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 :中国稻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74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稻主产区,在黑龙江省乃至国家水稻生产中作用和地位显著,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本文综述了垦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关产业发展对策,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大姚县青贮饲用玉米种植面积广阔,以青贮饲喂畜禽一方面提升农作物产品利用率,另一方面为确保供应优质畜产品做出巨大贡献,本文就青贮玉米的高产稳产栽培、收获与来料制作、
鉴于当前国际形势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对我国稻米品质与安全相关标准进行了梳理。我国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包括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整理完善阶段。对稻米品质安全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分类,重点从稻米品质标准、稻米安全标准和优质农产品稻米标准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对我国现行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的局限性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水稻作为我国的三大主粮之一,近10年总产量连续稳定在2亿t以上。稻谷的储备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稻谷储藏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稻谷储藏技术正逐步升级为以气调储藏和低温储藏为主线的绿色储藏技术;与绿色储藏技术相配套的设施设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稻谷储藏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当前高水分稻谷储藏已经成为常态、优质稻耐储性差、品种和产量越来越多,对应急方法、储藏管理和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一些储藏设施和设备的不完善,导致稻谷的储藏损失率依然很高,也限制了绿色储粮技术的推进。本文
由思茅区思茅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技术指导,应用良种良法配套进行区域生产示范甜龙竹栽培。现以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并从甜龙竹特征特性、价值、种植地及土壤选择、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以提供种植者参考。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稻田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CH4)的最大排放源之一,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领域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不同水稻品种和稻作技术的产量与碳排放差异显著,因此,掌握品种更新与技术改进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可以为高产低碳稻作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系统分析了1960s—2010s,我国水稻品种和稻作技术的演变特征及其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影响。总体而言,我国近50年来在品种不断更新和稻作技术显著改进及农用化学品大量投入下,水稻单产提高了37.0%,尽管单位面
回忆了上世纪50年代因粮食紧缺被迫借粮的无奈到现如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一家三代人对粮食虽有不同认知,但都感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在享受这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这一切,我们也一定要牢记为我们付出一切的先烈。
回忆了我家在吃方面发生的可喜变化,及我母亲对剩菜剩饭态度上的改变。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
京西稻是清康熙、雍正、乾隆等亲自选育的优良品种,在与紫禁城并重的“三山五园”政治中心内外种植,具有多重价值属性,属于皇家御稻。从2000年起,基于北京水资源匮乏等原因,京西稻种植面积大幅度降至134 hm2左右,处于濒危状态。在保护传承过程中,京西稻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在新修订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又将京西稻列入遗产保护目录。在海淀区,京西稻已经深入公园、学校、社区、酒店等地,在教育文化中发挥着农业以外的作用。
大致说来,一万年前是中国稻作的起源时期,一千年前则是中国稻作传统的形成时期,而最近一百年则是中国稻作发展最快的时期。用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这三个大致的时间节点,全景展示中国稻米的历史、稻米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解决吃饭问题所做的努力、近百年来中国稻作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展望未来稻米所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前景。
水稻是全球三大主粮中唯一起源于华夏大地的作物。百年来,水稻生产、稻米市场和稻米在人们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跨度比较分析和探讨。与百年前相比,我国人口增加了近10亿,但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幅增加,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20年前后的265 kg上升到2020年的440 kg左右,这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稻米市场规模扩大了数十倍,仓储物流已跻身世界前列;稻米消费持续扩大,用百斤稻米占人均收入比例测算居民生活提高程度,1921年、1949年,百斤米占上海普通工人月工资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