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参数在鉴别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j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老年人贫血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中,常面临的问题是当出现轻度贫血时,是否提示可能存在潜伏的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的慢性疾病性贫血在红细胞形态、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的水平上与缺铁性贫血不易鉴别(水平存在重叠区),因此诊断上常常易与缺铁性贫血混淆[1]。我们采用XE-2100细胞分析仪测定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的相关参数,探讨其在此种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2~2001年引文情况,并与1982—1991年引文情况进行对照,探讨本刊的引文规律。 方法 将1992~2001年本刊所刊载文章的参考文献逐条录入计算机,对论著、综述及专题讲座类引文的语种、刊物种类、时间分布及引用半衰期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近10年本刊引文以英文为主,占69.5%,其次为中文,占29.6%;日文占1.1%。引用期刊的种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单侧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多肽片段Aβ25-35后,其学习记忆能力改变、脑内tau蛋白磷酸化和P35蛋白的表达变化,并用此动物模型观察调心方的作用。 方法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P35和磷酸化tau蛋白。 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Aβ注射组大鼠平均潜伏期(20.4±36.5)s比手术对照组(8.8±12.1)s明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全身肥胖和腹部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 方法 横断面调查法调查4 950名年龄60~92岁的老年人,并用趋势X2检验和多因素1ogistic回归进行有关分析。根据亚洲人肥胖标准诊断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低HDL-C在体内聚集数达2个及以上被诊断为MS。 结果 (1)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随增龄而增多的趋势并不显著(除男性腹部肥胖外,其余均为P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PGE:)对老年雄性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的作用。 方法 取20月龄Wistar雄性大鼠,分别皮下注射PGE2(3 mg·kg-1·d-1)10d和30d。用体内双荧光标记法、不脱钙组织切片,以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胫骨上段松质骨骨小梁和骨髓腔的动态和静态参数变化。 结果 PGE2作用10 d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周长OB/BS [(12.3±7.6)%]和
期刊
老年人急性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是一种发病率高、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的临床常见病,70岁以上老年人肺栓塞更具高危、复杂和多变性的特点,对70岁以上肺栓塞患者的溶栓治疗尚有争议。我们回顾性分析了58例70岁以上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提高70岁以上老年人肺栓塞的诊断率,探讨其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在6-羟多巴胺(6-OHDA)作用下SD大鼠黑质神经元极早期的凋亡发生率以及相应的时程变化。 方法 使用6—OHDA立体定向注射于SD大鼠纹状体区,分别在6、12、24、48、72、96 h、1周及2周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黑质细胞的凋亡,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同时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相应时间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含量的变化。 结果 在6-OHDA作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髓细胞表达白介素-6(IL-6)、IL6受体(IL-6R)、gpl30基因的影响及其与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破骨细胞能力变化的关系。 方法 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去卵巢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取骨髓细胞作细胞培养和提取RNA。细胞培养第6天染色,以TRAP染色(+)以及胞核≥3为破骨细胞。骨髓细胞用TRIZOL提取总RNA后进
期刊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全身及骨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自1994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们采用不同固定方法早期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130例,通过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为β-淀粉样蛋白(Aβ42),国外研究已证实Aβ42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近年来研究提示,AD发生可能与β-内啡肽(β-EP)的变化有关[2]。目前研究已证实AD患者脑脊液(CSF)中β-EP和Aβ42均明显降低,但对AD患者CSF中Aβ42含量与痴呆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持有不同观点[3,4]。因此,我们于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研究了AD患者CSF中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中parkin基因全部12个外显子的缺失分布,探讨parkin基因在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63例PD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性PD(32例)和晚发性PD(31例)。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arkin基因第1~12号外显子,然后行琼脂糖电泳,观察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的分布。 结果 63例PD患者中发现外显子2、4纯合性缺失各1例
期刊