理决定,在今早新闻播报中“出来了”,大意是:集体返航与天气无关,明显是“人祸”;东航开出罚单:当事飞行员暂时停飞,分公司总经理停职。而我昨天写的,是“如果”真是这样,“结果”将会那样。  看到解读这事件的若干文字。一篇题目为:“天空不和谐”根源何在?第二篇是:飞行员:维护利益不能违背道德底线;第三篇是:律师:纠纷中公司和飞行员都得不到好处。迄
与股市一样,楼市也是政策市,因此,各方非常迷信政府的行政力量。  房地产市场信息的混淆程度与争论之激烈可以与股市媲美。目前的争论聚焦两点,一是由王石“卖拐”引发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拐点论;二是由潘石屹百日剧变引发的对开发商大量倒闭的推测。2007年房地产上市企业年报现金流为负,引发更深刻的忧虑,谢国忠这位有名的资产价格乌鸦嘴表示,中国房地产商一半以上会破产倒闭。  本轮调控以来政府颁布数十道政策,核心
人们需要那些滋补灵魂的游记……我承认互联网能提供足够的旅游资讯,但以我使用GOOGLE地球的经验来看,它还是过于机械过于物理。  我拿到了一本《2007年美国最佳游记》,第一篇文章写的是“世界尽头”,作者在南极科考队工作,接到一个任务,运送12名俄罗斯科考队员和几吨给养到俄罗斯沃斯托克(VOSTOK)科考站去。沃斯托克是最接近南极点的科考站,建立于1957年,海拔1万英尺以上,最冷的时候是零下80
始于2010年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经过一年多的持续,目前进入了胶着状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房价处于微幅下跌的态势,但未显较大的松动,购房者和开发商形成了僵持对峙,呈现势均力敌之态,这时中央政府的政策走向是影响均衡最重要的砝码。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住建部等决策机构所透露出的信号显示,地方限购到期将延续,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存在放松的可能。   纵观2010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中央政府的调控思路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天才少年的成长轨迹,更可以看到他是如何获得一种国际性的艺术思维和逼人的才气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话用来指认周诗元的艺术经历和作品,想必大家一定不会反对。近日在建国中路一号美术馆开幕的《慧缘意象》周诗元摄影展,再一次让观众在惊叹声中,反思我们的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  今年二十出头的周诗元,从十六岁那年举办第一个摄影展以来,如今已经在国内外办了五次个展,通过他的作
中国至今没有摆脱政策市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救市或者不救,都将政府视之为市场的深度参与者。  数周以来,股指狂泻,救市或者不救市的辩论趋于白热化,论辩双方各执一词,甚至互相指责。监管部门始终不发一言,绝不介入。4月3日《经济观察报》发表社论说,救市或者不救市并非问题的实质,辨析政府在市场中扮演何种角色更为关键。  文章说,纵观当下的各种意见,可以认为,救市或者不救市,均是市场中各种利益代言者心态的
在当今摩登上海,一群被嵌入高科技矩阵的所谓“IT动物”惹人瞩目。他们中相当多人聚集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具备理科背景,常常深居简出,工作勤奋,拙于表达。他们薪水很高,却不太会消费;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浪漫,却难以招女孩喜欢;他們智商很高,却普遍想法简单。  他们被武断地概念化为“张江男”。专家说,他们是一群不懂生活的“废弃生命”;老人们说,他们是可靠的结婚对象;女孩们说,他们更喜欢看电脑而不是看我;而这群
“张江男”某些行为特征被艺术地夸大,甚至可能被妖魔化了。他们绝大多数为理工科背景,领一份不错的薪水;他们“单纯”、“可爱”,工作勤奋、生活简单。而且“不善于和女孩子打交道”。  4月初的一个下午,上海难得出了一回太阳。虽然气温超过20摄氏度,但距市中心往南13公里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却相对凉爽许多。下午5时刚过,在郭守敬路515号的上海宝信软件公司内的操场上,出现了两队人马:身着白色球衣的宝信队VS身
張江男现象是一种现代产业病?  虽然“张江男”远离传统意义上的上海中心城区,但中心城里的一些学术名人似乎对他们早有印象。比如,对浦东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颇有研究的复旦大学历史系顾晓鸣教授,就“固执”地认为“张江男”现象是一种现代产业病,我们的谈话从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开始。  记者:我采访的部分“张江男”自己也承认,他们干的是看似脑力活的体力活。这让我想起卓别林1936年的电影《摩登时代》中的情
葛剑雄教授在“文化副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这是我读最近一期《南方周末》对葛剑雄教授专访后的感受。他对《南方周末》的记者说:“你说谁能代表中国呢,等到它自然形成,一万年也不会有一个全国认同的圣地,必须人造,必须由中央政府授权,全国人大讨论,体现国家的意志。”  如果真有这样一项文化标志或者真有这么一个地方,成为全国人民人人向往的文化圣地,自然未必是坏事。但是古今中外,有哪一个这样的文化圣地是通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