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TPACK能力的发展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课程与教育技术整合的深入,教育对教师将“技术”融入学科内容及教学法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TPACK能力的发展关乎教学质量,而微课的培训是化学教师发展自身TPACK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微课与TPACK意义重大,并且能给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教师;TPACK能力;微课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97-01
  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以来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使教育资源共享原则得以贯彻。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陈至立多次强调了信息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鼓励将信息技术技术应用于其他学科[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加和,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使课程内容更容易被理解,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融合[2]。
  一、TPACK与微课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就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同时整合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的知识,是一种专家级教师在教学时会随时应用的知识形式[3]。美国杨百翰大学的博士生苏齐·考克斯(Suzy Cox)运用概念分析法对TPACK框架进行了再审视,获得了一个精细化的TPACK框架(如图1)。
  图1 考克斯的精细化TPACK框架
  学术界关于微课概念的界定很多,一般认为,微课是为支持翻轉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二、微课与教师TPACK能力研究概况
  国外已有利用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或教育影片培训提高教师TPACK能力或是将TPACK理论框架作为数字故事理论指导的文献。国内暂无此研究。Mishra和Koehler也提议通过制作教育电影(Making Movies)提高教师TPACK能力的方法。2008年,Robin,B.以新技术的出现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为切入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数字故事的来源、发展、作用做了大篇幅的介绍。文献提到制作数字故事需要教师有电脑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图像处理能力、音频录制能力等,还需要教师了解学生、课堂等。鉴于这些要求,Robin,B.指出必须为制作数字故事找到理论指导,而这个理论就是21世纪整合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TPACK理论。2009年,Guzey等人对4名在职科学教师实施了为期一年课程培训,课程包括如何进行探究教学、教育技术的学习、在线的讨论学习等。课程结束时,参与人员要将自己制作的关于特定科学主题的视音频上传到相应网站上。Guzey采取访谈、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评价了参与人员TPACK水平的变化。Guzey意识到制作单一主题的教学视频,有助于发展教师的TPACK能力,但整个研究过程只有质性评价,缺乏量化处理。
  通过分析,发现现阶段利用微课培训的方法发展教师TPACK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结果都表明制作微课(或制作教育电影/单一学科知识主题的视音频)可以提高教师的TPACK水平。但这些研究结果缺乏深入挖掘,缺乏系统性研究,没有考虑微课培训能否可以作为提高教师TPACK能力的常规途径之一;(2)多采取访谈法、记录法或录像法作为测量教师TPACK能力的工具,只有质性评价,缺乏混合式测量方法和对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三、研究启示
  化学给化学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模式和模型展示、幻灯等教学手段对教学有一定帮助,但对于化学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恰当的使用微课可以帮助化学教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化学中的微观知识和抽象理论、概念,难以演示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微课来展示。
  微课是集学科知识点、技术、教学方法,且考虑到学生情况而设计的简短的教学视频。利用这种方法发展化学教师TPACK能力的案例国内外都还没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化学教师将技术、教学方法与抽象的化学知识进行联系。利用微课培训发展化学教师TPACK能力的方式,即顺应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课堂转型的时代要求,又满足了职前化学教师对教育技术的需求。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DB/OL].
  [2]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01:50-54.
  [3]任友群,詹艺主译.[美]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阐述了大数据的概念、特征、现状及发展,以非线性编辑实验教学为例探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方法,分析大数据时代实验教学改革的特点及成效。  关键词:大数据;实验教学;非线性编辑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76-01  大数据的兴起无时无刻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基于“大数据”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以
期刊
摘 要:2010年青海省进入新课程改革,各种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当地高中化学课改的具体教学案例,阐明了高中化学“实验探究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具体流程以及应用案例,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案为载体,师生合作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验探究;学案导学;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毕节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受方音影响形成的“地方普通话”的客观存在,给普通话教学带来了极大障碍。要提高普通话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寻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具体差异以及对应规律和方音辨正的方法。只有这样,普通话教学才能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因素,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普通话的教学和推广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之所在,是大学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凝结而成。纵观世界,每一所优秀的大学必然会有其独特的精神,这些独具特色精神文化会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而广为传播。反观我国,长期以来,在现当代大学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于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此外,另有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精神建设的理解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因此,本文从人本主义教育观入手,结合历史背景探析当代我国当代大学精神建
期刊
摘 要:《现代礼仪》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随着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教学方式运用到了《现代礼仪》课程的教学之中,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在《现代礼仪》课堂教学中的经验以及不足,并探讨“翻转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课程教学水平,进行课程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现代礼仪,翻转课堂,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
期刊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融合发展,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为主的数字化“新型媒”已逐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交流的主渠道。这一信息渠道已成为了高校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新媒体工作室为例,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的创新模式。提出了在团学思想宣传工作中顺应时代发展,进军新媒体阵营,明确定位,建立新媒体团队,扩展新媒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21-01  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词语盘点”这一内容,词语盘点的内容汇集了本单元学生需要掌握的词语。词语盘点章节中,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则由本单元课文中要求会认的词语组成。教材编排这一章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这一单元所
期刊
摘 要:对外汉语写作课是在师生眼中都很难的课程,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笔者试想从模因理论入手,探索听说促写的一种写作教学,以模因为理论基础互动教学法贯穿始终的对外汉语写作课。  关键词:模因;对外汉语;写作;听说促写  中图分类號:H3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16-01  一、“模因”理论  模因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具有“达尔文的罗威纳犬”称号的英国动
期刊
摘 要:以项目化教改落地实施过程中遇上的难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契机,将90后学生特征作为互动教学研究的核心,利用智能手机多媒体运用与AR技术连接,将手机从影响学习质量的“坏因素”变为互动教学、学生自学的利器。将职业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做载体,由崭新的手机AR技术支撑下的媒介项目构建实现项目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将职业体验以直接经验来吸纳,变为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及能力。同时是结合现代移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学生学
期刊
摘 要:地方高校与社区共建和谐社区既是高校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与社区互动的机制保障、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武汉工程大学与社区互动现状为例,提出了相应完善措施和建议,从而为我国地方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完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社区;互动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87-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