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业何以能写成“大历史”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1世纪初以来,近代出版史研究热潮兴起。当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之后,随着国人对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学习热情的迸发,书刊传播媒介异军突起,民国出版业百花齐放,一度繁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虽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结论有失偏颇,但学界普遍认为,民国时期的出版比以往的各朝各代,更具有某种“当代性”和现实参考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继2008年《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出版之后,近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武汉大学吴永贵教授独撰的断代出版史著作———《民国出版史》的问世,该书在体例、识见和史料上,对前书成果有所继承,亦有较大的调整和提高。
  诠释与议论
  出版并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社会发展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它往往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动、政治形势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变迁、个体与群体思想的转换等等密切相关。根据作者的理解,所谓出版近代化,它不完全是一个历史分期层面上的概念,更多的还是寓指近代出版所产生的不同于传统出版的新质。技术的新手段,经营的新方式,出版物的新内容,出版观的新调整,出版职业的新确立,出版体制的新变迁,出版布局的新转移,出版文化的新递演等,都是出版近代化内涵中的重要元素。作者认为,中国出版业的近代化转型,总体来说,是两方面大的因素共同合力的结果。一是近代出版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其动力杠杆般的强劲拉动,成就了从传统出版向近代出版的历史转身。”从传教士开始率先引进的西方近代石印、铅印、排版等技术,到这些技术在国内的改进、本土化与最终广泛应用,作者均要言不烦地一一勾勒出来。二是出版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改善,包括新出版市场的展现所带来的商业前提,知识分子的出版职业化所带来的智力保障,著译作者队伍的扩大所带来的资源基础,版权制度的确立所带来的利益保障,现代经营所带来的组织管理方式调整,硬件设施所带来的商业流通条件改善,以及政府控制力量的薄弱所带来的文化环境宽松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从而将出版变革的“小过程”与社会变革的“大过程”紧密地勾连在一起,读来令人信服。
  体例与篇章
  民国虽然只有短短38年历史,却有着如本书《序》作者王余光先生所说的那样:“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段‘大历史’,政局上的多变和文化上的多元,都有着与前朝后世不尽相同的状貌。出版作为一种政治舆论的空间,学术文化的载体,以及国民经济的产业,亦有许多为后人所乐道,甚至感到难以企及的地方。”
  我们说,出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晴雨表,它的兴衰起伏,总是与时局的变化和文化的播迁相伴随。民国时期发生的那些重大政治文化事件,均无一例外地折射进出版发展的脉络中来,因而需要在社会文化的纵向发展背景中,才好明白民国出版的发展阶段特征及总体状貌。像这样的叙述,我们把它称之为“宏观概说”。这是一种从时间维度的纵向把握。其他诸如出版业的空间区域分布,出版物类型的学科结构,出版机构及出版从业人员的规模等,都需要给以“面”上的交待,从而型塑出民国出版业的立体印象。《民国出版史》二、三两章,做的就是这样的整体勾勒工作,多有归纳和总结,亦有统计和分析,所谓历史之“大”,循此可寻踪迹。这两章,可视为民国出版史的总论部分。
  不过,我个人更感兴趣的,还是本书从第四章起始的各带有专题性质的分章分论。作者在《后记》中这样说道:“说机构,论人物,举制度,言环境,谈影响,出版史和其他教育史、文学史等专门史一样,在写作的视角和取向上,大致相差不远”。但作者又解释说,他之所以“琐琐细细不厌其烦地写下来,是感慨于那个时期很多出版机构的一份独立与自尊,出版人物的一份锐气与敬业,也希望读者能从那个时期的书局书人书事中,感受到一份令人神往的出版精神和文化情怀”。至于“出版法律与出版管理”所体现出来的言论空间尺度,“编辑出版工作”与“书业经营与管理”所体现出来的行业特点,“教科书出版”和“各类型图书出版”所体现出来的出版文化,作者不惜笔墨,各为专章,一一详说。写的虽然是过去的历史,却令人掩卷深思。
  机巧与笨拙
  写好历史,一定要充分地占有史料。由于民国时期距离我们较近,其相关的出版史料和文献也较多。从写作的角度上来说,史料多不见得比史料少就更容易入手。看《民国出版史》书后之参考文献,除传统的各文献类型外,作为学术手段新贵的“网”与“库”,亦赫然在编在列。参考文献涉及的“数据库类”达11种之多。
  有理由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所应用的诸多“数字化”资料及相关手段,对他提升这部著作的质量,大有帮衬。且举例子来说。在本书第六、七、十三章中,作者分别为118位出版人写了传略。不同于前文列传人物的史论结合,传略的特点是述而不论,其要在于为传主提供简备而又准确的生平史料。如此多的人物,不可能一一细加研究,利用现有的年谱或年表,则是一种可信、可行的捷径。看书中随文的页下注释,作者取的正是这个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据我的经验,若没有对“读秀”和“知网”的娴熟运用,甚至都很难知道是否有这些年表、年谱存在,更不用说找全找齐了。
  不过,让我最为佩服的,还不是作者利用新技术手段检索文献的高超技能,而是他钻故纸堆时表现出来的不计时间成本的披沙拣金功夫。在本书正文的数千条注释中,《申报》的征引使用频率为最高,涉及了《申报》的各个时段。完全可以想见,作者在写作本书的时候,是把《申报》从头至尾翻阅了一遍的。笨,诚则笨矣;拙,诚则拙矣,却是回到历史现场的方便之门。
  作为“十一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本书给我的个人阅读体验,平添了几分文字内容之外的愉悦享受。然而,在读完作者情感浓烈又妙趣横生的“后记”,会心、开心一笑之后,也感到了书中存在的些许遗憾与不足。其一,本书只论民国时期中文图书的出版,对以少数民族文字和其他国家文字出版的图书出版情况,基本上没有涉及,因而这本书更确切的书名应该是“民国时期中文图书出版史”。其二,本书以第十一、第十二两章的篇幅,讲述出版物类型,涉及教科书、古籍、工具书、儿童读物、丛书五种类型的重要出版物,其实,照我看,翻译图书和畅销书,亦应该给予同等的章节待遇,同样需要浓墨重写。其三,按一般断代史书的惯例,都应附录“大事记”,以便读者从时间的角度纵向把握行业历史的变迁,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本书却付之阙如了。据闻,作者在写作《民国出版史》的过程中,也编出了50余万字的《民国书业史料长编》,正在修改之中,我们盼望该书早日出版。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袁剑)
其他文献
为了科学利用水资源,发挥节水工程应有效益,本文从县域境内低压管灌发展现状、低压管灌节水灌溉典型设计、低压管灌的优点等为引子,对实现全县低压管灌为主、其他灌溉形式为
LOTAN高性能阻燃纤维具有极高的极限氧指数为40%,在火焰中,纤维不会熔融、不会收缩、不会熔滴、不会阴燃,耐火等级为M1级,属于不燃级别,燃烧时烟气释放量低,烟气等级为F0级,同时该纤维具有耐酸、碱性好、耐紫外性优异、隔热性好的特点。  一、具有极高的极限氧指数LOI  LOTAN高性能阻燃纤维是由吉林化纤集团下辖吉林吉盟腈纶有限公司生产的1种高性能阻燃纤维,实际上“Lotan”阻燃纤维是一种改
今天,我来讲道家文化的兴起。首先我们要知道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如果不了解他,无从谈这个话题。在1910年的时候,有一位德国学者写了一本书叫《老子》,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这样说:“也
本文在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收集美国实行量化宽松以来短期金融市场数据以及长期宏观经济数据,采用VAR模型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以
蓄水池不但是农灌蓄水、取水最常见的、合理分配有效水资源的一种建筑物,而且部分村民利用蓄水池养鱼等发展农家乐收到了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随着其运用的广泛,对蓄水池施工质
渭南市赤水河防洪工程是陕西省中小河流建设项目之一,2013年4月开工,至2013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本文论述了赤水河防洪现状,分析了河道防洪存在的问题,根据各段河道的情况给
京津沙源治理项目是通过水保建设,以减少对京津地区的风沙影响。通过分析府谷县概况和二期项目区水土保持情况,对区内水土流失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提出京津风沙源治
1 渭河流域基本情况渭河流域面积13.48万km2,共涉及宁夏、甘肃和陕西省11地(市),84个县(市、区),流域总人口3251万人。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100.40亿m3,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7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