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l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学校运动训练不仅可以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充分运用文献资料法,本着教育的理念,完善当代人才的全面发展,我国一直奉行“体教结合”这一基本培养模式,本文便以此为探讨切入点,针对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进行明确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学校运动训练 发展路径 研究
  我国教育大致分为小学、中学以及大学三个阶段,学生运动员在不同阶段获得的教育程度逐渐上升,作为学生运动员人生成长的重要过程,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运动训练规律。此外,学校的教育体系格局还为学生运动员提供了专业的运动训练项目以及规律,同时也为组织的开展工作奠定了有利的基础。相比较课外群众体育以及体育教学而言,学校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也因此得到了广阔的发展。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倘若需要进行重新的构建,首先就必须保证重构路径具备丰富的内涵,针对其特点以及国内学校运动训练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重构意见。
  一、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的内涵学校运动训练
  学校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理应成为我国教育系统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需要由有关教育部门进行支配和主导。其次,学校运动训练还能够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有效路径。在我国,不乏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通过学校的专业训练,有望成为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
  学校运动训练培养路径在以往通常以“体教结合”作为其最基本的培养路径,然而问题不断出现,由此我们需要对其内涵进行重新的界定。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必将附属于教育体系当中。体育资源必須要向教育事业倾斜,体育系统中现存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需要不断的整合到教育系统当中。学校教育作为现代体育的主要发源地,越来越多的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诞生于学校这一庞大的教育机构。学校运动训练形式作为教育手段不仅可以确保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学校运动训练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完成竞技体育回归学校教育这一重大目标[1]。
  二、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的特征学校运动训练
  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为了适合学生运动员的发展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对此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梳理与总结,同时还访谈有关专家、学者、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通过深入的调研我们发现,教育系统作为学校运动训练发展的主要培养路径需要具备下面几点要求:
  (一)整合协调体育与教育资源,培养全而发展的人
  学校运动训练发展的培养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它还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完善教育事业资源的整合、节约利用。学校运动训练为学生运动员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运动员在退役后的良好就业[2]。
  (二)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建立人才流通与保障体系
  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充分的体现了学校教育流通顺畅、统筹兼顾的特点。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的建立与运行需要多方面的要素以及切身利益进行考虑,同时,体育人才的培养还需要确保流动合理、效率优先、基础扎实以及层级分明,从而形成具有联动性的保障体系,确保人才流通的合理通畅。在小学阶段,该初级阶段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培养身体素质,以此来完善学生的各项生长发育体能,确保身心健康,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项体育竞技比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中学阶段,该中级阶段需要学生着重关注身体健康,努力提高个人身体素质,此阶段仍然是促进学生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不断培养,学生对某项运动项目便会拥有极大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适当的提高学生参加运动训练的机会,保持其该有的热情,为其后续发展打下鉴定的良好基础[3]。
  (三)促进体育与教育协同发展,创立互补共赢模式的理想模式
  如何实现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的角色定位及其构建方案的完善,首先就是要实现现代教育同体育系统的有效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发展模式。其次就是要以教育为主要依托,学校教育的目标同样也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以教育作为体育的主要依托主要原因在于其能够为体育提供更加完善的智力支持以及物质保障,此外,体育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的内容
  从整体上来讲,学校运动训练项目的开展过程,既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过程,所谓的抽象,主要是因为它拥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的意志无法实现将其意志进行转移,所谓的具体,主要表现在项目之间的差异,除此之外,参与学校运动训练项目的这一过程主要是由作为社会中的人来实现。
  当代我国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将此过程具体化,从而创造出适合当代我国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的条件,从而以培养当代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寻找合理有效的路径。
  四、结束语
  当代我国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作为其价值基础得以实现的有利保障,我国学校运动训练应以培养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作为其最根本的目标。完善的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对于运动训练的预期效果得以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价值也能够得到的更加充分的发挥。另外,完善的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对于工作的有效开展、社会形象的改善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终实现体育运动与生活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 许婕,姚蕾,徐伟.角色理论视角下中国学校体育定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4).
  [2] 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04).
  [3] 丘乐威,许陈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民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够丰富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本文就针对民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要点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沉淀出了绚烂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学校教育作为体育传播与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将来民族传统体育应主抓的一个方向。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只有出现在学校体育教材中,普及到大、中、小学,成为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族体育文化总的来说是持续发展的,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产生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断层。现阶段,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又出现民族体育文化断层不断加深,因此要挖掘形成民族传统文化断层现象的原因,以便于采取必要措施对这种断层现象进行改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武术在中国的发展史比较久,属于我国值得骄傲的瑰宝。武术的学习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锻炼身体,同时还能作为一类娱乐观赏性的节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术爱好者也在不断的增多,为了使得年轻一辈人也能够喜爱了解武术,将武术的教学安排进了大学的课程里。通过研究讨论大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项目管理理论在我国兴起发展的时间不长,体育赛事具有项目管理的典型特征,将项目管理理论和体育赛事相结合,用项目管理的眼光运作体育赛事,进一步运用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体系分析、管理体育赛事,将对我国体育赛事的管理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和商业赛事的发展方面会大有帮助。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和原因展开分析,追溯我国体育文化演变过程,推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西方體育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体育项目、体育锻炼方式、体育价值观上。研究还发现我国体育文化未来会向着国际化、市场化、竞赛化、大众化、民族化趋势发展。  关键词 中西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形势和科教形势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体育是高校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高校体育管理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向大众教育。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管理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