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吟 且悟 且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hao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中华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丰富的情感,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这些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空前重视,充分说明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学段目标中也提出了专门的教学要求,其中要求高年级教师在教古诗词时,要教学生“能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并且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认为理解诗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而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所描述的意境则是我们教学中的难点。
  我与学生一同学习古诗词时,往往先从语言入手,理解字、词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深刻含义,对含蓄的句子充分发挥想象的能力,想象当时的情,当时的景,对诗句形象化,理解起来可能要容易一些。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吟诵的特点,我往往会和学生一同学着古代学者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吟着诗句,学生通过摇头晃脑地反复吟诵体会诗的感情,进入诗的意境,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是教师咬文嚼字的分析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为了使学生在读前能更明确地感知课文,领会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具备与诗歌内容相适应的思想感情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时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回顾过去学过的情感相近的诗歌,或给他们讲述与诗词内容有关的事物、景物;或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和学生总是反复熟读诗句,做到心中有诗句,再通过词典对其中的一些字加以理解;然后反复吟诵进入想象,想象词句的意思,想象诗句的意境,想象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初浅的理解,接着再与同学合作学习,把自己从网上、书上搜索到的资料与同学分享,对诗句进一步理解、琢磨。古诗词的学习理解就在这读读、想想、学学、议议中完成了,学习起来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
  我在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就是先让学生“知诗人,明背景”,让学生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缩小时空差距。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字词,知句意”,欣赏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我们通常运用“拆、释、理、补”的方法来进行“解字词,知句意”。“拆”就是把每句诗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词,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释”就是采用换词、扩词、选词的方法来解释拆出来的词。如:剑外(剑门关外)忽传(忽然间传扬)收(收复)蓟北(地名,安、史叛乱的根据地),初闻(刚刚听到)涕泪(喜极而泪下)满(洒满)衣裳。却看(再看)妻(妻子)子(孩子)愁(忧愁)何在(哪里还有),漫卷(胡乱卷起)诗书(书籍)喜(高兴)欲(简直)狂(要发狂)。“理”是因为有些诗句因押韵、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装句式,因此翻译时要适当调换一下词序、句序。如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其实是“却看妻子何在愁”;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其实是“元知死去万事空”。“补”是由于古诗词语言凝练和跳跃性大的特点,翻译时在诗句的词与词或句与句之间适当增加一些成分,使诗句的意思连贯起来。
  好的诗总是诗中有画,古诗词教学必须是老师和学生一块边诵读边想象,通过对诗句的领悟,让学生在脑海中联想,产生同诗人一样的感受,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腦中形成一幅幅图画,自然进入图画般的诗境中去,才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在感悟了全诗的意境后,再次通过朗读彰显古诗独特的音韵美,才能使之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和学生再次一起进行感情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 三分诗、七分吟”,教师以朗读吟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努力把这种情感转换为自己的经验,并通过吟诵抒发出来。学生时而朗朗出声地诵读,时而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我在教学古诗时,还采取了多种形式地读,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赛读、配乐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声情并茂地去读,并指导学生对情感明快的诗,读的时候应当语调高昂、轻松,语速轻快;对感情抑郁、悲愤的诗,读的时候应当语调低沉、钝重,语速较慢。通过诵读古诗,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情操,又能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增强了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叙事、写景或状物的诗,也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是诗文思想感情升华的结局。因此,在理解诗歌内容、感情诵读的基础上,我还积极拓展对古诗的教学,启发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歌,开展佳词绝句欣赏或读书笔记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把所学的古诗真正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上,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学习、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这种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且吟,且悟,且诵,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体味古诗词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合理安排时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時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统筹法。统筹的核心是:要求在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合理、最省事、最节约的最优方案。 本节课是通过沏茶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用筹思想在生活中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一、知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板块式教学泾渭分明,特别是作文教学分散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的拓展乐园里,教师耗时耗力,教学成果甚微。近年来,对以日记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研究逐渐展开,写日记的教育功能、教学功能也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魏书生老师就指出:写日记既是习作锻炼,也是“道德长跑”。  一、写日记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
期刊
“辛勤的园丁”是普罗大众对人民教师的美誉,确实,教师与园丁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为了“苗儿”的茁壮成长鞠躬尽瘁,煞费心思。“松土、浇水、施肥、捉虫”的过程无不凝聚着园丁的点滴心血。  一、“松土”:立德树人,以身作则  美国总统林肯说过: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阴。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阴,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的确,想要培育出栋梁之才,绿茵如冠,就得松好土,给它创造一个施展根系,深扎地下的环境。要想培养孩
期刊
踏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无悔的人生。21年的教师生涯,使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蜡烛事业,春蚕事业的甘与苦,也深切地感受到作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那就是爱的教育,心与心沟通的教育,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一、润物细无声的爱是践行师德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要求,也是践行师德的最好保障。同时热爱学生又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只有
期刊
一、发现美  美育,就是要处处美,不仅行为要美,审美要美,生活的环境也要美。  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每天都在为幼儿创造美的环境,幼儿园内每一次环境创设,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尽量为孩子创造优美的教育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老师真的是独具匠心。废旧的轮胎,刷上漂亮颜色的油漆,轮胎里放上土和花挂在幼儿园户外的墙体上,幼儿园内瞬间就变的文艺了许多。我经常带领
期刊
“增效减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我们提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优化作业设计。  所谓“优化作业设计”,就是从基础的教学手段入手,改革传统的“题海战”方式,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学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
期刊
构图就像其它绘画元素一样是促成一幅成功作品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米·顾依达的作品多样;风俗画,历史画,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都与画家本人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构图形式以及画家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修养是分不开的。跟着米.顾依达精美的作品游走去领悟和探索新时代下画家画中构图的奥妙。  一、米·顾依达的绘画风格概述  (一)画家简历  乌克兰油画家米哈伊尔·顾依达,不仅是乌克兰公认的绘画大师,在其他领域也是
期刊
一、贴近生活,取源泉  巴金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现在的小学生写作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搜索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是着笔于自己的概念。这种捏造出来的作文不免陷入“假大空”的误区。其实,我们的周围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大自然是有声有色的,如果能细致地观察周边,积极地投入实践,认真地体味感悟,就可以发现生活是一切素材的重要源泉。像林海英的《爸爸的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拓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  识字是为了加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程标准规定:1~2年级认识常用
期刊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都有重要影响。以往的体育教学片面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体育课程所具有的增进和改善小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作用。跆拳道运动是一项特点鲜明的运动项目,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被认为是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良好途径。  (二)文献综述  本文通过跆拳道教学对小学生意志品质影响的分析,利用跆拳道的功能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