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草木皆兵的感觉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hg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其他一些政府机构的官员们每天都在开会,研究恐怖主义的最新动向,而许多美国老百姓每天都提心吊胆,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次恐怖袭击的受害者。这是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它甚至使塑料胶条脱销,因为许多人准备在生化恐怖袭击来临时用它封紧自家的门窗缝隙。
  2月24日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文章生动刻画了美国人目前的惶恐心理,并用带着一丝担忧的口吻向人们描述了美国目前的“安全状况”。它使全世界的读者看到美国强悍背后的另一面。
  
  政府:担心再次遭袭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和他的高级助手们聚集在胡佛大厦7楼的办公室里,研究头天夜里得到的最新情报。这些通过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人员和电子装置收集的情报证实了情报官员们的一些猜测,其中包括“基地”组织正在执行某种行动。
  情报人员尚不能指出这将是什么样的行动,也不能指出到底什么人在执行这些行动。但有官员本月早些时候向《时代》周刊透露,米勒已经收到了可靠情报,“基地”组织将于上周的某一天进行恐怖袭击,最可能的袭击目标是纽约和华盛顿。然而袭击并未发生。尽管袭击没有发生,人们的焦虑不安却没有消除。在联邦调查局内部,对一场灾难性恐怖袭击的担忧已经上升到几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一位政府高级官员说,新的恐怖袭击很可能是生化袭击,美国和其他国家情报机构截获的几个恐怖嫌疑分子之间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往来显示,他们可能正阴谋使用神经性毒气、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在美国进行恐怖袭击。“这不是闲聊,”共和党参议员帕特·罗伯茨说,“这是一种可能的模式。”
  另一位政府官员向《时代》周刊透露,警方和情报人员正在调查美国的宗教极端分子,称他们企图购买零件,在国外制造无人驾驶飞机。反恐专家们认为,他们制造无人驾驶飞机的目的可能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撒播生化毒剂。
  此外,反恐官员们说,他们接到电话密报,国会议员将成为恐怖暗杀的目标。2月12日,首都华盛顿地区警务负责人特里·盖纳警告国会议员们提高警惕,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于是在13日的一次闭门会议上,一些参议员围住国土安全部长托马斯·里奇,询问他们是否有必要把家眷迁出首都地区。里奇说没有必要这样做。但当有人问,在未来几周内,在国内和国外的美国人遭到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有多大时,里奇回答说:“50%或更大。”
  后来,里奇的发言人否认里奇说出了这样的比例。但这似乎并不能改变人们的焦虑。一些人说,白宫肯定也很焦虑。但所有的白宫官员都不肯表现出担忧。副总统切尼在一次高层政府官员的反生化恐怖行动讨论会上说:“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已经尽一切努力防范袭击了吗?”
  
  现实:仍无有效措施
  
  前些日子,美国政府把安全警戒级别从“黄色”升为“橙色”,这再次显示了政府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决心。可是美国的许多地方似乎并没有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白宫建议人们用缠管道的塑料胶带和塑料布防止生化袭击,但这马上遭到了一些人的嘲笑:恐怖主义的毒气是塑料布和塑料胶带挡得住的吗?
  这暴露了一个使人猛醒的事实,美国还没有一套可靠的综合体系来应对恐怖袭击。尽管“9·11”事件后,美国已经在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国土安全部的正式运行、增加各种设施的监控设备、在地铁里增加毒气感应器等等,但国土安全专家斯蒂芬·弗林认为:“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应对措施,当我们遭遇下一次恐怖事件时,我们将付出巨大代价,因为美国人无法相信我们做的工作这么少。”
  今年1月,布什总统表示要向负责应对恐怖袭击的联邦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拨款35亿美元,但是这一提议上周才被国会通过。从东部的纽约到西部的加利福尼亚,美国各地的官员们都意识到了再次发生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却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加强防范。医院说,他们没有能力训练足够的医护人员营救生化袭击受害者,消防部门说他们没有足够的钱买生化防护服,州长们说他们还只能从CNN的新闻节目中了解恐怖威胁的最新情况。
  于是有人认为,美国并没有比2001年9月10日以前更安全。阿肯色州的国土安全部门负责人威廉·哈伯说:“我们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使人们感到越来越不舒服。”可是目前美国用于国土安全的410亿美元已经比“9·11”事件以前高出了一倍。甚至有民主党人借此抨击布什的减税政策和海外战争动议。预算部门的官员说,整个银河系也找不出足够的资金来确保每一个美国人的安全。
  
  民众:疑心越来越重
  
  注意脸上有疤痕的男子,他们可能是刚刚刮掉胡子的“圣战者”;见到可疑的袋子要赶快报告,因为里面可能有生化毒害物质;连地铁站里丢弃的苏打水瓶都要小心,里面装的也许是氰化物……17个月来,美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警惕人群,多了成百上千万警惕的“侦察员”。
  有一些美国人已经自愿报名参加到反恐部队中,也有一些人是被征召的。但是当托马斯·里奇把安全警戒的级别升至橙色后,许多美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行动起来了,成为反恐大军的一部分。
  这种紧张有充分的理由。一位曾参加所有反恐情报会议的高级官员说:“我无法告诉你这些情报有多么令人沮丧。”美国人在“9·11”事件中表现出了坚强和韧性,但安全警戒的升级却使人们互相询问,现实怎么会成了这样?会永远这样吗?
  “9·11”事件使美国人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但面对灾难可能再次发生的前景,美国人却开始产生不同的想法。也许在田纳西州的某个小镇,你发现每个人都很恐慌,而在曼哈顿的大街上,人们却出奇地冷静。有人认为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是一种爱国的行为,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等于与恐怖分子同谋制造恐慌。一些人担心政府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装备警察、封锁边境,而另一些人却认为政府做得太多,为了安全而牲牺了公民自由。一些人对情报机构公布有关恐怖威胁的信息感到满意,而另一些人却怀疑,情报机构是为了掩盖另外一些情况而公布这些信息。
  与此同时,人们的疑心越来越重。有人说,沙林毒气的味道很像果味口胶,而氰化物的味道很像浓烈的杏树味。纽约的一位妇女打电话给一位朋友,告诉他一位朋友的父亲是位高级警官,而这位警官告诉女儿36小时内不要乘坐地铁。一天之内便利店里的瓶装水卖得一瓶也不剩。父母送孩子上学时,总是要给孩子们挂上一个塑封好的紧急联系电话。而科罗拉多的科学家已经得到五角大楼的批准,通过基因技术开发出一种“反恐植物”,遇到生化袭击的时候,这种植物的叶子会变颜色。他们说,这种植物将种在各家各户的院子里。
  
  行动:抢购应急物品
  
  有人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嘲笑说,二次大战的时候,政府动员人们为前方战士缝袜子,而反恐战争时,政府不再动员人们收集锡罐头、捐丝衣制降落伞或在“全国无肉日”这天不吃肉,而是动员人们去购物,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如今官员们还给人们指明了购物方向,托马斯·里奇称,即将发动“全民准备运动”,告诉大家“做一点计划,有一点共识,你能在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时有所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塑料胶带、手电筒和创可贴等都成了紧俏商品的原因。
  面对政府的动员计划,达拉斯的玛格丽特·马兹说:“我并不那么紧张,但我觉得如果不按政府的指导去做就太傻了。我买到了最后一卷6毫米厚的塑料布。”马里兰州的一位母亲买的是塑料浴帘而不是普通塑料布,因为她希望等一切恢复正常以后,这些东西能够用得上。美国最大的胶带生产商一天24小时让机器运转着,销售量一周之内就上涨了3倍。有的网站已经开始教人们如何用剩余的胶带做钱包。
  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70岁的乔·安·德塞尔一方面将紧急物品一应俱全的浴室作为自己的“安全岛”,另一方面又表明自己真的不太在乎。她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你永远不知道你生命的蜡烛何时熄灭。如果永远躲在壁橱里,那就不叫生活了。”在好莱坞担任制作助理的鲍勃·梅里克说:“我可不想因为有人在电视上说安全警戒级别升至红色而抱着一瓶水在卧室里躲6个星期,没准儿6个星期后他们在电视上说他们搞错了,而我在浪费了生命中宝贵的6星期之后,一出门就被车撞死了。”
  人们总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大的现实打击。有些人不停地看电视新闻,了解最新信息,而另一些人则从新闻频道逃避到电影频道里。当CNN在各种各样有关恐怖威胁的报道中突然插播审理得克萨斯州女牙医克拉拉·哈里斯用自己的奔驰车撞死不忠丈夫的案件时,这对许多观众来说简直是幸福时刻。
  也许这就是美国人该做的——准备好一个壁橱,但不要缩在里面。美国人正面临选择——要么等到威胁消失了再呼吸,要么深吸一口气,继续生活。
其他文献
1906年,英国探险家汉斯·菲舍尔展开穿越撒哈拉沙漠心脏地带的大胆旅程。将近100年后,约翰·贺尔抱着同样的精神,决定向同一条路线挑战。两人也面临同样的命运:没有好的骆驼,他们肯定会送命。    《横越撒哈拉》开启了我的大胆旅程    我们骑骆驼沿着一条古代撒哈拉商队路线,从查德湖前往的黎波里,进行3个半月、2400公里的漫长旅程。在19世纪末之前,这路线主要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地中海沿岸阿拉伯城镇
期刊
图坦卡门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在历代法老中最为人所熟知。他18岁便去世,是未列入《王名表》中的谜样人物。1922年英国人卡特发现图坦卡门的陵墓,该项发现成为20世纪埃及发掘史上最大的壮举。卡特发掘出的图坦卡门遗物,目前收藏在开罗博物馆。这里所介绍的照片是经过特别拍摄,并非以遗物的展示状态呈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精心拍摄的美丽珍宝。    考古门外汉促成考古史上的大发现    “谷中有重大发现
期刊
年前,一位旅居中国终日与轮椅为伴的美国残疾人向我抱怨:“生活在中国的残疾人真的太不方便了。除了比较高档的宾馆和写字楼有电梯,其他很多只有楼梯的建筑绝对是残疾人止步,即使上了楼,很多门的宽度也不是‘残疾人友好界面’。”  说者怨艾,听者诺诺,我当时很是汗颜地代表整个中国人充当了一回被告,我切盼自己能在某个时刻也能进入西方那个高尚道德群落去感受一下处处关怀,时时温馨的人文气息。    弱势群体饱受关怀
期刊
今天,当全世界目光的焦点依然落在海湾这一片已经被反反复复的战火烤得通红的土地上的时候,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还是一个无法知道结果的僵局。我们焦灼的心已经有了一种长久等待的疲惫。是和平还是战争,这一个问题依然折磨着善良的人们的心。如果和平是可以期待的,那么和平为什么还不来呢?如果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不管承认不承认,美国已经成为当今世上惟一的帝国,只不过这个帝国是以一种新型的姿
期刊
这则消息,一定会让关注《看世界》和积极参与“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活动的人士振奋。  到目前为止,《看世界》是中国第一家在阿富汗捐建学校的单位。《看世界》通过我驻阿使馆与阿富汗政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部分非政府组织了解情况并协商,决定将两所学校分别建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贾拉拉巴德两座城市。贾拉拉巴德与喀布尔相距200公里,位于我国陆路去阿的必经之道,当地
期刊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去年年底,当我们向全国发起了“帮助阿富汗战争孤儿重返学堂”的倡议,组织名为“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的大型民间捐资助学活动时,没想到我们的努力会赢得如此令人激动的回报;我们于今年年初开始分别在广州图书馆和中山图书馆举办“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大型图片展,没想到在社会上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积极的响应;在图片展的现场,每天人流不断,观众们纷纷捐款,争相留言,表达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
期刊
向“记者俱乐部”说不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2002年12月10日,总部设在巴黎、以维护言论自由和新闻记者的合法权利为宗旨的国际NGO组织——“无国境记者团”向日本政府发出声明,呼吁废止其记者俱乐部制度。声明指出,记者俱乐部动辄阻止对当局不利的报道,“已成为信息自由流通的重大障碍”。  同一个月,欧盟也要求日本政府对其记者俱乐部制度进行改革,给外国新闻记者和除了大媒体以外的一般日本媒体以及
期刊
3月5日是原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逝世50周年纪念日,俄联邦文化部和俄罗斯现代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了“斯大林回顾展”,这是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一次举办纪念斯大林的活动。据报道,莫斯科市中心现代历史博物馆参观者人潮如拥,不少人专程从外地前来参观。意味深长的是,这次展览由3个不大的房间组成,其中一个房间左面墙壁上悬挂着10余幅反映斯大林丰功伟绩的宣传画。右面的墙壁上则同时摆放着不少反映斯大林专断、独裁和实
期刊
一、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性帝国    2002年6月份,布什总统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中宣称,“美国既不会进行帝国扩张,也没有建立全球性帝国的抱负。”11月份,他在白宫的一次演讲中表示,美国“没有扩张领土的野心。我们不会寻求建立一个帝国。美国承诺确保自己和其他国家的自由。”   自从乔治·华盛顿警告他的国民要避免卷入海外事务以来,帝国扩张就一直被美国视为永远不应该尝试的诱惑,因为这样做可能给美国带来潜在的灾
期刊
无论你爱不爱芭比,你一定认识芭比。这个美丽性感的塑胶娃娃是很多女孩甚至男孩儿时必有或梦想拥有的玩偶。  芭比的创造者露丝·汉德勒,于2002年4月27日在洛杉矶逝世,死于结肠手术后的并发症,享年85岁。露丝一生创造了多个“第一”,她以女性自身的自由、权利为出发点,创作出不同的“奇迹”。她无疑是美国经济界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更可谓20世纪女强人的先驱者,冲击着当时男性主导的世界潮流。    芭比走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