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普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关于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受到大众及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简要的介绍,进一步讨论了信息技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和促进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一、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两部分。[1]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在教学的内容、方式、目标、考核上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普及,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进一步提升自身认识,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和能力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帮助学生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习惯,为学生接下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支撐。
  二、创新人才培养
  国内学者对于创新人才的定义通常表述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2]笔者认为创新人才首先要拥有可贵的创新精神,愿意创新;同时还要有坚毅的创新毅力,能够坚持创新;其次要拥有敏捷的创新思维,引领创新;最后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创新知识的储备,为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创新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要求,积极投身到创新人才培养浪潮中,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为创新人才培养“开道铺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1、信息技术知识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素材。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在知识和经验积累基础上的盛开的花朵。信息技术知识作为信息化社会知识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其他教学学科所没有的开放性、融合性和创造性,能够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素材。
  2、信息技术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环境。信息技术教育是开放的、综合性的,是探索性的和交叉性的学科。这些特性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积累知识和经验,也有助于与其他学科有效地融合、知識的综合应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信息技术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机会。其实每个都具有相应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是有强有弱。这种创新能力的强弱有先天的因素,但也可以通过创新教育、学习来得到差异性的提高。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与传统学科的教学,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里获得创新学习的机会。
  三、信息技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对策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3]表现为:课程较少、授课时间短;老师重视不够,只看到其工具性,忽略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等。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素质,更难以为创新人才培养发挥促进作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育助推创新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创新氛围。常言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信息技术教育取得的成效,推动创新教育的开展,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我们对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进行再开发、再挖掘和再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创新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在教学软件上的选择上要注意难度适中;其次,教学内容上要注意赋予趣味性,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再开发;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老师要学会寓教于乐,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调动课堂的活跃氛围。实践也证明,学生一旦对所学习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态度、积极性、成效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开始主动参与学习,思维敏捷度提高,想象力也丰富了,学习的持久性和活跃度也大幅提升,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
  2、以学生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和发展,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学生学习软件、知识的充分性,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正所谓“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会触类旁通,自主开展学习。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留足想象的空间、自我探索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则起到一个启发、引导的作用。例如,在计算机操作教学过程中,方法往往不止一种,教师可以启发性地为学生示范一种操作方法,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总结之前学习知识,开动大脑大胆地尝试其他的操作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操作,对知识的掌握将更加牢靠和灵活,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模式。
  3、利用上机实践,强调任务驱动,提高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操作性、实践性是显著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的上机实验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虚拟的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在应用过程中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体验创造的成就感。
  “任务驱动”[4]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以特定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引导学生对任务的难点和突破点进行分析,进而为学生进行演示,学生在实际操作联系中自己完成任务,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任务导向,教师指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理清学生的思路,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处理。进而以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面对信息化社会和创兴型社会的挑战,信息技术教育应与创新人才培养完美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和共促效应。信息技术教育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创新人才培养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
  [2] 赵巾帼,任长安.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11).
  [3] 张庆.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实践、创新能力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4] 刘先锋,倪曼蒂.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
其他文献
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山楂生产,避免盲目性给生产带来的损失,我们全面考察了本市的山楂品种(类型)。考察品种有30多个,从中选出8个良种分别作如下介绍,仅供教学、科研和生产单
1月22日上午,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主持召开2021年工委中心组第一次学习(扩大)会议,以联学联研方式,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和2021年全国教育工
期刊
立足“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之年,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四川职业教育正处于从“职教大省”向“职教强省”迈进的历史关键期,高质量发展必将成为新的
期刊
1月16日,省教育厅召开厅属职业院校2020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会,总结2020年度工作,研究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出席并讲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
期刊
会议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基本的依靠,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早在2010年,成都就启动实施了“常青树——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
期刊
被誉为“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唐韵笙先生是成长在东北的杰出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不仅在解放前红遍东三省,而且还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滩红极一时。由于机缘巧合,我先后在沈阳市
英国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给婴儿过于频繁地洗澡,会使他的皮肤受损。英国《每日邮报》援引这份研究报告说,目前,英国37%的男婴和33%的女婴拥有敏感性皮肤,这一比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