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危机,又解决什么

来源 :商界·中国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wenp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复苏已现,但危机依然四伏,2009年保住了增长,2010年宏观政策又将如何发力?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了。这是一个所有关心中国经济的人都特别关注的会议,但2009年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虽然经济已经回暖,但依然危机四伏。
  首先是房价高涨。有消息说,现在有85%的中国人不具备买房的能力,但房价却依然像吃了伟哥一样疯涨,供需失衡将使房地产市场最终出现崩盘。
  然后是通账预期。学费医疗费在涨,水电气价在涨,猪肉鸡蛋菜油价也在涨,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在涨。
  接下来是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和养老保障,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普遍觉得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前已经开始实施了全民保障计划,但力度还远远不够。
  ……
  一系列的问题,好像中国随时都可能降临危机。但我们要肯定,中央政府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有效遏止了2009年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
  那么,我们解决了危机之后,又应该做什么呢?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2010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从各方解读来看,这六大任务,其实可以归结到两个明显的指向上:
  一是大家关心的财政、货币政策,明确将继续走双宽松路线。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提出的是“适度宽松”,随时保持着根据经济走势进行收紧调控的可能。在此思路指导下,物价包括房价在内,将继续走高。但财政货币政策将随时保持着收紧的可能,泡沫也好,通胀也好,这些危机一旦有放大的苗头,将被迅速扼杀。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构性调整将不可避免。为扩大内需,城镇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而与此配套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这是一招期待已久的好棋,此前不是不愿意走,而是时机未到,实力不够。
  就这两个政策指向,其实已经相当程度上化解了我们此前的担心。总的来看,明年的经济走向应该有如下几点:
  1.首先,大方向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
  2.投资结构将发生变化,房地产业、钢铁、产能过剩的行业信贷都将被压缩,但将继续增加对“三农”、创新产业、科技、教育、卫生、社保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虽在“调整”,但不会“收紧”。
  3.改革垄断性行业体制,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制,增加就业,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都将再次成为政策热点。
  4.虽然拉动消费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但明年政府仍然将其作为重点,按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彭志龙司长所言,我们的消费比例还低于印度。所以,车房优惠政策将继续,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据分析,未来两年有40%的城镇人口收入首次进入汽车消费区间。收入的增长已经使得很多农村地区进入了家电消费的高速成长期。消费增长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题。
  5.要消费,就得增加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已经是一件大事,在改革垄断行业体制的同时,分配改革将由公转私,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更多的国资收益转化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甚至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增加收入和搞好社会保障体系投入,才能有效的拉动消费。
  6.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人认为这是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的最大利好,但是同时是否会产生中小城市的房价飙升,有待观望。
  7.从现实情况看,虽然国务院常务会议把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但政府对房地产态度短期不会大变,因为房地产已经是各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只是房价上涨速度可能会减慢,总体情况应该是,政府对房地产既爱又怕,因为楼市的泡沫和房价疯涨将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推向“畸形”,高房价这个“哑弹”谁也不想去触及。
  8.这次会议,对股市的稳定有积极作用。农业、消费、新能源、金融四大板块或将从中受益,市场中期上升趋势可信度高,个人认为至少明年上半年经济持续向好的判断依然是比较可靠的,但短期震荡的局面将继续存在。
  9.新兴产业将全面部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通信、互联网等产业将继续受到政府支持。在各种经济政策的刺激下,特别是在汽车工业的带领下,“中国制造”可望得到回升。
  10.服务业将会得到大力发展。目前中国服务业规模,大致相当于日本、韩国等类似经济发展阶段的规模。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服务业增长的一个中心,世界服务业的发展也将为中国带来机遇。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中国服务”将同“中国制造”一样,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又一个亮点。■
  
  [编辑 陈建光]
  E-mail:chinacbr@vip.163.com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数据隐私问题的日益突出,作为一个社会信息秩序的基础的信息政策、信息权益和信息伦理等议题已为学者所关注和探讨。为促进这一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信息资本、产权与伦理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Capital,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