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战争时期日本的东亚“合作”论及其本质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中叶,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放弃锁国政策,向欧美列强敞开了国门,不得不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在对待开国后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问题上,日本出现了以亚洲“连带”为特征的“兴亚”论,并逐渐演化为扩张日本国权的亚洲主义。这种扩张性的亚洲主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时期衍生出“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大东亚共荣圈”等新的东亚“合作”论。它们从地理、人种、文化和风俗等角度,阐述中日“合作”的意义,要“协同”一致,以实现“共存共荣”。侵华战争时期,东亚“合作”论从民间走向官方、从思想观念化为政府的对外政策,助力日本“建设东亚新秩序”政策,为野蛮的侵略战争披上了“文明”的外衣,是日本实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
其他文献
"农闲时,农村人到城里打工;农忙时,城里人忙着到农村赚钱。"这样的情景也许只有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商品棉生产基地才能看到。
日前,由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在未来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由此.“玉米纤维制成的海洋纹T恤”、“回收矿泉水
提出用分离出的邻位甲苯二胺(TDA)替代焦油中的间位TDA,来回收间位TDA的新工艺,并运用系统综合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与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流程,使间位TDA排放的质量分数从30.0%减
战时日本学界关于中国农村的认识和实地调查成果与侵华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之间在内容观点上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战时日本学界的有些认识并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这影响到日军的政策制定。日本学者从对日本农村研究的经验出发,强调中国农村的自然村性质,日军在华北农村建立“自治自卫”体制,也要利用行政村制度,特别是保甲制来控制农村。近代日本学界从共同体理论延伸出中国社会发展停滞的观点,由此为侵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口。日军解决中国农村停滞与贫困的所谓主要方法就是由新民会建立合作社。中国农村虽然有宗族组织的影响和家族主义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本文在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
我国是世界最大棉花生产和消费国度。但我国棉花国家标准的文本和标样,长期存在操作困难,甚至作茧自缚,也不与国际接轨等重大弊端。为此,以与国际接轨为指导思想.提出修订棉花国家
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代,黎族的祖先就居住在海南岛。黎族服装一般都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制作,由于地处亚热带和热带,长夏无冬,其服装无严格的季节之分。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人类社会应该如何高效应对此次疫情?西方国家基于冷战思维而形成的霸权合作论和制度合作论显然已经失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类观、利益观、价值观、合作观等维度为之提供了新的科学解答,即在人类观上秉持的人"类""本质统一性"是战胜疫情的基本前提,在利益观上坚持的"共同利益观"是战胜疫情的可靠基石,在价值观上构筑的"共同价值观"是战胜疫情的价值导向,在合作观上倡导的"全球合作观"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障。
阿拉尔实验室始建于塔里木商贸城三楼.2005年成立时由自治区纤检局和辽宁省纤检局组成,承担辖区内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开始了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在我区的推广工作.2009年.阿拉尔纤维
对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常用的75%硫酸法、重量法、二甲基甲酰胺法、二甲基乙酰胺法4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方法中75%硫酸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二甲基甲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