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ad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也迅速兴起。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科学性,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它对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完成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如何选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之真正为教学服务呢?本人就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技术要与效用结合
  
  多媒体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声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启发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有些人过分夸大它的作用,认为它是无所不能的,这就有些失之偏颇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文字的内涵是要靠读者发挥想象、联想。再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份、阅历等因素去感悟的,不可能完全靠多媒体展示来实现。
  
  二、要有“学生为本”的思想意识
  
  当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有些教师怕自己不使用多媒体会引来不创新、不前卫、死板落后等指责,便不管教学是否需要,盲目地把多媒体引入课堂,这便步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
  我听过几堂网络公开课,却都有一个惊人的相似点:教师预先将课文中涉及的材料搜集整理,放在一个文件夹,问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到文件夹中去找一回。一堂课下来,学生都在问题与文件夹之间忙碌。在如此庞杂的知识面前。许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知识。从这个意义上看,知识是无法灌输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我认为还不如教给学生整理文件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掌握归纳的学习方法更好。所以多媒体的运用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本,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占据教育教学的领先地位。
  
  三、要有“我要做”的教学思路
  
  我曾多次看到过这样的教学情景:一人上公开课数人帮着忙活,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形成的“课件”,可上课时还是出现了放不出影像、卡壳等情况,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上完了公开课,这个课件在平时教学中也多数被打入冷宫。束之高阁了。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多数教师或是从市场、互联网上“拿来”,或是干脆找朋友、找计算机教师来做。据调查,目前市场上的课件一般设计得比较漂亮,内容也比较丰富,然而大部分脱离了课堂教学实际,教学实用性差,教师课上使用时总是感觉不尽如人意。众所周知,课件制作的编制、应用,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还要有充足的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涉及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很多教师或不具备这些条件,或有畏难情绪,平时教学极少有人自己制作或使用课件,但从长远来看,只有自己开发制作出来的东西,使用起来才能更得心应手。所以学校应大力加强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广大学科教师对电脑和网络由陌生、畏惧,到熟悉与喜爱:其次教师只有改变思路,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方法,能自己排除使用中出现的小故障,才能真正占领现代化教学的领地,使之真正为教学服务。
  
  四、要有“循循善诱”的教学氛围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整合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要在展示事物变化的过程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从而促使其学生和谐地发展。
  新课改主张通过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因此多媒体的应用。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究的平台,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统一起来,而不是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热热闹闹的欣赏中,失去了关注课文本身的兴趣和时间,使语文课成为图片放映课、影视欣赏课。显然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没有意义的。而多媒体只有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知识的一种工具、方法和手段。才是有意义的。
  
  五、要搭建“学生朗读”的平台
  
  语文教师的一手好字,会使很多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会激发很多学生的朗读热情。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缺少了朗读,语文学科就失去了它的特点,只有让学生去读,文章读熟了,读懂了,自己的语言连贯了,就有表达的基础,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那些不爱发言、性格内向、胆小的同学,通过反复地大声朗读,既可锻炼胆量,又可使文章烂熟于心,长久训练,就会愿意并善于表达了。真正的语文教学,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平台。来增强读的效果。如选用几首贴近课文意境的曲子进行配乐诵读,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电脑、网络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认清当前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问题,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发展少走歪路,才能真正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真正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起到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L村为个案,着重分析了农民外出流动带来的农村消费方式的变化。研究发现流动经历有助于推动农村消费方式现代化的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且农村消费方式变迁并非
在我国,公共利益的科学界定是公共利益获得保护的基础。公共利益的特征决定了公共利益保护面临的诸多困境,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将成为公益保护制度架构中不可或缺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的,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两种环境都会对人的成长产生影响。事实证明,文化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尤甚。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知识和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所处的班级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好恶,影响着学生的社会化效果和个性发展水平。正因为班级文化对学生而言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班级文化的影响和营造进行探讨。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以及构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全国各地兴起,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笔者深入到家庭农场、有关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与农场主和有关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这样怨言:作文太难写了。对于基础不牢的学生,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漂亮的作文,确非易事。而作文又不得不写,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作文成绩呢?要使整篇文章灿烂夺目,有一定难度,但是,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亮点,还是可以做到的。文章中有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效果。  刘禹锡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以说,作文中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新的内涵,正如宋代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
政府在城市土地开发、储备过程中行使何种权利,当前有关此方面的法律缺乏。本文在分析土地财产形成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开发权物权化的构想,分析其性质、内容、特
以下是我本人从事体育与健身教学工作过程中,在学校体育学室外体育课实践课采取分组教学的一点肤浅体会与收获:    体育与健身课的组织教学是为了保证课的顺利进行,提高课的教学效率,所采用的各种措施和手段。尤其是实践课,学生活动范围大,人际交往广,外界环境影响大,组织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合理得组织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合理使用场地器材。防,止伤害事故,保证课的严密紧凑。体
语文课,作为学习我们母语的课堂,其意义不同于自然学科:“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语文课堂就是精神家目的培育基地。而现在,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