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烈杨善集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easehe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善集(1900—1927),字义甫、维善,笔名杨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广东地区共青团和青年运动的先驱者,海南地区党组织和革命武装的创建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不懈的奋斗,1927年9月光荣牺牲,年仅27岁。他生前的战友聂荣臻曾赞誉说:“杨善集同志短暂的一生,一贯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他是一位好同志。”
  从旧时代蜕变出来的革命者
  1900年2月4日,杨善集出生于海南岛琼东县北埇乡(今琼海市福田镇)井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杨维颐,字轩廷,是晚清秀才。生母邢氏,在杨善集出世后的第二年病故。继母王氏是个勤劳贤惠的农家妇女。杨善集是个独子,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父母喜爱,7岁时即被送进本地私塾培育,希望他走上“学而优则仕”的仕途。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大清王朝宣告灭亡。次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建立,民主共和的思想由此深入人心。这一年,12岁的杨善集考入本地新型学校——大水岭高等小学,他因学习刻苦,各科学业成绩优异,名列前茅,深受师友称赞。
  1915年,15岁的杨善集考入当时设在琼山府城的琼崖中学。在这所海南最高学府之一的中学里,他除了攻读规定的课程外,还涉猎各种进步书刊,探索人生道路。由于受辛亥革命及护法倒袁运动影响,杨善集逐渐有了爱国思想,曾邀集有志同学王文明、陈维扬等组织“青年观摩会”,要求会员每周撰写一篇爱国文章传阅,讨论有关“革命救国问题”。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像一声春雷震动了全国。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激发了杨善集满腔的爱国热情,他到处奔走,积极发动学生参加斗争。在“琼崖十三属学生联合会”中,他担任宣传股长。在学联会的领导下,1919年5月20日,海口、府城各校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声势震动全岛。后来,运动从城市发展到农村。由爱国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他都是运动领导人之一,他的思想已经从旧时代完全蜕变出来,并迅速转变为这个新时代的革命者。
  同年秋,杨善集从琼崖中学毕业回到家乡,不久被聘到琼东县福田夏试小学任教员,1920年春至1921年冬,受聘在琼东县三合振文高级小学任教员。
  1922年春,杨善集被琼东县进步县长王大鹏聘为琼东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杨善集在县长对他的信任下,积极整顿校风,领导学生参加新文化运动,还帮助县长推行教育新学制、破除迷信、建设公路、整顿社会治安等新政。因此,引起学校里的守旧派和社会上的反动势力的妒忌,他们勾结在一起,煽动少部分盲从学生罢课闹风潮,诬蔑杨善集勾结官府,霸占学校,误人子弟。幸而不久真相大白,盲从学生很快觉悟,这场风波得以平息。1922年5月,杨善集辞去小学校长职务,考进广东公路工程学校。
  赴莫斯科学习中光荣入党
  22岁的杨善集从海南来到广州,进入广东公路工程学校,打开了人生新的一页。那时,广州是革命的策源地,他为了探求革命真理,利用一切机会阅读 《新青年》 《劳动声》 《广东群报》等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1923年6月,他参加了广州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外围组织——“新学生社”。12月,被吸收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学校期间,杨善集曾就品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组织过一次论战,联系改良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深入批判。杨善集在《觉觉》刊物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品学与政治》的文章,论述了关于读书与救国、品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批评了当时在一部分青年中流行的“学者不参与政治”的错误认识,呼吁有志青年要关心政治、勇于参加社会革命;要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救国、为了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正在上海读书的琼籍学生陈骏业看了这篇文章后,在给杨善集的信件以及后来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中,表示自己对杨善集的观点“不肯苟同”,大肆鼓吹青年应逃避现实,不可投身社会革命,要反对政治等改良主义观点。
  考虑到这种不问政治、回避现实斗争的观点在不少青年中具有一定影响,杨善集在徐成章、洪剑雄等支持下,决定在《觉觉》刊物上与以陈骏业为代表的错误思潮展开论战,以帮助青年们辨别是非。针对陈骏业鼓吹的所谓有品学的人,“应储蓄个人的品学”,“站在现在政治局面之外”,“免得卷入漩涡”的观点,杨善集在公开发表的《再讨论品学与政治——答陈骏业君》、《再同陈骏业君讨论品学与政治》等文章中,深入分析了修养品学的目的,“并不是闭户潜修的研究,并不是隐居山谷的修养道学;并不是理乱不知、黜涉不闻的处士”,而是为了“用我们平日的修养,来纠正社会中一般不好的习惯和风俗,而使政治澄清,社会进化”。他指出,具有品学修养的人,“决不可因社会混杂,做遁入空门的隐士;决不可因政治纷乱,就做不谈政治的贤人”。相反,“我们稍有知识的人,应当跑入工人、农民、商人、官吏、兵士里头去,使他们联合起来,觉悟起来,一齐做民众的革命运动。决不可自划鸿沟,自立为‘优秀分子’的特殊阶级”。
  针对陈骏业抽象地空谈所谓“优秀分子”应“出来反对政治、抵抗政治,专尽力于社会上事业,而为群众谋幸福”的论调,杨善集指出,陈骏业鼓吹把社会事业与政治截然分开,其目的是要把青年引入歧途,脱离现实斗争,走改良主义道路。而“社会上一切事业,都是连续在一根政治的串索之上。社会的进步与否,完全视政治如何为断”,“没有政治不整理清楚,而能安全地建设社会事业的”。
  杨善集还批判了陈骏业攻击“有品学的人”参加政治运动就“是预备去做官吏”,“政治运动”就是“做官运动”的错误论调,指出积极“投身平民政治运动”才是青年所应走的革命道路。他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农业经济破产,工业经济被抑制,失业者有增无已,土匪、军队、官吏、绅董合伙掠夺农民”,“外国资本家帝国主义者和中国军阀互相勾结”的悲惨局面。要改变这一局面,“只有‘国民革命’一条大道”。因此,革命青年应该积极“投身平民政治运动”,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达到“民族独立,政治经济权独立,打倒军阀,打倒外国资本家和帝国主义者的民主政治”。   通过这场论战,对帮助青年们正确认识关于政治与品学的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改革、关心政治、认识改良主义的危害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而杨善集本人在论战中也经受了一次锻炼与考验。他回顾自己在这时期的表现说:“我在广州本来是入工程学校,而所得的乃是革命的知识。”
  1924年夏初,杨善集从广东公路工程学校毕业。由于杨善集各方面表现突出,受到了中共广东区委的重视,认为他是一位很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干部,因而决定送他到苏联留学。8月间,杨善集离开上海,乘船到海参崴,再转乘火车到莫斯科,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经过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杨善集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2月1日,中共旅莫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一致表决通过接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发动和组织青年参加革命
  1925年2月间,为了专门培训中国的军事人材,苏联红军奉命设立了一个中国班。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杨善集与叶挺、张善铭、聂荣臻、颜昌颐、熊雄等一批学员从东方大学调到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中国班学员与苏联红军战士一样,平日除参加政治、军事理论及军事常识等方面的学习外,还经常到野外参加军事演习,进行实弹射击等,夜晚还要轮流站岗放哨。严格的军事生活,锻炼着杨善集的革命意志。
  此时,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干部从事组织发动和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在广州、香港两地轰轰烈烈地进行着。8月上旬,为满足国内大革命对干部的迫切需要,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杨善集同聂荣臻、王一飞、叶挺、熊雄等20多人,结束了在苏联的留学生活,奉命回国。
  8月下旬,回国后的大部分同志被分配到广东工作。中共广东区委根据杨善集的情况,派他与张善铭到共青团广东区委工作。张善铭担任团广东区委书记兼团广州地委书记,杨善集担任团广东区委宣传部长。杨善集抵达广州后,心情振奋,立即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10月,共青团广州地委改选,杨善集任团广州地委书记。12月中旬,杨善集被调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肩负起领导广东青年运动的重任。
  杨善集主持共青团广东区委工作后,着手建立和健全各级团组织,注意从新学生社和省港罢工工人中吸收先进分子入团,从1925年10月至1926年5月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在广州、汕头、广宁、花县、惠州、海丰、梧州、顺德、南洋等地建立了团的地方委员会,在新会、雷州、琼崖等15处成立了团的特别支部。团员总数由原来的467人发展到2248人。杨善集在加强团组织建设的同时,还注意团干部队伍的建设。
  为指导青年的学习和斗争,1925年12月,他主持出版了 《广东青年》 《革命生活》 《革命学生》 等刊物,专门编写内部教育材料,供广大团员和青年学习。1926年初,在杨善集的主持下,共青团广东区委举办了3个月的团骨干训练班,学习马列主义和共青团的基本知识,训练领导艺术,培养一批团区委、地委、特委、支部书记等领导干部,并派员前往汕头、惠州等地举办各种青年训练班,培养基层骨干,进一步提高了团的战斗力,推动了青年运动的发展。
  1926年1月,中共广东区委根据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形势,提出统一广东青年运动的要求。杨善集遵循党组织的指示着手进行这项工作。广东全省的青年学生运动在共青团广东区委的领导下,受全省革命形势的影响,迅速地蓬勃向前发展。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分子的破坏,广东的学生运动分成了以“孙文主义学会”为代表的右派,以新学生社为代表的左派,还有以“民权社”为代表的中间派。“孙文主义学会”分子采取各种卑劣的手段,竭力打击左派,阻挠和破坏学生运动的统一,企图将学生运动的领导权争夺到手中。为做好青年学生的统战工作,争取青年学生的团结和学生运动的统一,杨善集多次主持有关会议,研究做法,为此花了不少精力。
  1926年1月底,共青团广东区委以革命青年联合会名义,邀请广州地区各青年团体开会,讨论如何实现青年运动的统一问题。2月2日,统一青年运动大会于广东大学召开,通过了《统一学生运动问题决议案》,4月间在广州又召开了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出了左派学生代表占多数的全省学生联合会。但是,“孙文主义学会”右派分子并不罢休,另行成立学联相对抗。为了减少“孙文主义学会”分裂学生运动的口实,杨善集等经过认真研究后,毅然决定新学生社(团广东区委外围组织)暂停组织发展活动,把主要力量集中到搞好各级学联的工作,促使学生运动的统一。同时还采取成立纠纷调解委员会等措施,以及时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增强了解。经过杨善集等人的不懈努力,7月初,广东全省学生代表大会于广州召开,成立了统一的广东省学生联合会。这样,在以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的基础上,广东学生运动重新实现了统一,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杨善集在领导青年运动过程中,除了致力于青年学生运动之外,还同时注意做好青年工人、农民方面的组织发动工作。1925年11月25日,在杨善集主持下,以团广东区委名义发表了《告青年工人书》,号召广大工人“勇敢地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旗帜下,加入到同志们的行列中去,完成工人阶级的革命使命!”
  领导琼崖地区的革命斗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叛变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第3天,即4月15日,广东地区国民党反动派也跟着抡起屠刀,大肆逮捕、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四·一五”事变前夕,杨善集随广东区委部分人员及时撤往香港。他时刻惦念着海南的局势,因此抵达香港后,就立即派人前往海南,将广东区委关于“撤离城市,坚持斗争”的指示告知琼崖地委。由于海南岛交通不便,又加上国民党反动派严密封锁消息,琼崖地委对大陆方面的情况未能及时掌握。直至4月21日,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才接到广东区委有关指示,便匆忙布置撤退,转入农村继续坚持斗争。但因时间紧迫,无法通知到各地。4月22日,海南地区反动派公开叛变革命,疯狂捕杀革命群众,我党的不少优秀干部惨遭杀害。   同年5月底,为了加强海南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中共广东省委派杨善集以省委特派员身份,返回琼崖领导革命斗争。当时王文明已撤到乐东县第四区坚持斗争,杨善集抵海口后,化装为小商贩,兼程赶往乐东县第四区与王文明会合。6月初,赶到了乐东四区。
  杨善集不顾旅途劳累,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他认真听取了王文明等人的情况汇报,决定召开琼崖地委紧急会议。杨善集在会上传达了中共广东省委的有关指示,介绍了当前国内革命的形势,并对琼崖党今后斗争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会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就组织宣传、群众、武装等问题作出决议。会议确定当前琼崖党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收集枪支,武装农民,开展武装斗争。会议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精神,为加强对琼崖革命斗争的领导,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改组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选举了特委的领导成员,由杨善集任特委书记,王文明等为委员。会议还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和肃反委员会,由杨善集兼任军委主席,王文明任肃反委员会主席。
  琼崖特委还决定将特委领导机关分为两处,以便于领导全琼革命斗争。一处由杨善集领导,机关仍设在乐会四区,直接领导东路地方的斗争;另一处由王文明主持,机关设在定安县七区,领导乐会、万宁、定安一带的斗争。此外,还派特委委员许侠夫、罗文淹等为中路特派员,领导客昌、定安、琼山一带的工作;冯平为西路特派员,领导澄迈、临高、儋县一带的工作。在杨善集主持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在海南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鼓舞了琼崖全体党员的斗争意志,确定了琼崖党组织在当前的中心任务,加速了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步伐。
  六七月间,杨善集指示陈永芹和农训所学员王天骏、王文源等人,在乐会、万宁边境一带组织成立武装小分队,每队10人左右,积极开展军事活动。7月的一个夜晚,杨善集与陈永芹带领武装人员乘坐木船,从水路偷袭博鳌港的警察所、盐务所和海关等机构,缴获了敌人10多支枪及一批物资。消息传开后,周围群众受到很大鼓舞,纷纷传扬共产党没有被消灭,仍在领导人民打敌人的消息。与此同时,海南岛内文昌、凉东等地亦相继发起武装斗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批革命武装。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发展,加强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琼崖特委军委决定将各县的革命武装统一改编为琼崖讨逆革命军,成立了讨逆军司令部,由冯平任讨逆军总司令,陈永芹为副总司令,军委主席杨善集兼任讨逆军党代表。每县为一路军,共约700多人。除讨逆军外,各县、区、乡亦分别组织农民武装,称为农军,作为讨逆军的后备力量,与讨逆军配合活动。
  琼崖讨逆革命军的成立,标志着海南地区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的诞生。
  遭敌军围攻不幸壮烈牺牲
  1927年8月7日,临时中央常委会在汉口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和广东四省举行秋收暴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推动革命深入发展。为此,派遣中央委员和党的负责干部到上述四省去指导秋收暴动。
  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配合四省的秋收起义,9月初,在杨善集主持下,琼崖特委在乐会四区召开了军事会议。根据广东省委的有关指示精神,杨善集与到会的其他领导人一起,认真总结了两个月来开展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决定发动全琼革命武装与人民群众,于9月间举行一次全琼性的武装总暴动。
  会议还具体讨论了9月武装总暴动的方案,确定以进攻海南东路重镇加积镇为重点,由杨善集、陈永芹率领的乐会、万宁讨逆军,与由王文明率领的凉山、定安两县讨逆军协同作战,冯平则在西路统一组织指挥澄迈、临高、儋县三县的暴动,其余各县亦同时举行暴动,以互相呼应。为了加强对这次暴动的领导,会议决定进一步充实军委机关,要求各县亦相应成立暴动委员会,各自指挥本县的暴动。对于如何攻打加积镇,杨善集、王文明等亦相应制订了具体的作战计划:准备先扫除加积镇外围的敌人据点,而以椰子寨敌据点为突破口,然后集中力量,共同配合,乘胜追击,把加积镇攻占下来。为此,特委和军委联合发出了“琼崖总暴动动员令”。
  椰子寨位于万泉河畔,距加积镇约10公里。它是我军从定安七区和乐会四区向加积镇出击的交通要道。国民党反动派为保卫加积的安全,派遣了李文魁、梁振球两个乡的保安团共约40人驻守。9月中旬,讨逆革命军总指挥部命令琼山讨逆革命军一个连迅即开往定安七区,与王文明率领的定安革命武装会合;乐会、万宁讨逆军各一个连则赶赴特委机关驻地乐会四区集中待命。总指挥部还派出部分兵力封锁附近道路,破坏交通以阻止敌军行动,保证暴动的顺利进行。
  9月21日,王文明从定安七区送信给杨善集,约定9月23日拂晓向椰子寨发动进攻。杨善集即于当天下午集合部队,与陈永芹一道带领部队向椰子寨方向出发。22日黄昏进驻祖埇村地方。王文明率领部队亦进发到万泉河畔椰子寨对岸的丹村地方。
  22日下半夜,雄鸡刚唱过一遍,杨善集、陈永芹便率部队出发,向椰子寨奔袭。但由于下雨不停,道路十分泥泞,加之天色墨黑,伸手不见五指,杨善集率领的一路无法于拂晓前赶到椰子寨。而王文明则按计划冒雨分乘几艘木船,顺利渡过了万泉河,在椰子寨附近埋伏下来,专等杨善集他们到来,共同行动。但是约定时间已到,仍不见杨善集赶到,为不影响计划,王文明乃当机立断,下令向椰子寨发动进攻。敌军正在睡梦中,遭我军突然袭击,异常狼狈,抵挡不住纷纷溃退。王文明率领部队首先攻占了椰子寨据点。翌日早上,杨善集、陈永芹率领部队赶到,两支队伍在椰子寨坪东门外胜利会师。
  椰子寨据点攻克后,杨善集、王文明、陈永芹等领导人当即分析局势,认为敌人决不会甘心失败,必然会从加积等处派兵反扑。为避敌人锋芒,保存我军力量,王文明提出将部队撒离椰子寨,渡过万泉河进驻丹村,再作第二步考虑。但是杨善集有些轻敌,认为现在既然要发动全琼总暴动,而首战正是要攻打加积;如果驻加积敌人向我军扑来,正好与他们较量一番,因而不同意撤离椰子寨。几经商议,乃决定分兵行动:王文明率一部先撤往丹村,迷惑加积方向的敌人;杨善集,陈永芹率领一部则继续留在椰子寨,做宣传发动群众工作;另派王天骏率一部分队伍开往加积方向的加所坡警戒。
  国民党反动当局琼崖警备司令黄镇球(1926年底率第三十三团驻防海南岛,任琼崖警备司令)得知悉椰子寨被攻占的消息后,即于23日上午11时,命令所部营长廖尊一和加积商团队长颜植南率部反扑。中午,敌军200多人分乘两辆汽车向椰子寨扑来。
  面对气势汹汹赶来进犯的敌人,杨善集、陈永芹、王天骏立即赶赴加所坡,指挥部队反击。加所坡附近贫苦农民亦手持大力、长矛,赶来助战。战斗打响后,战士们在杨善集指挥下,奋不顾身地抗击敌人。但由于敌人武器精良,而我军装备太差,子弹又奇缺,几次交锋后,我军渐渐处于劣势。王天骏身负重伤,杨善集命令两名战士把王天骏抬下火线,自己继续指挥战斗。
  战斗持续下去,对我军处境越来越不利。杨善集于是下令战士们撤退,自己带领少数人留下掩护。战士和乡亲们相继撤离了,但是杨善集和留下来掩护的战士却被敌人死死缠住,摆脱不了。杨善集当时头戴一顶白色软木圆通帽,敌人认准他是指挥人员,集中火力向他射击,杨善集被敌人的密集子弹击中,英勇牺牲。
  由于海南四面环海,交通阻隔,消息闭塞,192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与广东省委召开联席会议时,还推选杨善集、黄学增等11人为广东省委候补委员。之后广东省委获悉杨善集等人不幸牺牲,特于10月24日致函琼崖特委:“得你们报告,知善集、永芹两同志因英勇奋战而死于敌手,省委谨代表全党同志致以最悲痛之敬礼。”对杨善集、陈永芹的英勇牺牲表示沉痛的悼念。
  为了纪念杨善集对于海南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1936年琼崖特委决定将澄迈县命名为“善集县”。新中国成立后,海南人民特于杨善集的家乡琼海县加琼镇建立了一个“杨善集烈士纪念亭”,又将他家乡的一所中学命名为“善集中学”,以表达党和人民对于杨善集的永远怀念。
其他文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疑是中国社会的黑暗时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有枪就是草头王”,大小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在这些赳赳武夫中,刘珍年(字儒席)可谓一个“异类”。  刘珍年治军严格,所部士兵一律配带写有“救国家,救人民,不怕死,不爱钱”12个字的臂章,严禁出入酒楼、茶馆、妓院,连在大街上吸烟也在禁止之列。由于军纪比较严明,刘部战斗力很强,仅以一师之众就敢和张宗昌、韩复榘等实力人物对抗,并屡有胜迹,
贫苦少年立志高远  韦一平,又名韦瑞珍,1906年11月出生于广西天河县下里乡(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社区)里乐村一个群山环抱、只有六七户壮族农户、几乎与世隔绝的贫穷偏僻小山冲——短洞屯。韦一平在兄妹六人中排行老三,乳名韦贵人,7岁进私塾,学名韦家惠。  少年时期的韦一平读书非常用功。在离家4公里外读私塾的5年时间里,他就读完了《诗经》《易经》《尚书》《幼学》等。之后,父亲又把他送到离家2公
探长1名:  斑马探长是一匹博学而幽默的高个子斑马。  探员4名:  白头儿是一只羚羊,斑马探长最得力的助手.  红头儿是一只思路敏捷的朱雀鸟。  黄头儿是一只任劳任怨的仓鼠。  绿头儿是一只喜欢思考的小青蛙。  冬天是一个乏味的季节,没有暖暖的太阳,没有鲜嫩的青草,甚至没有温和的笑脸。冬天里的草原非常安静,静得有些让人害怕。草原的旁边就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草原上的动物经常和森林里的动物一起玩耍。
提到“御史”,人们自然会想到今天的纪检委、监察局、反贪局这些实权机构。的确,古代的御史行使的就是监察职责,类似于今天的反腐败机构,权力很大,可以决定中央及地方官吏的命运;御史直接对皇帝负责,有“通天”的权力,官吏一旦遭御史上书弹劾,日子就不会太好过。然而,当我们读明史的时候,却发现明朝的御史日子不太好过,原因并不是明代的御史没有权力,明朝的御史和其他朝代的御史一样,权力也很大,但相对一般官吏而言,
1944年日本侵略者在侵占广西梧州藤县期间,和平镇座洞村的民众自发组织自卫队奋起抗击,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虽然时光过去了70多年,但是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依然可以触摸到当年座洞村民保家卫国的壮怀激烈。  1944年9月22日梧州沦陷后,日军于9月24日兵分两路,一路溯西江而上直逼藤县占领了县城,一路从苍梧、倒水、古龙进攻藤县北部重镇太平,并于27日占领了太平圩。9月28日,日军由太平出发沿石桥
阅兵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和展示军事实力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的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的决定,阅兵式被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至今,我们国家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从开国大典至1959年,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三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人类文明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自强不息与繁荣富强的发展进程中,总有一种重要精神在维系着,支撑着,伴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前行。  “忧乐”思想古来就有,它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文思想。从战国时期屈原《离骚》的忧国忧民到两汉《乐府》的歌行,“忧乐”思想贯穿始终从不间断,而到了北宋名相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这种
县衙,俗称衙门,是古时的“县政府”,是县官用来征税纳粮、听讼断狱、教化百姓、兴学科举、办理事务之地方。在封建国体中,县衙的地位极其重要,有“县之不稳,国之动荡;县之不贡,国无钱粮”之说。善于理政的清雍正皇帝就曾这样说过:“牧令乃亲民之官,一人之贤否,关系百姓之休戚,故得其人则民生被泽,而风俗日淳;不得其人则民生受累,而风俗日薄。”可见,县衙之重要,不言自明。  县衙,最早见于战国《周礼注疏》,上有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赣北地区露地栽培的气候条件与市场需求的优质高效番茄品种,2019年初引进了6个番茄新品种春播露地栽培,对各品种的产量、商品性状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进口品种PurVeYor 在赣北地区春播露地栽培一季可获得鲜果产量94785 kg/hm2,且果实色泽亮红,果型好,大小均匀,扁圆形,果质硬度高,耐贮运和货架期长,抗病,坐果率高,连续坐果力强,口感甜度不高。较适宜赣北地区露
贺龙元帅一生战功赫赫,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但他在青年时代与一位侗乡汉子结拜成“老庚”,建立深厚友谊的轶事,却鲜为人知。    志趣相投结拜“老庚”    贺龙原名文常,字云卿,1896年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苦农民之家。曾祖父考取过武举。贺家一门世代有习武之风,贺龙从小喜欢习武,经常与村童玩冲杀打仗之类的游戏。有一次,村里一个恶霸想试试贺龙的胆量,就乘贺龙父子与他同桌吃饭之机在桌子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